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明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底泥
  • 1篇底泥沉积物
  • 1篇养殖
  • 1篇养殖密度
  • 1篇养殖系统
  • 1篇有机物
  • 1篇水库
  • 1篇水质
  • 1篇同位素
  • 1篇中碳
  • 1篇缢蛏
  • 1篇稳定同位素
  • 1篇颗粒有机物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 1篇白石水库
  • 1篇沉积物

机构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郭凯
  • 2篇赵文
  • 2篇李东明
  • 1篇王珊
  • 1篇李黎
  • 1篇张荣坤
  • 1篇刘楠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白石水库颗粒有机物及沉积物中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于2013年10月对辽宁省白石水库水质、颗粒有机物及底泥沉积物中δ^(13)C和δ^(15)N值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水库POC的平均浓度为(1.76±0.98)mg·L^(-1);TP的平均浓度为(0.04±0.03)mg·L^(-1);TN的平均浓度为(1.80±0.08)mg·L^(-1),TP和POC从上游到下游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TN的水平分布变化不大.小型颗粒有机物的δ^(13)C值平均为(-24.6±0.9)‰;δ^(15)N值平均为(4.8±0.4)‰.大型颗粒有机物的δ^(13)C值平均为(-22.5±0.9)‰;δ^(15)N值平均为(6.7±0.5)‰,颗粒有机物的δ^(13)C和δ^(15)N变化范围都很广,小型颗粒有机物的δ^(13)C和δ^(15)N值最大差异可达4.6‰和2.7‰,大型颗粒有机物的δ^(13)C和δ^(15)N值最大差异分别为3.3‰和1.8‰.底泥沉积物的δ^(13)C值平均为(-24.2±1.2)‰;δ^(15)N值平均为(4.1±0.7)‰.大型颗粒有机物与小型颗粒有机物之间的δ^(13)C和δ^(15)N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颗粒有机物和底泥沉积物中δ^(13)C和δ^(15)N值的水平分布具有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的规律,颗粒有机物与沉积物之间的δ^(13)C和δ^(15)N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垂直分布中,颗粒有机物的δ^(15)N值是表层大于底层,TN和大型颗粒有机物的δ^(15)N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POC与颗粒有机物的δ^(15)N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白石水库水中和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浮游生物和土壤有机质,颗粒有机物的δ^(13)C值与POC和TP呈显著负相关(P<0.05).
郭凯赵文王珊戴玉新张荣坤李东明
关键词:白石水库颗粒有机物底泥沉积物稳定同位素
养殖密度对缢蛏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依据辽宁丹东东港地区的实验池塘中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实际放养密度,设置了0、30、60、90和120ind·m-2 5个密度梯度,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室内模拟研究了放养密度对缢蛏单养系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密度对溶解氧(DO)、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活性磷(PO43--P)及总磷(TP)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铵态氮(NH4+-N)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DO、NO3--N及NO2--N含量随缢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减小,PO43-P及TP含量随缢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缢蛏放养密度相对较高的实验组(90和120ind·m-2)明显促进了底泥沉积物中P的循环和再生,同时提高了水中营养物质N的利用率,有效控制NO2--N及NH4+-N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在实际养殖中可以按照90~120ind·m。的密度放养,并且加强对池塘水质的管理。
李黎刘楠李东明郭凯赵文
关键词:缢蛏养殖密度水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