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丽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冰雹
  • 1篇地面建筑
  • 1篇地面建筑物
  • 1篇电磁
  • 1篇电磁脉冲
  • 1篇雨雪过程
  • 1篇灾害
  • 1篇石流
  • 1篇时域有限
  • 1篇时域有限差分
  • 1篇时域有限差分...
  • 1篇水型
  • 1篇天气雷达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湿度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 1篇精细化
  • 1篇雷达
  • 1篇雷达回波

机构

  • 5篇贵州省山地气...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贵州省人工影...
  • 1篇贵州省气象灾...

作者

  • 5篇李丽丽
  • 2篇邹书平
  • 2篇廖留峰
  • 1篇陈百炼
  • 1篇周丽娜
  • 1篇许弋
  • 1篇陈芳

传媒

  • 1篇国外电子测量...
  • 1篇贵州气象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中低纬山地气...
  • 1篇山地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贵州冰雹灾害强度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为快速评估单次过程冰雹强度和范围,及时为灾后救援、勘察和保险核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文利用贵州省2021—2023年141次冰雹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探空资料,结合降雹观测资料和灾害损失调查记录,在贵州山区防雹业务预报预警指标的框架下,通过历史资料回算的定性评估结果跟网格化处理后的降雹数据做一致性对比,选取冰雹强度精细化评估的影响结果覆盖94%以上的降雹观测点位置且收敛性较好的阈值作为单时次的识别指标确定的依据,采用加权时间积分方法建立冰雹过程评估模型,该模型能够对冰雹过程进行精细化评估得到1 km空间分辨率的评估结果。【结果】为验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选取了一次典型灾害开展无人机遥感调查,将反演结果与评估结果作对比检验,25处冰雹受灾位置中有22处降雹区位于评估范围的重度区域内,3处降雹区位于评估结果对应的中度灾害范围内,调查情况与冰雹精细化评估的强度范围和分布一致。以六盘水市风雹灾害损失记录和冰雹影响面积区域评估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冰雹强度的评估面积与直接经济损失数据的两两相关系数均达到0.8以上,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假设检验,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检验结果说明该评估方法在冰雹区域强度评估中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受灾程度。
李丽丽李丽丽彭波胡家敏曾勇左晋罗雄
关键词:冰雹精细化
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2015年1月9日贵州中西部出现的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结合探空观测资料,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产品分析了此次雨雪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高度、垂直结构和径向速度等基本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雨雪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的基本特征为,无明显强回波中心,回波结构呈丝缕状,边缘模糊,降水粒子回波高度较低。从径向速度图分析来看,近地层为均匀的东北风,"牛眼"型结构,低空急流;中高层为北部为冷平流,南部为暖平流,与过程降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深厚的冷湿结构、静止锋区的逆温层结构以及高空的西南风急流给这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的形成和维持造成有利的条件。
邹书平李丽丽常履福廖留峰
关键词:雨雪过程天气雷达
地面建筑物(群)对地闪回击电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研究地闪回击电磁辐射受周边建筑的影响,进而提高闪电探测效率,建立建筑、闪电通道空间一体化计算模型,基于TL雷电回击电流模式,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单建筑和多建筑的情况进行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对有无环境建筑存在磁场的变化不明显,而电场的变化十分显著;建筑的存在对建筑前后电场存在一定削弱作用,尤其是多建筑时,处于中间区域的电场减少的更为显著;无论单建筑还是多建筑建筑顶端的电场明显增大,并且当建筑高度一定时该增大比例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区间。
黄钰吴安坤张淑霞李丽丽
关键词:环境建筑时域有限差分法雷击电磁脉冲
贵州山区强冰雹云单体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按冰雹云生命演变史的发生、跃增、孕育、降雹和消亡等各个阶段特点,采用2011—2012年贵州6次强冰雹天气过程所对应雷达观测的时序资料,对冰雹云单体回波的强度、高度和结构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回波强度和高度的梯度变化提出了跃增特性的划分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冰雹云单体回波的强度和高度分别大于55 d Bz和11 km以上,最大强度和最大高度出现的时间比开始降雹的时间分别提前了11.1 min和8.4 min。2冰雹云回波单体的跃增特性可划分为波动型、递增型和跃增型3类,跃增阶段的回波强度和高度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24.7 min和23.7 min,回波强度和高度平均增长了9.7 d Bz和2.7 km。3冰雹云回波具有长的生命史特征,一般持续时间达2 h以上。4冰雹云形成发展总体呈现逐步扩展增强的演变特征,多单体合并更利于冰雹云迅速形成发展,冰雹云单体具有明显的强中心结构体和结构密实等特点。
邹书平李丽丽常履福周丽娜许弋
关键词:冰雹云
遵义地区降水型滑坡和泥石流前兆强信号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该文针对贵州省68个土壤湿度站和降水资料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湿度与降水的相关性体现在集中降水的同步对应关系和持续性降水的滞后相关关系上,土壤湿度与前期降水的正相关关系随前期降水日数的累积而增加,且在4~6 d左右达到稳定。基于遵义地区28例降水型滑坡泥石流灾害个例,分型讨论了土壤湿度增量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特征,说明在引入模型时应该主要考虑表层(10~20 cm)的土壤湿度的变量累计,根据降水类型的不同需要分型讨论变量引入模型的统计时段。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同时反映降水和土壤湿度中短期变化特征的降水型滑坡泥石流前兆“强信号”指标模型。模型分集中降水型和分散降水型两种情况,并包括降水变量和土壤湿度变量两项,分散型模型的统计时段为灾害日前两日内,集中型模型的统计时段为灾害日前6日内,权重系数是根据研究地区的降水类型、土壤类型和田间持水量等相关因素的配置综合考虑和调整后确定的经验系数。对遵义地区23个个例建立模型并检验的结果较好。
李丽丽李丽丽廖留峰杨富燕陈芳
关键词:土壤湿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