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妮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针药
  • 2篇针药复合麻醉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麻醉
  • 2篇复合麻醉
  • 2篇病变
  • 1篇电针
  • 1篇电针频率
  • 1篇针刺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变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应激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气阴两虚
  • 1篇气阴两虚型
  • 1篇气阴两虚型糖...
  • 1篇浅部

机构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沈卫东
  • 3篇陈妮
  • 1篇朱怡
  • 1篇马文
  • 1篇张翮

传媒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针药复合麻醉下行脑幕上浅部病变切除术1例报告
2013年
我们在针药复合麻醉下行脑幕上浅部病变切除术1例,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曹某,女性,35岁,因"突发右侧肢体麻木乏力5天"于2012年9月14日来我院就诊。现病史:患者8月14日突感右上肢麻木、乏力,无发热,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头颅MRI提示左侧顶叶占位,予以活血药物(药名不详)治疗。8月30日,病情加重,左侧下肢麻木、乏力,无发热,休息后未予治疗。
朱怡张翮陈妮沈卫东
关键词:针药复合麻醉脑胶质瘤
针刺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予26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针刺腧穴治疗,取穴曲池、合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溪、阳陵泉,伴随上肢症状者加尺泽。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每1个疗程结束后记录各项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1.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26例DPN患者中,痊愈1例,占3.8%;显效6例,占23.2%;有效14例,占53.8%;无效5例,占19.2%。总有效率为80.8%。2.治疗后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对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妮沈卫东
关键词:针刺糖尿病神经病变
不同电针频率对肺切除患者血清IL-1、IL-6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频率下针药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术患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为针刺麻醉电针频率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择期行开胸肺切除术56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22例)、Ⅱ组(16例)、Ⅲ组(18例)。各组均行常规药物麻醉,全麻前30min,Ⅱ组、Ⅲ组予电针后溪、支沟、内关、合谷,Ⅱ组予连续波型,频率2Hz,Ⅲ组予疏密波型,频率2Hz/100Hz,电针刺激维持至手术结束。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检测患者术前24h、切皮后10min、术后24h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3组患者切皮后10min IL-6较术前24h显著上升(均P<0.01),IL-1含量变化不大(均P>0.05);与切皮后10min比较,Ⅰ组与Ⅲ组患者术后24hIL-1含量显著上升(均P<0.01),Ⅱ组则变化不大(P>0.05);3组患者术后24hIL-6含量较切皮后10min均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2Hz电针频率针药复合麻醉能部分调节体内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围术期机体的应激反应,保护脏器功能。
陈妮马文沈卫东
关键词:针药复合麻醉肺切除术电针手术应激白介素-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