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蓉
-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西安地区青少年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状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青少年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青少年肥胖和NAFLD的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3-4月高考前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青少年,对其进行体格测量、肝功能检测和腹部B超检查。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141例青少年,其中男2080例,女2061例,平均(18.62±0.66)岁。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5、20.4,P值均<0.01);NAFLD总患病率为8.1%(335/4141),其中男生NAFLD患病率高于女生(13.4%vs 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P<0.01);NAFLD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肥胖者、体质量超标者、BMI正常者,肥胖男生NAFLD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71.6%vs 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5,P<0.01);男生及女生中NAFLD组BMI、体质量、ALT、AST均高于非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和BMI可能是NAFLD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西安地区青少年肥胖、NAFLD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对于肥胖青少年而言,合理的生活方式、控制体质量以及降低BMI是预防NAFLD的重要措施。
- 赵鸿馨闫蓉牛春燕周永莉王佳曹瑞琪
- 关键词:脂肪肝肥胖症青少年
- 食管癌特异性生存率预后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并构建合理的预后模型.方法 选取SEER 数据库中2010 年被诊断为食管癌的672 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通过LASSO COX 回归分析对影响胰腺癌特异性生存率的因素进行筛选及模型构建,采...
- 路宁张明鑫崔曼莉杜召召闫蓉
- 关键词:食管癌预后模型ROC曲线
- 影响胰腺癌特异性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 通过借助SEER 数据库,对胰腺癌的发病趋势及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相关因素等的研究进行大样本分析,进而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并为未来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筛选SEER 数据库2010 年被诊断为胰腺癌且临床资料完...
- 路宁张明鑫崔曼莉杜召召闫蓉
- 关键词:胰腺癌预后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中自噬与脂质代谢的相互调节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自噬与脂质代谢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人肝细胞培养(脂肪变性)制备NAFLD细胞模型,雷帕霉素诱导细胞自噬,3-甲基腺嘌呤抑制细胞自噬,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TG、ALT、AST、LDH、GGT、Alb水平,IF法检测LC3-Ⅱ的定位与分布,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比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诱导自噬组的吸光度值和细胞活率与脂肪变组比较,明显下降(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4.160、4.110,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4.407、4.032;P值均<0.05)。脂肪变组TG、ALT、AST、LDH、GGT、Al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5.316、3.730、4.013、6.967、6.192、5.531,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4.963、3.603、4.774、7.479、6.319、5.193;P值均<0.05)。诱导自噬组TG、ALT、AST、LDH、GGT、Alb水平与脂肪变组相比,明显降低(HL-7702细胞q值分别为4.978、3.695、3.960、5.130、4.695、3.192,SK-HEP-1细胞q值分别为3.846、5.575、4.184、5.019、4.203、3.049;P值均<0.05)。LC3-Ⅱ在各组肝细胞中的标记值,诱导自噬组最高(HL-7702细胞为90.1%,SK-HEP-1细胞为80.0%),其次是脂肪变组(HL-7702细胞为47.2%,SK-HEP-1细胞为48.4%)及抑制自噬组(HL-7702细胞为30.2%,SK-HEP-1细胞为45.5%)。诱导自噬组LC3-Ⅱ/LC3-Ⅰ比值与脂肪变组相比,明显升高(HL-7702细胞q值为6.786,SK-HEP-1细胞q值为5.926;P值均<0.05)。结论自噬的上调有利于促进肝脏脂肪的清除,而下调则促进脂质的聚积。
- 闫蓉牛春燕于璐田宇
- 关键词:脂肪肝自噬脂类代谢
- RPR FIB-4 APRI及AAR对10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比较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与血小板比率(RPR)标志物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并与其他已有指数如纤维化-4评分(Fibrosis-4 score,FIB-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比值指数(AST-to-platelet-ratio-index,APRI)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进行比较。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血清学、病毒学及肝脏组织学表现诊断,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7例纳入研究,行血液学、生化学、病毒学检查及肝活检术。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结果 RPR诊断F0-1, F2-3及F4的cut-off值分别为0.079, 0.141及0.279(P<0.001);FIB-4的cut-off值分别为1.194,3.703及4.383 (P<0.001);APRI的cut-off值分别为0.384,0.660及1.441(P<0.001);AAR的cut-off值分别为0.915, 0.850及0.960 (P=0.706)。敏感度分别为RPR 76.9%,FIB-4 78.26%,AAR 97.83%及APRI 80.43%;特异度分别为RPR 81.48%,FIB-4 75.93%,AAR 14.81%及APRI 80.43%。AUROC分别为RPR 0.787,FIB-4 0.778,AAR 0.540及APRI 0.759。总cut-off值分别为RPR 0.11,FIB-4 1.94,AAR 0.60及APRI 0.59。结论 RPR, FIB-4及APRI对CHB明显纤维化及严重纤维化(硬化)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及预测价值,其中RPR优于FIB-4,而FIB-4又优于APRI,因此RPR是一个更好的肝纤维化评估指数。
- 吴方雄闫蓉高保华田秋梅徐静远鲁晓岚
- 关键词:RPRAPRIAAR纤维化
- 95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对现有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6年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DILI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史、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情况及转归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引起DILI的药物所治疗的基础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占25.26%(24/95),其中结核占23.16%(22/95)。导致DILI的药物中,最常见的为中药类,占44.21%(42/95),其次为抗结核药物,占22.11%(21/95)。从服药至产生肝损伤的时间以15~30 d最常见。DILI的症状中以纳差最为常见,最常出现的阳性体征是黄疸。DILI的实验室肝功能检查以ALT升高最为明显。最常见的DILI类型是急性肝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大多数预后良好,经停药及治疗后,治疗有效者(包括治愈和好转)占95.79%(91/95)。年龄[比值比(OR)=0.054,95%可信区间(95%CI):0.002~0.076,P=0.037]、ALP(OR=0.004,95%CI:0.001~0.006,P=0.043)、TBil(OR=0.028,95%CI:0.001~0.039,P=0.035)、DBil(OR=0.008,95%CI:0.001~0.014,P=0.036)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DIL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及误诊,临床医师要合理用药,监测药物可能出现的肝毒性反应,还需加强安全用药的公众健康教育。
- 闫蓉宋政军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疾病特征预后
-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NOX4基因在胃癌(STAD)中的表达及预后
- 目的 胃癌(stomach cancer,STAD)是发病率位于第四位、死亡率位于第二位的恶性肿瘤,而超过半数的新发病例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全球50%,严重危害中国居民的身心健康[...
