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文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申报》初创时期的编辑理念——以《申报》对铁甲舰的报道为中心
- 2017年
- 《申报》初创时期,正值日本侵台、中日步入紧张交涉的阶段。清廷面对海防危机,调兵购械。作为海防利器的铁甲舰,为时人所关注。《申报》对铁甲舰作了密集报道,这些报道反映了初创时期的《申报》忧心国事、选材精当、求真辨误的编辑理念,同时亦呈现出一些错讹不实之处,给今日的新闻编辑提供了可资参照的空间。
- 曾志文
- 关键词:《申报》铁甲舰初创时期
- 采购与推销:清季驻外使节与驻华公使的军火商角色
- 2017年
- 清廷于光绪初年始陆续派出驻外使节,这些使臣除处理日常使事外,在购买外洋武器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驻外使节的派遣常隐含着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他们购何种武器、购买数量的多寡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幕后政治力量的旨趣。驻华公使运动于清政府实权派人物之间,大力推销本国武器装备。使臣们对武器的采购与推销,既反映了清政府加强军事建设的迫切心态,亦折射出列强借武器兜售分割、攫取在华政治与经济利益的乱象。
- 曾志文
- 关键词:军火
- 西方铁甲舰议购与晚清海疆筹防——以李鸿章私函为中心被引量:1
- 2017年
- 同治末年日本侵台,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疆、边疆危机,清廷主持海防讨论。在铁甲舰的采购与否上,清政府各督抚要员、京官言官鉴于对西洋武器及海防问题的不同认知,争议剧烈。光绪朝初期自然灾害频起,使清廷关注面稍有偏移,海防经费不断因赈灾需要被挪借,筹购铁甲一再延误。其后日本吞并琉球、俄国侵占伊犁,使购甲举措变得刻不容缓。晚清政府的铁甲筹购,实质是国家外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的被动选择。
- 曾志文
- 关键词:晚清铁甲舰
-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学的方法与理念
- 2016年
-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是历史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介绍中国近现代各阶层的政治思想及其对国家命运发生的作用。该课程教学不仅可使学生明晰各种政治思潮之优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宏阔的国家观,促使其对国家未来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须进一步丰实史料、加强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衔接、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其间体现出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对其它课程教学同样具有一定的引鉴。
- 曾志文
- 关键词:课程教学史料
- 论清政府对太平军外购武器的稽查
- 2015年
- 咸同时期,清军与太平军竞相购买西洋新式武器,以取得作战上的军事技术优势。太平军购买西洋武器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洋人或中间商从洋行购得,清政府为堵塞太平军的外购西洋武器渠道,采取了严厉的稽查措施,但成效并不均衡。直至同治初年,清政府"借师助剿"措施的出台,才基本切断了太平军外购西洋武器的来源,从而严重影响了太平军后期的战斗力。
- 曾志文
- 关键词:清政府太平军稽查
- 咸同之际清政府的兵舰外购——以总理衙门为视角的考察被引量:3
- 2017年
- 咸同之际,清军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并未形成绝对的装备优势。为加强水师力量,从江面尽速攻取南京,由总理衙门发起,清政府向英国购买兵舰。但在实施过程中,各海关阳奉阴违,外省督抚抵制排斥,中英双方立场各异,承办之人李泰国的揽权,更增添购舰的变数。总理衙门主持下的兵舰外购,不仅折射出晚清权力外移加剧的迹象,也反映了晚清中国外交的稚弱与妥协。
- 曾志文
- 关键词:总理衙门外交
- 同光之际西征新疆的军火筹购
- 2017年
- 左宗棠西征新疆时,面对的是配有洋枪洋炮的阿古柏军队。为提升军队武器装备水平,确保战争胜利,左宗棠委托胡雪岩在上海购置西洋枪炮运往西北,胡雪岩所购枪炮以德制为主。由于运输路线过长,左宗棠亦考虑就近向俄国购办,但因俄国另有企图而不得不放弃。西征新疆的军火筹购,既折射出英、俄等国对中国西部边境的觊觎和野心,亦反映了左宗棠"精兵利器"的治军思想。
- 曾志文
- 关键词:左宗棠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