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惠

作品数:42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伊蚊
  • 17篇白纹伊蚊
  • 8篇抗药
  • 8篇抗药性
  • 7篇登革热
  • 6篇蚊虫
  • 5篇致倦库蚊
  • 5篇消毒
  • 5篇库蚊
  • 5篇埃及伊蚊
  • 5篇成蚊
  • 4篇杀虫
  • 4篇杀虫剂
  • 4篇种群
  • 3篇毒剂
  • 3篇杀灭
  • 3篇种群密度
  • 3篇消毒剂
  • 3篇绿篱
  • 3篇病毒

机构

  • 41篇广东省疾病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韶关市疾病预...
  • 4篇先正达(中国...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佛山市禅城区...
  • 2篇雷州市疾病预...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茂名市疾病预...
  • 1篇江门市疾病预...
  • 1篇湛江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浙江小正科技...

作者

  • 42篇邓惠
  • 27篇段金花
  • 17篇林立丰
  • 17篇吴军
  • 15篇刘礼平
  • 14篇钟昱文
  • 12篇蔡松武
  • 10篇沈秀婷
  • 8篇阴伟雄
  • 6篇王雅静
  • 6篇郑小凌
  • 5篇陈惠珍
  • 5篇邹钦
  • 5篇王冰姝
  • 4篇韩春华
  • 4篇胡应辉
  • 3篇吴旭光
  • 3篇黄旭和
  • 2篇刘冷
  • 2篇周静雅

