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晓飞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丽水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影像
  • 3篇肉瘤
  • 3篇体层摄影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成像
  • 2篇影像学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显像
  • 2篇肌肉
  • 2篇肌肉瘤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代谢
  • 1篇胆管

机构

  • 8篇丽水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徐晓飞
  • 6篇王祖飞
  • 3篇李炳荣
  • 2篇纪建松
  • 2篇毛卫波
  • 1篇刘建平
  • 1篇张文伟
  • 1篇卢陈英
  • 1篇程雪
  • 1篇周利民
  • 1篇陈敏江
  • 1篇叶勇军
  • 1篇高杨

传媒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7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2022年
目的 探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CT及MRI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1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UP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本组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63.3±9.9)岁,有其他恶性肿瘤史3例,发生于四肢软组织4例,发生于腹部2例,发生于肺部1例,病灶最大径≥6.0cm,6例出现坏死囊变,5例呈多囊样改变。6例CT检查肿瘤实性成分表现为等或低密度;4例MRI检查,肿瘤实性成分呈T1WI稍低或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伴低信号分隔,其中3例伴发出血呈T1WI高信号,2例可见液平。增强扫描肿瘤呈渐进性中-高度强化,出现分隔强化6例。肿瘤内出现血管影3例,假包膜3例,累及毗邻结构6例,瘤周渗出水肿4例。结论 虽然UP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对于软组织内渐进性增大的多囊样肿块并伴有T2WI低信号分隔、瘤内血管影、瘤周浸润水肿以及富血供征象,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另外,对于恶性肿瘤手术或放疗史者,如术区再发肿瘤,也应警惕UPS的可能。
刘纯方肖扬锐徐晓飞王祖飞
关键词: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混合型小肝癌的MR强化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混合型小肝癌(sCHC)的MR强化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中心医院2011年4月至2019年7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sCHC患者资料,观察病灶的MR强化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Fisher检验比较不同优势瘤细胞类型病灶间强化表现的差异。结果:6例病灶表现为动脉期显著环状强化伴持续稳定强化,病理见肝细胞肝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2种瘤细胞混杂分布于外周,散在纤维间质反应,病灶中央有较明显凝固性坏死;1例表现为动脉期显著环状强化伴填充强化,病理见2种瘤细胞混杂分布于外周,中央较多纤维基质及少量凝固性坏死;14例表现为动脉期整瘤明显强化伴持续稳定强化,病理见2种瘤细胞弥漫混杂分布,全瘤纤维基质不丰富,凝固性坏死少见或无;1例表现为结中结样强化,病理见2种瘤细胞移行分布,全瘤纤维基质不丰富,无明显坏死;2例表现为反转强化,病理见2种瘤细胞移行分布,ICC密集区的纤维基质含量较HCC密集区丰富,无明显坏死。24例病灶中ICC优势12例,HCC优势8例,难以判断优势类型者4例;2种瘤细胞优势类型sCHC的强化表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MR强化表现的sCHC病灶具有相应的病理基础。
徐晓飞李炳荣毛卫波肖扬锐王祖飞
关键词: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左肾静脉起源的平滑肌肉瘤^(18)F-FDG PET/CT表现1例
2023年
患者女,57岁,体检发现腹膜后病变3年,增大半个月余。患者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10余年。体格检查:全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肿瘤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本院超声示左肾门旁49 mm×42 mm低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腹部增强CT示左侧腹膜后多结节状肿物,与左肾静脉关系密切,平扫CT值约为44 HU,增强扫描肿块呈持续性强化,无大片坏死灶,周围未见明确淋巴结肿大(图1)。MRI示左侧腹膜后肿块T_(1)加权成像(weighted imaging,WI)呈等信号,T_(2)WI信号不均匀,内见条索状低信号以及斑点状更高信号,弥散WI(diffusion WI,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持续不均匀强化,可见条索状相对弱强化区,坏死区不强化(图2)。静脉注射18F-FDG(上海原子科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后60 min行PET/CT显像(德国Siemens公司Biograph mCT),结果示左侧腹膜后团块显像剂摄取轻度增高,SUV_(max)为2.0,内部无大片缺损区,周围无淋巴结肿大,同时可见子宫体左侧团块显像剂摄取增高,SUV_(max)为12.0(图3),诊断:(1)左肾静脉来源的平滑肌瘤病恶变可能;(2)子宫体左侧高代谢子宫肌瘤。