- 崔曼莉张明鑫路宁杜召召闫蓉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西安市某企业员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对西安市某企业单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现况进行调查分析,为NAFL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6月-7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415例某企业单位员工进行体格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查及问卷调查。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415例员工中NAFLD 86例(20.7%),其中轻度脂肪肝70例(16.9%)、中度脂肪肝16例(3.8%);50~58岁人群患病率最高(30.8%,16/52);86名NAFLD员工中肥胖症57例(66.3%)、腹型肥胖76例(88.4%);中度脂肪肝员工的ALT水平、AST水平、腹围和BMI均高于轻度脂肪肝员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4、-3.512、-4.405、-5.051,P值均〈0.05);NAFLD员工的BMI、腹围均与AST水平(r值分别为0.283、0.271)和ALT水平(r值分别为0.325、0.316)有相关性(P值均〈0.05);该企业单位员工总体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和久坐、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结论该企业单位中NAFLD的患病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NAFLD的BMI和腹围对预测肝内脂肪沉积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均与AST、ALT水平有相关性。
- 周娟牛春燕王丹赵鸿馨闫颖丽闫蓉
- 关键词:脂肪肝肥胖症代谢综合征X问卷调查
- 联苯呋喃香豆素类衍生物BFD-6b抗结肠癌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BFD-6b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使用MTT法检测BFD-6b对多种肿瘤细胞SW480、MCF-7、T47D、SMMC-7721、BEL-7402、97H、SK-HEP-1、H460、H1299、A549、MS751、HELA等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对BFD-6b最敏感的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FD-6b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FD-6b对周期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BFD-6b对不同肿瘤细胞SW480、MCF-7、H460、H1299、A549、HELA等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结肠癌细胞SW480抑制作用最明显且呈浓度依赖性,其IC_(50)值为7.09μmol/L;同时,BFD-6b对SW620、Lovo、HCT116结肠癌细胞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IC_(50)值分别为7.23、8.08、8.96μmol/L。进一步研究发现,BFD-6b对SW480细胞增殖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关系,其作用时间为24、48、72 h的IC_(50)值分别为>50、7.09及5.86μmol/L。BFD-6b通过下调CyclinD1、CyclinE以及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C2蛋白表达量,从而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通过下调抑凋亡蛋白Mcl-1、Bcl-2表达量,上调促凋亡蛋白BAK、BAX表达量,从而诱导SW480细胞凋亡,进一步抑制细胞生长。结论BFD-6b通过下调CyclinD1、CyclinE以及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C2蛋白表达,阻滞SW480细胞于G1期;通过下调抑凋亡蛋白Mcl-1、Bcl-2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K、BAX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
- 李军田秋梅闫蓉郭敏吴方雄
- 关键词:结肠癌SW480细胞周期
- miR-520a调控RAB22A表达并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miR-520a对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RAB22A表达的调控。方法: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miR-520a的表达质粒(miR-520a)及抑制剂(anti-miR-520a),应用MTT和Transwell探讨miR-520a对结肠癌细胞株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检测转染miR-520a对RAB22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RAB22A的野生型及突变型3’-UTR报告基因,报告基因分析miR-520a对RAB22A的调控。结果:miR-520a可以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蛋白印迹显示miR-520a可以显著抑制RAB22A的蛋白表达水平,而对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报告基因分析显示miR-520a能够下调RAB22A的野生型3’-UTR报告基因的荧光表达,而对突变型报告基因的荧光表达影响不大。结论:miR-520a可能通过转录后调控癌基因RAB22A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在结肠癌中发挥抑癌基因功能。
- 张灵敏崔曼莉杜召召路宁闫蓉张明鑫
- 关键词:结肠癌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