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琼
-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创伤性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同时评估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复合物(tPAIC)、纤溶酶-ɑ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对创伤性下肢骨折DV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德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下肢骨折患者252例,根据术后下肢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非DVT组(191例)和DVT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各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DVT组不同骨折部位比率进行比较,髋部骨折、股骨骨折和胫骨骨折比率分别为44.26%、32.79%、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髋部骨折、Caprini评分、tPAIC、PIC、sTM、TAT和D-二聚体(D-D)是创伤性下肢骨折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PIC、TAT、D-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752、0.886,tPAIC+PIC+sTM+TAT+D-D+Caprini评分联合诊断DVT的AUC为0.951。结论围手术期髋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较高。血栓分子标志物联合Caprini评分,对创伤性下肢骨折DVT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渊凤陈曦杨丽琼鄂建飞
-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深静脉血栓生物标志物
- 细胞DNA倍体联合Hsp90α、LDH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腹水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细胞DNA倍体联合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乳酸脱氢酶(LDH)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腹水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137例胸腔积液患者,根据胸腔积液性质分为胸腔积液良性组(n=53)与胸腔积液恶性组(n=84),比较两组胸腔积液LDH、Hsp90α水平及DNA倍体阳性率;该院同期收治的122例腹水患者,根据腹水性质分为腹水良性组(n=50)与腹水恶性组(n=72),比较两组腹水LDH、Hsp90α水平及DNA倍体阳性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胸腔积液、腹水LDH、Hsp90α水平及DNA倍体阳性率与恶性胸腔积液、腹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胸腔积液、腹水LDH、Hsp90α水平及DNA倍体阳性率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与胸腔积液、腹水良性组比较,胸腔积液、腹水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腹水中LDH、Hsp90α水平及DNA倍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5);胸腔积液、腹水LDH、Hsp90α水平及DNA倍体阳性率与恶性胸腔积液、腹水均呈正相关(P<0.05);胸腔积液、腹水Hsp90α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胸腔积液、腹水LDH(P<0.05);胸腔积液、腹水DNA倍体阳性率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胸腔积液、腹水Hsp90α(P<0.05);胸腔积液、腹水LDH、Hsp90α水平及DNA倍体阳性率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胸腔积液、腹水LDH、Hsp90α水平及DNA倍体阳性率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腹水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姚杨丽琼叶敏吉彩霞
- 关键词:DNA倍体热休克蛋白90Α胸腔积液腹水
-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对诊断儿童细菌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探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在儿童细菌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小儿细菌感染的病例样本(观察组),46例小儿非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病例样本(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采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进行检验,统计检验结果,统计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血常规单一检验、全血CRP检验的阳性检出率。结论 在儿童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中采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的检验方式的阳性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崇。
- 叶敏张姚杨丽琼
- 关键词:血常规阳性检出率
- 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的效果研究
- 2023年
- 研究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疾病检出率。方法 选取196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96例为对照组,均实施血常规检验,记录并对比两组之间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贫血检出率为98.47%,研究组患者的相关血常规指标比对照组低。结论 血常规检验方法更加的简便、快捷,经济性也较高,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张姚杨丽琼叶敏
-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贫血诊断检出率
- 研究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离心的时间及发生溶血对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
- 2024年
