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真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水利水电工程重点学科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排沙
  • 4篇沉沙
  • 2篇流速
  • 2篇结构优化
  • 1篇堰型
  • 1篇溢流
  • 1篇溢流堰
  • 1篇沙量
  • 1篇水力
  • 1篇水力计算
  • 1篇泥沙
  • 1篇泥沙起动
  • 1篇含沙
  • 1篇含沙量
  • 1篇沉降率
  • 1篇沉沙池
  • 1篇沉沙池设计
  • 1篇出水

机构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侍克斌
  • 4篇杨真
  • 2篇张军
  • 2篇李燕波
  • 1篇焦文娟
  • 1篇陈治锋

传媒

  • 2篇人民黄河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泥沙水力计算方法研究
2016年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泥沙水力计算方法的研究不仅便于了解其它类似沉沙池的水力特性,而且还能依据该方法推出满足条件的沉沙池尺寸。按照沉沙池的设计规范进行水力计算,包括泥沙沉速计算、泥沙沉降率计算及泥沙起动计算,并与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泥沙各粒径组沉降率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偏差不大;泥沙起动流速的计算也为沉沙池结构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再次验证圆中环沉沙排沙池设置的合理性,并进一步研究沉沙池的优化设计,为以后类似沉沙池设计提供了可靠方法。
杨真侍克斌
关键词:沉降率泥沙起动沉沙池设计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曲线型中心出水环堰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改进圆中环池内流速分布不均匀的不足,使用物理模型对中心出水环堰进行试验研究。对中心出水环堰进行结构优化:在保证中心出水环堰最优高度不变情况下,将环堰出口由平口型调整为曲线一型和曲线二型,分别在3种来流量条件下(2 m3/s,3 m3/s,4 m3/s)测量溢流堰行近流速。试验结果表明:曲线型中心出水环堰相比平口型可以使溢流堰行近流速整体下降且更均匀。从曲线一型和曲线二型最大、最小和平均流速的对比分析中发现,曲线二型对圆中环整体流速的下降更为明显,是优于曲线一型的一种曲线型中心出水环堰。试验对研究圆中环在不同来流量下的中心出水环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治锋侍克斌杨真李燕波
关键词:流速结构优化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溢流堰结构优化试验研究
2015年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是一种新型的二级泥沙处理设施。根据原有的与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有关的基础理论和试验数据可知,环内泥沙沉降与环内流速成反比;因溢流堰越长,平均流速越小,故溢流堰长是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有利于沉沙的重要原因。为减小环内平均流速,增加溢流堰长度,对原有的圆中环沉沙排沙池物理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将原有的光滑圆环溢流堰调整为迷宫堰,以增加溢流堰长度,减小环内水流流速,提高其沉沙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迷宫堰式溢流堰长是原堰长的1.48倍,流速减小,有利于环内泥沙沉降。
焦文娟侍克斌张军杨真
关键词:流速结构优化
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的沉沙特性研究
2016年
通过对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进行物理模型试验并对比两种堰型的沉沙效果,得出其含沙量与沉沙的改善效果。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的含沙量沿垂向和径向的分布规律与光滑薄壁堰基本相同,并以流量Q=4.09 L/s(对应原型流量3 m3/s)时中心出水环不加高状态为例进行沉沙分析,得出溢流堰边壁内侧的平均含沙量比光滑堰的减小了16.5%,沉沙中小于0.1 mm的细颗粒泥沙明显增多,其中值粒径减小14.09%,出口沉沙的中值粒径相应减小了11.19%,说明调整为迷宫堰后能够有效地提高悬移质泥沙沉降率。
杨真侍克斌张军李燕波
关键词:含沙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