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3篇内固定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骨折
  • 2篇椎骨
  • 2篇微创
  • 2篇麻醉
  • 2篇麻醉方式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老年
  • 2篇肌间隙
  • 2篇股骨
  • 2篇高龄
  • 2篇不同麻醉方式
  • 1篇单节段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植骨
  • 1篇植骨融合

机构

  • 9篇苏州市相城人...
  • 5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市中西医...

作者

  • 9篇金耀
  • 3篇姜为民
  • 3篇许运
  • 2篇陈洁
  • 2篇史勇
  • 2篇陈栋
  • 1篇欧阳林志
  • 1篇唐天驷
  • 1篇徐厚高
  • 1篇席红波
  • 1篇李荣群
  • 1篇邹俊
  • 1篇王根林
  • 1篇姜华亮
  • 1篇徐志刚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骨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2015临床...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岁(19~67岁)。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病人纳入经肌间隙入路组,35例采用经皮入路的病人纳入经皮入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住院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以及螺钉置入精确度。结果病人获得(16.1±4.2)月(12~28个月)随访。经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经皮入路组[(114.00±48.56)min vs.(153.29±52.46)min],住院总时间显著多于经皮入路组[(12.92±4.97)d vs.(10.40±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肌间隙入路组的螺钉置入精确度:Ⅰ级128钉,Ⅱ级13钉,Ⅲ级3钉;经皮入路组为:Ⅰ级177钉,Ⅱ级22钉,Ⅲ级1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在手术时间更有优势,后者在住院总时间更有优势。
金耀卢慧姜为民王根林邹俊陈洁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治疗
SOX9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聚集增强其向软骨分化的潜能
许运史勇欧阳林志金耀
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2022年
对锁骨骨折病人施行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作对比。方法 选择2020-2021年1年间锁骨骨折80例,采用保守治疗和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比较术后疗效、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感染发生率分别2(5.00)、1(2.50)、0(0.00),为(t9.467、8.256、7.367、8.356)P均<0.05.研究组患者症状控制时间、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8.12±1.35d、13.54±1.35、20.37±2.30d,经比较,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后情况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0%优于常规组,效果较好(P<0.05)。研究组治疗前评分为5.62±0.24,治疗1月、3月评分分别为4.23±0.35、3.67±0.43、2.23±0.61,效果优良。结论 对锁骨骨折患者进行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优良。
杨国斌陈栋金耀龚杰
关键词:锁骨骨折
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生存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生存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老年股骨颈骨折124例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收集对病人术后病死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项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4例病人中失访4例,病死9例;所有病人髋关节Harris各维度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上升(P<0.05);单因素分析中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术后功能锻炼、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白蛋白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具有相关性(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功能锻炼、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徐厚高金耀王慧姜华亮潘茂圣徐志刚杨国斌席红波李荣群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小切口经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2022年
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病人采用小切口经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 本研究根据手术方法,选择5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行小切口手术,观察组行微创经皮穿刺术,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比较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骨折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95.0%,疗效显著(P0.05)。观察组椎体压缩率为2.73±1.08,椎体后缘压缩率为13.20±6.40,椎体后缘压缩率为3.16±1.54。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常规组手术切口长度为79.35±4.56 mm,术中出血量为49.24±2.46 min,术中出血量为47.65±5.25 ml,观察组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微创经皮入路进行治疗,采用此种方式效果良好,因此值得进行推广。
杨国斌陈栋金耀龚杰
不同麻醉方式在高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行PKP治疗的2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04例,女114例;年龄80~93岁,平均(85.61±5.07)岁。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全麻组)118例和局部麻醉组(局麻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18~24个月,平均随访(20.42+3.18)个月。全麻组手术时间为(31.48±4.61)min,术中透视时间为(13.88±1.45)min;局麻组手术时间为(30.65±5.14)min,术中透视时间为(14.26±2.08)min;两组手术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恢复时间为(50.46±1.48) min显著高于局麻组的麻醉恢复时间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术后1 d全麻组ODI显著高于局麻组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ODI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在PKP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肯定,但局部麻醉的麻醉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全身麻醉,因此从快速恢复的角度来看,建议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局部麻醉进行手术。
金耀卢慧陈洁林铖姜为民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麻醉方式
老年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探讨中老年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0例,分析其临床疗效. 结果: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7个月,平均...
金耀许运陶卫建简争光孙雪峰欧阳林志唐天驷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老年人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治疗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4年
分析应用PFNA内固定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组,观察组38例,在椎管内麻醉条件下行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38例,采用全身麻醉条件下实施PFNA术,观察数据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临床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更低,满意度则更高,P<0.05。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中,椎管内麻醉更具有优势。
金耀孙侥
关键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椎管内麻醉
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修复材料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标准术式,但取自体髂骨存在较多供骨区并发症,寻找合适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的:分析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修复材料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21例将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修复材料(载体为药用明胶、注射用大豆卵磷脂、羟基磷灰石等)及自体骨赘植入PEEK cage融合器,对照组19例将自体骼骨植入PEEK cage融合器。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高度、并发症、融合率、JOA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等指标。结果与结论:经过治疗后,两组均获得了即刻的颈椎稳定,颈椎前凸、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椎间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随访12个月时,试验组Cobb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与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椎间融合率、颈部与上肢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获得骨性愈合。表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修复材料结合自体骨赘植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可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前凸、融合节段的高度,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自体髂骨疗效相当。
许运金耀史勇姜为民唐天驷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颈椎脊柱融合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