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琦

作品数:2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氧化碳
  • 2篇相变
  • 2篇二氧化碳
  • 1篇扩散
  • 1篇CO
  • 1篇超临界
  • 1篇超临界CO
  • 1篇传热
  • 1篇大孔

机构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闫兴清
  • 2篇喻健良
  • 2篇郭晓璐
  • 2篇刘少荣
  • 2篇曹琦
  • 2篇朱海龙
  • 1篇郑阳光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超临界CO_2管道减压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被引量:16
2017年
基于工业规模CO_2管道(长258 m,内径233 mm)实验装置开展了3组不同泄放口径的超临界CO_2的泄放实验,测量了CO_2减压过程中管内介质压力变化以及介质与管壁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减压过程中CO_2相态、密度变化及管壁内外传热过程。研究表明,超临界CO_2泄放导致管内介质压力、温度及管壁温度均下降,最终趋于稳定,介质由超临界相变为气液两相最终变为气相。初始阶段的温降幅度最大,对流换热强度最大。距离泄放端越远,管内顶部和底部介质的温降幅度越大,对流换热强度越小,在泄漏口附近的对流换热最为剧烈。随着泄放口径的变大,泄放时间和管道内介质与管道的换热时间都变小,且沿着管道方向的管道内流体和管壁的温度梯度变大,对流换热强度也变大。
喻健良朱海龙郭晓璐闫兴清曹琦刘少荣
关键词:二氧化碳传热相变
工业规模CO_2管道大孔泄漏过程中的射流膨胀及扩散规律被引量:16
2017年
通过气相和超临界状态的两组工业规模CO_2管道(长258 m、内径233 mm、泄放孔径100 mm)泄放实验,分析了近场动压、可见云以及扩散区域温度和浓度变化。研究表明:在大口径气相和超临界CO_2泄放中,泄漏口处会形成高度欠膨胀射流,在射流结构中会生成大量干冰颗粒;后者形成的欠膨胀射流结构范围较大,但马赫盘的位置都在0.4 m内。可见云在快速膨胀后,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亚稳定状态,随后缓慢衰减。可见云携带干冰颗粒和水雾快速扩散,干冰颗粒在降至地面前已全部升华,未形成干冰床。气相与超临界泄放中的扩散区域温度在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且超临界泄放中温降更大;CO_2浓度均升高后缓慢下降,预测二者5%浓度在泄漏方向上的危险距离至少为30和50 m。
喻健良郑阳光闫兴清郭晓璐曹琦朱海龙刘少荣
关键词:二氧化碳扩散相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