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垂强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篇带宽
  • 1篇多通道
  • 1篇信道
  • 1篇信道化
  • 1篇信号
  • 1篇一体化
  • 1篇时钟
  • 1篇时钟网络
  • 1篇数字信道
  • 1篇数字信道化
  • 1篇特征值分解
  • 1篇转发器
  • 1篇网络
  • 1篇链路带宽
  • 1篇抗干扰
  • 1篇宽带
  • 1篇馈电
  • 1篇架构
  • 1篇幅相
  • 1篇高速信号

机构

  • 6篇中国空间技术...

作者

  • 6篇孙垂强
  • 3篇张宁
  • 2篇马楠
  • 2篇张传林
  • 1篇李栋
  • 1篇吴飞龙
  • 1篇张鹏
  • 1篇石伟
  • 1篇魏振
  • 1篇张映南

传媒

  • 5篇空间电子技术
  • 1篇电子科技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多星协同的抗干扰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针对多星协同通信系统在恶劣电磁环境下系统容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线性预编码方案的抗干扰技术。该方案针对多星协作通信系统的干扰模型,以接收端用户的最大化信道容量为目标,建立优化信道容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将非凸优化问题转换为凸优化问题,进而利用二阶锥规划方法,获得该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最终得到每颗卫星的最优预编码系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布式线性预编码方案,优于直接转发方案和破零预编码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多星协作通信系统中干扰源对正常通信的影响。
孙垂强马楠张传林
关键词:抗干扰
近似完美重构的数字信道化实现方法及FPGA资源对比
2018年
宽带柔性转发器具有多体制支持能力强、链路连接灵活可变、频率规划在轨按需可变的突出特点,是满足未来宽带卫星发展需求的一类核心载荷,其核心部分采用了近似完美重构的数字信道化技术。对两种主流的数字信道化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并针对一种子带滤波器的要求,提出了两种实现方法:子带拼接法和直接信道化法,并以Xilinx公司Virtex-4系列的V4SX55型FPGA为例,对两种方法的FPGA资源占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给出了两种方法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结果表明,当信道化路数≤256时,应使用子带拼接法;当信道化路数≥512,且<2048时,两种方法均可应用;当信道化路数≥2048时,则只能应用直接信道化法。
张鹏张宁张映南孙垂强马楠
关键词:数字信道化
基于星地混合波束形成架构的馈电链路带宽压缩方法
2018年
针对地基波束形成系统对馈电链路带宽要求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星地混合波束形成架构。该架构通过在星上对馈源信号进行低复杂度的数据降维处理再传回地面进行波束形成,有效降低了系统对馈电链路带宽的要求。文中给出了在均方误差最小意义下的基于特征值分解的星上压缩矩阵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馈源信号无损压缩的必要条件。最后,对比了天基、地基、星地混合这三种波束形成方案的各自优缺点。结果表明,星地混合波束形成是未来最有应用前景的解决方案。
吴飞龙张宁张静宇孙垂强
关键词:特征值分解
基于PN码的多通道幅相测量设备设计及实现被引量:1
2016年
为测量校准信号源的幅度相位一致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门阵列的多通道幅相测量设备。该设备利用伪噪声(PN)码的伪随机性,采用相关解调的方法,在射频直接采样,减少了测量设备带来的幅度相位测量误差,并提高了测量精度。在多通道间的幅度相位差测试结果证明,幅度相位测量精度分别达到0.2 d B和2°。
张传林孙垂强
关键词:PN码多通道
一种用于GBBF系统的星地一体化实时校准补偿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地基波束形成(GBBF)系统具有通道链路长、误差来源复杂的特点,且通道间误差随卫星运动具有时变特性,需要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实时校准补偿。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星地一体化实时通道校准补偿方法。该方法在天线信号中加入一个包含PN序列的窄带校准信号,在地面端对通道的幅度、相位和时延参数进行估算,并进行实时的补偿处理。相比于其他方法,该方法同时对通道的幅度、相位和时延参数进行测量,并具有实时补偿的特性,能够与卫星通讯同步进行,仅占用少量的通信带宽。
石伟张宁孙垂强
关键词:PN序列
高速信号采集处理电路时钟网络分析与设计被引量:3
2016年
时钟网络可实现时钟产生、恢复、抖动滤除,频率合成和转换、分发和驱动等功能。时钟网络在高速信号采集处理电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甚至功能能否实现。首先将时钟芯片按照功能进行了区分,分析了几种时钟接口匹配方式,然后设计了一种时钟网络,经过仿真和测试,电路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证明时钟分配网络性能优异。借鉴该方法,选择合适的芯片,能满足目前多数高速信号采集处理电路的设计需求。
魏振孙垂强李栋
关键词:高速信号时钟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