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树军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栓
  • 1篇人绒毛膜
  • 1篇人绒毛膜促性...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 1篇绒毛膜促性腺...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术后
  • 1篇脾切除
  • 1篇脾切除术
  • 1篇脾切除术后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后
  • 1篇晚期肝硬化
  • 1篇西黄丸
  • 1篇腺癌
  • 1篇门静脉
  • 1篇门静脉高压

机构

  • 2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汪海洋
  • 2篇陈树军
  • 1篇刘汝斌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应对措施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接受脾切除治疗的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00例,对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出血史、出血量、门静脉内径等)、手术方式、手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有血栓者45例,无血栓者55例。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出现血栓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上消化道出血史及手术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然而有血栓组术中出血量≥350 m L、门静脉直径≥1.2 cm、术后血流速度<15 cm/s、术后血小板计数≥700×109/L及术后门静脉压力≥35 cm H2O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失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血流速度、门静脉直径大小及术后门静脉压力是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论术中减少患者失血量,术后积极监测患者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并给予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风险。
汪海洋陈树军刘汝斌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
西黄丸挥发油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乳腺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西黄挥发油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乳腺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只成功造模的乳腺癌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8只。A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B组给予西黄丸挥发油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C组给予西黄丸挥发油灌胃+HCG腹腔注射,3组大鼠均连续干预21 d。分别收取干预前后各组大鼠静脉血测定免疫学相关指标,并于干预结束后杀死大鼠称取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3组大鼠干预后血清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IgG、IgM、IgA、IL-2、IL-4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CD8^+、IL-6、IL-12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均<0.05);B、C组干预后血清CD3^+、CD4^+、CD4^+/CD8^+、NK、IgG、IgM、IgA、IL-2、IL-4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5),血清CD8+、IL-6、IL-12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且C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B组(P均<0.05)。干预后B、C组瘤质量明显低于A组(P均<0.05),B组瘤质量明显低于C组(P<0.05),C组抑瘤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西黄丸挥发油能明显改善乳腺癌大鼠免疫功能,有明显抗肿瘤活力,但与HCG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汪海洋陈树军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乳腺癌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