传媒

  • 15篇中国媒介生物...
  • 6篇中华卫生杀虫...
  • 4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4篇2025
  • 8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雷州市乌石镇埃及伊蚊与广东省各地白纹伊蚊种间竞争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广东省雷州市乌石镇的埃及伊蚊与广东省各地白纹伊蚊的种间竞争,评估埃及伊蚊的扩散能力。方法 2017年3-8月,将捕自乌石镇的埃及伊蚊与广东省各地白纹伊蚊2龄幼虫各100条在养蚊室混合人工饲养,羽化18 d后,用电动吸蚊器吸取成蚊进行分类,计数,并收集所有蚊卵,放入水中进行下一世代混养,共进行6个世代的混合饲养,通过数量的多少比较不同蚊种的竞争能力。结果每批蚊虫首先羽化的蚊种是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羽化要晚3 d以上。雷州市乌石镇的埃及伊蚊数量在每个世代均多于本镇的白纹伊蚊平均数量和梅州市的白纹伊蚊数量;有5个世代比茂名市的白纹伊蚊多,1个世代少;有4个世代比雷州市企水镇、韶关和深圳市白纹伊蚊数量多,2个世代少;有2个世代比湛江市的白纹伊蚊多,4个世代少;有1个世代比广州市的白纹伊蚊多,5个世代少。结论雷州市乌石镇埃及伊蚊对广东省梅州、茂名、韶关和深圳市等地的白纹伊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陈宗晶秦冰白安颖吴军邓惠段金花刘礼平芦瑞鹏阴伟雄林立丰
关键词: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种间竞争
我国臭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被引量:7
2020年
臭虫(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以吸食人和动物的血液为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化学药剂的应用,臭虫在世界多数地区逐渐销声匿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臭虫在世界范围内(除南极洲)出现了再暴发。由于其善于躲藏和夜间活动的特点,以及日益严重的抗药性问题,使得臭虫成为当前一种最难防治的城市害虫。2017-2019年在对广东省部分地区进行的臭虫危害及防治调查中,发现该虫的危害程度正日益加重,且防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抑制臭虫的再暴发,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在分析有关臭虫防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臭虫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臭虫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王德森夏艳卫张竟声韩东良王常禄郑军何余容任东升刘杰邓惠
关键词:臭虫抗药性害虫管理
2018—2023年广东省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监测
2024年
目的了解2018—2023年广东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消长及不同地理片区、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密度变化,为该省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8—2023年3—11月,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121个区(县)、1609个镇(街)设置白纹伊蚊监测点,每月在各监测点开展1次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在登革热多发的地市针对特定环境每月开展1次监测。各监测点按不同地理方位选择4个街道(村),在居民区、公园、医院、工地等环境的花园、天台或公共绿化带布放诱蚊诱卵器,回收后计算诱蚊诱卵指数(mosquito ovitrap index,MOI)。根据MOI值,将各监测点白纹伊蚊密度分成符合防控要求以及低、中、高风险4个等级,分析各年各监测点白纹伊蚊风险等级,并对不同月份、不同地理片区、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密度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118241个白纹伊蚊监测点中,白纹伊蚊密度符合防控要求的监测点占68.26%,低、中、高风险监测点分别占23.61%、6.67%和1.47%。广东省白纹伊蚊密度风险等级于每年4—5月快速升高,9—10月后逐步下降,峰值出现在5—7月。2018—2023年,广东省各白纹伊蚊监测点平均MOI值为4.21,各年分别为4.69、4.80、4.38、3.82、3.38、4.33,其中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MOI值分别为4.35、4.43、3.53、3.58,居民区、公园、工地、医院、废品收购站及其他生境MOI值分别为4.18、5.44、4.75、3.24、4.27、3.70。结论2018—2023年,广东省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峰值出现在5—7月,珠三角片区和粤东片区蚊密度较高。建议在蚊密度高峰期出现前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减少蚊媒传染病发生。
芦瑞鹏程明基罗傲陈雅婷罗敏段金花陈宗晶钟昱文胡盛钧邓惠
关键词:白纹伊蚊种群密度生境
大型车载式超低容量喷雾机在登革热媒介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索大型车载超低容量喷雾机在登革热疫情防控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大型车载超低容量喷雾机对空旷地域不同距离挂笼中白纹伊蚊进行定点喷雾,研究其有效灭蚊距离;模拟大型绿化带喷雾实验,探索大型车载超低容量喷雾机药物渗透能力;现场绿地灭蚊喷雾实验,验证大型车载超低容量喷雾机在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中的灭蚊效果。结果大型车载超低容量喷雾机有效灭蚊距离可以达到50 m;绿植有效渗透距离为20 m;现场灭蚊率为100%。结论大型车载超低容量喷雾机具有快速、有效杀灭空旷地域或绿植中伊蚊的能力,在登革热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段金花钟向明汤向东肖炳辉陈锡炎方娆莹吴旭光邓惠吴军蔡松武林立丰张永慧
关键词:登革热媒介控制
超低容量喷雾对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的杀灭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超低容量喷雾中杀虫剂药物种类、距离、剂量对杀灭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的影响,为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药械控制媒介伊蚊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种背负式超低容量喷雾机和3种杀虫剂对空旷地域不同距离挂笼中白纹伊蚊进行定点喷雾,观察30 min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比较其杀灭距离、有效剂量等。结果 104 g/L氯菊-烯丙菊水乳剂、10%烯丙氯菊水乳剂和5%氯菊四氟醚水乳均10倍稀释,对5~12 m距离白纹伊蚊野外种群都能达到较好的杀灭效果;5 m的喷雾效果均为最好,距离间的喷雾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外种群的击倒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实验室品系,30 min击倒率野外种群比敏感品系低16.00%~62.96%,24 h死亡率野外种群与实验室敏感品系低22.72%~88.24%(P<0.05)。结论超低容量喷雾对已产生抗性的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的杀灭效果明显低于试验室品系;不同剂量对杀灭效果有明显影响;为有效控制白纹伊蚊,合理指导用药,可在进行抗药性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药物种类和剂量的筛选试验。
