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小昆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丁公藤
  • 1篇东莨菪素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异绿原酸
  • 1篇植物
  • 1篇莨菪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模型
  • 1篇绿原
  • 1篇绿原酸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成分
  • 1篇UPLC-M...
  • 1篇CACO-2...
  • 1篇CACO-2...
  • 1篇补骨脂

机构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3篇张紫佳
  • 3篇陈志永
  • 3篇徐小昆
  • 2篇王峥涛
  • 2篇廖立平
  • 1篇周强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丁公藤属植物中东莨菪苷、绿原酸、东莨菪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测定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丁公藤属植物中东莨菪苷、绿原酸、东莨菪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 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实验中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柱,甲醇-0.1%甲酸水作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 L·min-1,检测波长345 nm。结果:东莨菪苷、绿原酸、东莨菪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分别在0.026 8~2.68,0.027 0~2.70,0.008 1~0.81,0.018 8~1.88,0.017 6~1.76,0.019 6~1.96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6种有效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98.7%,100.8%,100.4%,99.7%,101.1%,RSD分别为2.7%,2.9%,2.6%,2.0%,2.8%,2.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丁公藤类药材的质量评价。
徐小昆陈志永廖立平张紫佳王峥涛
关键词:丁公藤东莨菪素绿原酸异绿原酸
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新补骨脂异黄酮为中药补骨脂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癌、抗骨质疏松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研究了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90∶10),流速0.2 m L·min^(-1),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以柳胺酚为内标物质建立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孵育液中浓度的检测方法,考察时间、浓度、P-gp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MRP-2蛋白抑制剂MK-571和BCRP蛋白抑制剂Ko143对新补骨脂异黄酮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补骨脂异黄酮在10~2 000μg·L^(-1)具有良好的线性,且专属性、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测定要求。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与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15,30,50μmol·^(L-1)的新补骨脂异黄酮ER分别为1.64,1.94,0.99。与对照组相比,盐酸维拉帕米,MK-571,Ko143均可促进新补骨脂异黄酮的转运,其中盐酸维拉帕米和Ko143的作用较为显著。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以主动转运为主,同时存在被动转运,可能存在肠道转运蛋白的外排机制。
徐小昆陈志永李卓清张翼敏廖立平周强张紫佳
关键词:CACO-2细胞UPLC-MS/MS
补骨脂中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6年
补骨脂为传统补肾益阳中药,主要含有香豆素、黄酮及单萜酚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及抗衰老、抗炎等作用,研究其活性成分在体内的时-量关系能够更详细地阐明其作用过程和规律,有利于更清晰地认识补骨脂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并依此设计用药剂量。从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个方面就补骨脂中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说明机体对该药的处置规律并展望补骨脂的研究方向。
李卓清陈志永徐小昆张紫佳王峥涛
关键词:补骨脂药代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