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第一性原理研究O2和H2O在ZnO(101-0)表面上的吸附行为被引量:2
- 2020年
-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O 2和H 2 O单分子在ZnO(101-0)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吸附位点主要考虑了表面的Zn顶位和Zn桥位,同时也考虑了其它可能的吸附行为.对于O 2在ZnO(101-0)表面上的吸附设计了9个模型,H 2 O在ZnO(101-0)表面上的吸附设计了12个模型.通过形成能计算发现,O 2在表面上的吸附为正值,H 2 O的吸附为负值.O 2和H 2 O单分子在表面上发生分子吸附,未见解离形态.对于O 2吸附最稳定的结构是O 2分子与表面相邻的Zn原子形成了Zn slab1-O ads1-O ads2-Zn slab2桥连键.其它较为稳定的结构是O ads1原子迁移到下一个表面重复晶胞的O原子位置附近,在表面上形成了Zn slab1-O ads1键,同时O ads2原子扩散至表面沟渠上方.对于H 2 O吸附,不论以何种方式吸附结构都比较稳定.其中最稳定的构型是O ads迁移到下一个表面重复晶胞的O原子位置附近,形成了Zn slab1-O ads键以及O slab3-H氢键.另外较稳定的构型是O ads迁移到ZnO(101-0)表面台阶上方,形成了Zn slab1-O ads键以及O slab 1-H氢键.
- 张海峰卢士香徐文国张秀辉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O2H2O
-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Ti_2O_3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 2016年
-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本征Ti2O3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并与相关文献报道作比较.结果表明,Ti2O3晶体中Ti原子和O原子间成共价键,其价带和导带均主要由Ti的3d轨道贡献,Ti2O3光谱的吸收峰位与介电函数虚部的介电峰位在低能区是一致的,揭示了光辐射使Ti2O3晶体中电子跃迁的微观机理.
- 袁峰张海峰卢士香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电子结构光学性质
- Cu/Ag单掺及Cu-Ag共掺对ZnO光催化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u/Ag单掺及Cu-Ag共掺对ZnO稳定性、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CuZn2和CuZn1-CuZn3的形成能接近0.0 eV,CuZn1-CuZn2的形成能为负值,表明Cu较易掺杂且掺杂时有聚集的趋势。AgZn2的形成能为2.5 eV,AgZn1-AgZn2和AgZn1-AgZn3的形成能高于4.5 eV,说明高浓度的Ag掺杂在实际合成中不易出现。CuZn1-AgZn2和CuZn1-AgZn3的形成能与AgZn2的相近。CuZn2、CuZn1-CuZn2和CuZn1-CuZn3模型的Cu3d与O2p轨道有较大程度的杂化,价带顶端主要由Cu3d轨道占据。AgZn2、AgZn1-AgZn2和AgZn1-AgZn3模型的Ag4d与O2p轨道杂化较弱,价带顶端主要由O2p轨道占据。CuZn1-AgZn2和CuZn1-AgZn3模型的Cu3d与O2p轨道虽有杂化,但价带顶端主要由O2p轨道占据。Cu或Ag原子掺杂使Zn4s轨道在导带区显著向下移动,降低了模型的带隙宽度,它们对ZnO电子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带隙附近。Cu-Ag共掺修饰ZnO电子结构的能力介于Cu和Ag单掺之间。上述掺杂模型吸收边都发生了红移,实现了ZnO对可见光的吸收,同时对3.10~3.90 eV范围内紫外光的吸收均高于纯ZnO,有效提高了ZnO的光催化效率。结合形成能分析可知,在不同类型掺杂下最有利的光催化模型分别为CuZn1-CuZn2、AgZn2和CuZn1-AgZn2。
- 张海峰李鹏卢士香徐文国
- 关键词:ZNO
- 具有脉冲效应的2个食饵1个捕食者系统的稳定性被引量:2
- 2018年
- 考虑到化学农药对天敌的影响,利用具有Holling II和Monod-Haldance功能性反应的脉冲微分方程,建立在不同脉冲时刻分别投放天敌和喷洒化学农药的2个食饵1个捕食者模型。利用Floquet理论、频闪映射及比较定理,得到食饵全部灭绝周期解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 刘娟赵清程彩萍张海峰
- 关键词:害虫综合治理捕食系统脉冲微分方程渐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