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性行为
  • 1篇亚型分析
  • 1篇乙基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葡聚糖
  • 1篇缺陷病
  • 1篇确证
  • 1篇系统进化树
  • 1篇免疫缺陷
  • 1篇免疫缺陷病
  • 1篇免疫缺陷病毒
  • 1篇男男性行为
  • 1篇男男性行为人...
  • 1篇进化树
  • 1篇聚糖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测序
  • 1篇假病毒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张媛媛
  • 2篇韩俊燕
  • 2篇陈丹瑛
  • 2篇宋川
  • 1篇李蕊
  • 1篇张玥
  • 1篇杜鹏程

传媒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HIV-1假病毒包装及感染条件优化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假病毒包装及感染条件进行优化,获得高重复性、高稳定性和高滴度的假病毒包装方法和较高的感染效率。方法采用pSG3△env质粒与pcDNA3.1-SF162rev/env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对HIV假病毒骨架质粒与env真核表达质粒转染比例、转染试剂与质粒比例、假病毒收获时间对HIV假病毒包装滴度的影响进行实验,同时对感染过程中假病毒接种剂量与二乙氨乙基葡聚糖(DEAE-Dextran)使用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在包装过程中当HIV假病毒骨架质粒与env真核表达质粒转染比例为4∶1、转染试剂与质粒比例为3∶1,转染后培养48hHIV-1假病毒的滴度最高;在假病毒感染过程中,15μg/mL的DEAE-Dextran可有效增加假病毒的感染效率且不会对细胞造成较大毒性。结论通过对包装和感染过程中关键条件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HIV-1假病毒的包装和感染效率,增加实验技术稳定性,为新型抗艾滋病药物筛选和艾滋病疫苗评价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丹瑛李蕊张玥宋川韩俊燕张媛媛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假病毒
北京市29例新确证HIV-1感染者多区段序列病毒亚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29例新确证HIV-1感染者病毒株的基因序列特征。方法对HIV-1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全血,分离血浆提取病毒核酸,应用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RT-PCR)分别扩增gag、env和pol基因的部分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用Mega 5.0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比对,根据基因序列离散度确定系统进化树,综合三个区域的分型结果分析基因型及其特征。结果分析样本中扩增阳性的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至少存在5种不同的HIV-1亚型和重组模式,包括3种常见CRF01_AE(48.4%),CRF07/08_BC(24.1%),B/B'亚型(10.3%),以及罕见重组型CRF01_AE/CRF07_BC(6.9%)和CRF01_AE/B(10.3%);V3环顶端四肽分析发现,共有五种类型的顶端四肽:GPGQ、GPGR、GPGG、GPGL和GPGP,主要以GPGQ为主(73.3%);辅助受体分析结果发现,CRF01_AE亚型和CRF01_AE/B亚型的样本中出现了预测为X4嗜性的毒株。结论北京地区MSM人群中29例HIV-1感染者病毒株遗传多样性高,来源复杂,且存在罕见CRF01_AE/CRF07_BC和CRF01_AE/B重组型,应当继续加强HIV-1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的监测。
宋川陈丹瑛杜鹏程韩俊燕张媛媛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基因测序系统进化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