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鹏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对血脂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不同化疗方案对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27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化疗后,TG、HDL、LDL水平较化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值较化疗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与卡培他滨单药方案相比对TC、TG、LDL的影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以血清TG、HDL、LDL升高为特点;不同化疗方案对血脂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
- 王晓鹏曹雪张颖杨孟丹张楠王颖
- 关键词:结直肠癌化疗血脂
- 以结直肠癌常用化疗药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分析与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使用结直肠癌常用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分别处理荷瘤小鼠,观察小鼠肝损伤的病理分型及严重程度。方法: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建模后第10天分别腹腔注射L-OHP(8mg/kg,qd×3d)、5-FU(25mg/kg,qd×5d)及CPT-11(20mg/kg,qd×5d),于给药结束后第2天处死动物,制作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肝脏损伤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Lewis肺癌细胞C57/BL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各组肝脏组织学未见脂肪变性、纤维化及炎性浸润,偶见肝细胞水肿。结论:使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分别腹腔注射处理荷瘤小鼠后,短时间内未造成荷瘤小鼠肝脏组织的明显损伤。
- 曹雪王晓鹏张颖杨孟丹周华王颖
- 关键词:结直肠癌化疗肝损伤
-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临床用药安全性及疗效的关系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自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应用直接测序法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行基因检测的65例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对这65例应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化疗疗效,进行观察记录,比较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结果:65例患者中,UGT1A1*28野生型TA6/6有49例(75.4%),杂合突变型TA6/7有14例(21.5%),纯合突变型TA7/7有2例(3.1%)。UGT1A1*6野生型G/G有47例(72.3%),杂合突变型G/A有15例(23.1%),纯合突变型A/A有3例(4.6%)。在以上6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28位点,TA6/6、TA6/7和TA7/7型,发生3级以上腹泻者分别为8.2%、37.5%;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28.6%、62.5%。UGT1A1基因启动子区6位点,G/G、G/A和A/A型,发生3级以上腹泻者分别为12.8%、44.4%;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14.9%、22.2%。各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UGT1A1*28和UGT1A1*6多态性分布基本一致,UGT1A1*28突变型可以使应用含伊立替康化疗患者发生3级以上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UGT1A1*6突变型可增加3级以上腹泻的发生风险。因此,UGT1A1基因型的检测对伊立替康相关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在临床用药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 杨孟丹张颖王晓鹏周华张楠王颖
- 关键词:UGT1A1基因突变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