- 分析凝血四项检验中血液标本存放、离心时间以及溶血等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90份血液标本作为调查对象,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作为调查时间,将标本存放时间作为参考,可划分为1h组、2h组以及4h组,标本量在各组别均为30份。将标本离心时间作为参考,可划分为5min组、10min组、15min组,标本量在各组别均为30份。将溶血作为参考,可划分为溶血组、未溶血组,标本量在各组别均为45份。各标本处理完成后均行凝血四项检验,观察结果。结果 FIB、PT等指标统计完成后并未在1h组、2h组以及4h组中表现出差异,P>0.05。TT检测后结果在1h组长于2h组和4h组,在2h组中长于4h组,P<0.05。APTT检测后结果在1h组和2h组均短于4h组,P<0.05。APTT检测后结果并未在1h组、2h组间表现出差异,P>0.05。FIB、TT等指标统计完成后并未在各离心时间组别中表现出差异,P>0.05。PT检测后结果在5min组、15min组均短于10min组,且5min组短于15min组,P<0.05。APTT检测后结果在5min组短于10min组和15min组,P<0.05。APTT检测后结果在10min组和15min组并未表现出差异,P>0.05。FIB检测后在溶血组高于未溶血组,PT、APTT检测后在溶血组长于未溶血组,而TT检测后在溶血组短于未溶血组,结果均有差异,P<0.05。结论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不当、溶血、离心时间不当等均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对凝血指标做出准确检验,需规范血液标本的相关管理。
- 杨丽琼
- 关键词:溶血
- 住院部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被引量:2
- 2015年
- 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了客观依据。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分析前质量控制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验项目的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均可导致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对合格标本采集的认识,优化标本采集、运输和保存流程,严格执行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完善相应监督机制可有效减少不合格标本的产生,以进一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姜天华杨丽琼苏晓峰黄洁
-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管理不合格标本
- 一种检验科用血液自动混摇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验科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检验科用血液自动混摇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储能箱,所述储能箱内部开设有储能仓,所述储能仓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储能箱内部开设有控制仓,所述控制仓内部固定连接有微...
- 谈艳芳张姚杨丽琼叶敏
- 文献传递
- 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 2024年
-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8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其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将检测出三项以上指标异常者纳入观察组,将检测出两项或以下指标异常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检测,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改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对照组差。结论 综上所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可以提供重要的预后评估信息。通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医生可以及早发现并干预异常,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凝血功能检测的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精准和有效的预后评估方法。
- 叶敏张姚杨丽琼
-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
- 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分析肝硬化临床检验中D-二聚体的价值。方法 将59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入选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同一时期选择59例健康者,分别纳入肝硬化组和健康组,同时对肝硬化组患者实施分级,并完成组别划分,为A级组、B级组和C级组,样本量在各组为30例,19例,10例,入院后均行D-二聚体检查,观察结果。结果 D-二聚体检测后有意义,肝硬化组(3.08±0.55)mg/L高于健康组(0.25±0.11)mg/L,P<0.05。D-二聚体检测后,指标在A级组(2.08±0.36)mg/L低于B级组(3.15±0.40)mg/L和C级组(5.02±0.68)mg/L,B级组低于C级组,均有意义,P<0.05。在腹水群体中完成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4.36±0.49)mg/L高于未合并腹水的群体(2.08±0.33)mg/L,在门静脉栓群体中完成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3.91±0.45)mg/L高于未合并门静脉栓的群体(2.26±0.37)mg/L,治疗后实施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2.07±0.22)mg/L低于治疗前(3.35±0.41)mg/L,均有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检验价值高,可明确肝硬化情况,对其并发症做出精准评估,且能通过指标差异了解到肝功能分级,帮助患者了解自身肝硬化进展情况。
- 杨丽琼
- 关键词:肝硬化D-二聚体
- 德阳市城区女性居民常见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及筛查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德阳市2017—2019年城区女性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结果和风险评估,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2019年于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并完成常见恶性肿瘤危险因素调查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德阳市城区女性居民常见恶性肿瘤高风险率、筛查参与率和检出率。结果德阳市2017—2019年城区女性居民乳腺癌和宫颈癌高风险率和检出率较高,2017—2019年49871例女性居民完成常见恶性肿瘤危险因素调查,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高风险率分别为13.24%、7.65%、12.92%、5.53%;50~59岁女性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高风险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高风险人群中,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分别为24.68%、11.75%、26.56%、14.35%;参与临床筛查人群中,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检出率分别为9.33%、2.68%、9.82%、2.02%。结论积极开展城区女性居民恶性肿瘤筛查,有利于提升居民生命质量和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叶敏刘晓张姚杨丽琼
- 关键词:女性恶性肿瘤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