肖扬锐惠俊国徐晓飞刘纯方王祖飞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左肾静脉加权成像高代谢坏死灶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也是导致肝癌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HCC诊断和鉴别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为HCC的识别检测、准确诊断、个体化治疗决策和预后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旨在对影像组学在HCC研究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徐晓飞陈敏江纪建松
关键词:肝细胞癌预后
IgG4相关性疾病的综合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的CT、MRI及18F-FDG PET/CT综合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4年11月-2020年7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诊治的33例确诊为IgG4-RD患者的综合影像学资料,其中33例均行CT或MRI其中一项检查及18F-FDG PET/CT检查,其中CT增强检查30例,MRI增强检查12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11例,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17例。结果33例中除2例表现为胰腺单独受累外,其余均表现为多器官组织受累,胰腺弥漫性肿大18例,局限性肿大7例,胆管受累18例,胆囊受累7例,肾脏受累9例,两肺组织受累5例,全身多发淋巴结受累20例,唾液腺泪腺受累3例,主动脉受累12例,腹膜后纤维化累及输尿管伴重度肾积水、梗阻性肾衰4例,前列腺受累12例,垂体受累2例。33例PET/CT显像所有受累器官均呈不同程度高代谢,其中前列腺受累12例在PET/CT显像表现为典型的高代谢"八字征"。结论IgG4-RD累及全身多组织脏器,掌握IgG4-RD的综合影像学表现特征可显著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夏海红王祖飞高杨叶勇军徐晓飞刘建平舒恩芬
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8)F-FDG PET/CT表现1例
2024年
患者女,48岁,体检发现右乳外下象限肿块半年余,增大半个月余。体格检查:右乳7~8点方向距乳头25 mm处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35 mm×20 mm,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小,无压痛,无皮肤红肿破溃,无"橘皮样改变""酒窝征";双侧腋下及双侧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肿瘤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行乳腺B超及乳腺MRI检查(图1),后穿刺活组织检查提示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为明确右乳病灶是否为原发及排除其他部位有无转移,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图2)。术后病理诊断(图3):鳞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1+)、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30%)、GATA结合蛋白3(+)、E-钙黏蛋白(+)、细胞角蛋白广谱抗体(AE1/AE3;+)、细胞角蛋白5/6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蛋白p63(+)、SRY-box转录因子10(-)。乳腺原发性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breast,PSCCB)属一种特殊类型且少见的乳腺癌,目前对于PSCCB的报道多以临床病理、B超及MR影像表现研究为主[1]。本例PET/CT显像除右侧乳腺肿块外,全身其他部位未见异常摄取增高灶,可排除其他部位原发鳞癌的可能,为临床诊断PSCCB提供依据。
程雪刘纯方徐晓飞胡欣卢陈英王祖飞
关键词: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PET/CT显像肿大淋巴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63鳞癌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证实胃肠道穿孔患者术前CT及X线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研究腹部平片及CT游离气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0.0%(27/45)、93.9%(46/4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MSCT示游离气体部位为肝前间隙35例,肝十二指肠韧带区5例,肝门区4例,小网膜区3例,盆腔区9例。胃肠道穿孔病因:胃、十二指肠溃疡1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9例,小肠缺血性肠梗阻穿孔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4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12例。术前MSCT诊断符合率为85.7%(42/49)。结论 MSCT对胃肠道穿孔及其病因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李炳荣周利民张文伟徐晓飞纪建松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放射摄影术
跨椎管内外生长的椎旁多形性横纹肌肉瘤误诊一例
2021年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leomorphic rhabdomyosarcoma,PRMS)非常罕见,国内外鲜有报道。笔者回顾分析1例误诊的跨腰椎椎管生长的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旨在提高临床对此类疾病的认知。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左臀部疼痛1年,加重一个月来院就诊。疼痛呈持续性钝痛,疼痛较剧,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查体:下腰部压痛、叩击痛,腰椎活动受限,左侧直腿抬高40°(+),加强试验(+)。影像学检查:CT检查(图1)示:腰2左侧附件骨质破坏。
惠俊国徐晓飞王祖飞毛卫波李炳荣
关键词:持续性钝痛下腰部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直腿抬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