段金花刘礼平蔡松武陈宗晶芦瑞鹏邓惠白安颖秦冰沈秀婷吴军林立丰
关键词:白纹伊蚊媒介控制超低容量喷雾杀灭效果
3种蚊虫引诱剂与不同流量CO2对白纹伊蚊诱集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模拟试验测试3种蚊虫引诱剂(诱思达引诱剂A、B、C)、不同流量CO_(2)及其组合诱集白纹伊蚊的效果,筛选出最优的组合,为化学信息素监测仪在媒介伊蚊监测现场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远程控制化学信息素诱蚊监测仪进行诱集试验,在模拟室投放200只白纹伊蚊,分别进行3种蚊虫引诱剂、不同流量CO_(2)、引诱剂与不同流量CO_(2)组合对媒介伊蚊的诱集试验,24 h后观察结果。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引诱剂、不同流量CO_(2)对白纹伊蚊的诱集效果。结果 CO_(2)流量为80、150和200 ml/min的平均诱集率分别为50.42%、64.67%和74.33%,引诱剂A、B、C的平均诱集率分别为66.40%、70.30%和53.00%。引诱剂A与流量为80、150和200 ml/min的CO_(2)组合诱集率分别为66.67%、67.33%和79.67%,引诱剂B与流量为80、150和200 ml/min的CO_(2)组合诱集率分别为70.67%、78.67%和82.33%。结论在模拟试验中,远程控制化学信息素诱蚊监测仪组合蚊虫引诱剂与CO_(2),对白纹伊蚊的诱集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引诱剂或者CO_(2)。该监测方法可用于媒介伊蚊的现场监测与防治。
邓惠刘礼平许齐爱廉战民段金花陈宗晶芦瑞鹏沈秀婷阴伟雄吴军林立丰
关键词:白纹伊蚊诱捕
广东省雷州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现状调查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掌握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广东省雷州市的分布现状,评估其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的风险。方法 2017年7-8月,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定位,采用幼虫吸管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对广东省雷州市乌石、企水镇和沿海村落伊蚊的分布进行调查。结果乌石镇调查了79处住宅和23艘渔船,共检出伊蚊阳性点34个,其中埃及伊蚊阳性点17个,白纹伊蚊阳性点14个,二者共生点3个;企水镇调查了55处住宅和28艘渔船,共检出伊蚊阳性点17个,其中埃及伊蚊阳性点4个,白纹伊蚊阳性点13个。流沙镇到纪家镇的15个沿海村落308处积水,未发现埃及伊蚊,检出伊蚊均为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多孳生于居民住宅和渔船的储水容器中,而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室外容器和轮胎积水。结论埃及伊蚊在雷州市仅分布于乌石和企水镇,并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两镇的靠港大型木制渔船存在埃及伊蚊分布,是埃及伊蚊侵入的可能来源。
陈宗晶邢烽张丽菊邓惠周静雅黄景意蔡松武刘礼平阴伟雄吴军林立丰
关键词: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广东省媒介伊蚊监测管理模式与机制情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各地市媒介伊蚊监测管理模式与机制情况,查找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需要加强的方面。方法编制统一的调研提纲,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21个地市均开展了伊蚊监测,各级疾控、基层医疗机构参与比例为100%,爱卫部门、村(居)委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PCO)参与比例分别为4.76%、14.29%、14.29%。伊蚊防控主要由爱卫部门、镇街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执行,占100%;此外,有村(居)委会、PCO公司参与的地市比例分别为28.57%、14.29%。本调查共统计全省从事病媒防治专业人员244人, 30~50岁年龄段最多,占68.4%;初级及以下最多,占57.79%;本科学历人数最多,占51.23%;专职人数14.34%,兼职人数85.66%。17个市疾控可独立开展抗药性试验,占80.95%。结论目前运行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需要加强基层经费投入、健全专业队伍、适当引入第三方有偿服务、提高数据科学性及数据共享等方面。
刘礼平张应涛詹险峰黄晓江邓惠陈宗晶段金花
化学引诱剂与CO_(2)在野外环境对蚊虫诱集效果的研究
2025年
目的通过在大型居民区开展蚊虫诱集试验,比较3种化学引诱剂(引诱剂A、B、C)、CO_(2)与引诱剂组合对常见蚊虫的诱集效果,为化学引诱剂与CO_(2)在蚊虫监测与防制现场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种引诱剂连续10 d诱集野外蚊虫,分析逐日诱集能力;采用拉丁方设计、交叉试验方法,分别进行引诱剂、引诱剂联合150 ml/min流量CO_(2)诱集蚊虫试验,进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分析引诱剂和CO_(2)对蚊虫的诱集效果,以及CO_(2)对引诱剂诱集蚊虫种类、性别的影响。结果引诱剂A、B、C连续10 d平均诱集蚊虫分别为220.00、203.67和16.67只,每日最高诱捕数分别为46、49和5只;引诱剂A、双份引诱剂A、引诱剂A联合150 ml/min流量CO_(2)分别诱集蚊虫358、784和1268只,三组间诱集数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引诱剂A、B各自联合150 ml/min流量CO_(2)增强了诱蚊效果,与引诱剂A、B单独使用对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及其雌蚊和雄蚊的诱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化学引诱剂A、B在野外环境诱捕蚊虫具有一定的持效性,联合CO_(2)的增效比提高引诱剂份量更强,可应用于蚊虫监测与防制工作。
邓惠段金花芦瑞鹏陈宗晶程明基胡盛钧沈秀婷钟昱文
关键词:白纹伊蚊致倦库蚊
广东省韶关市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调查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调查韶关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按照WHO生物测试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并与敏感品系进行比较得出抗性指数。结果韶关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的LC50分别为0.0036、0.0060、0.2606和2.1266 mg/L,抗性指数分别为3.60、2.73、1.53和1.24倍。结论韶关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已产生低度抗性,在实际防治中应注意轮换、合理用药。
邓惠刘旭振蓝志忠胡应辉邹钦
关键词:杀虫剂白纹伊蚊抗药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