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燕
- 作品数:41 被引量:26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军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医疗卫生应急演练规范化管理的设计和政策建议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开展上海市医疗卫生应急演练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设计,统筹全市医疗卫生应急演练的组织,指导医疗卫生单位应急演练项目的实施。方法2023年4—5月,对上海市应急管理和医疗卫生相关21名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管理职能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医疗卫生应急演练规范化管理的设计基于“医疗卫生应急演练的规划”和“医疗卫生应急演练项目的组织实施”两个层面开展。工作计划要将目标分解到时间和资源上以形成执行方案,组织安排要在既定的目标下进行任务梳理和职责分解,指挥活动要按照规定或工作流程进行程序化决策,不断地沟通和调整来协调成员单位一致行动,通过检查考核等手段来评价演练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建议进一步开展示范性案例回顾,解析医疗卫生应急演练规范化管理的关键要素;从管理职能出发明确医疗卫生应急演练管理的适用范围、参与主体和工作原则,基于演练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应急预案;通过长期系统性规范管理,推动医疗卫生应急演练工作高质量发展。
- 黄晓燕戴阳徐方黎晶陈桑桑李晋哲吴文涛何懿吴文辉
- 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应急协同联防联控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了解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应急协同联防联控机制的现状,构建长三角区域卫生应急协同机制框架,提出完善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应急协同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方法 在文献检索、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长三角区域卫生应急协同机制框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选择18位相关领域专家对长三角区域卫生应急协同机制框架的三级主题从重要性、现状完备程度、优化难易程度进行评分,并对专家咨询数据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 长三角区域卫生应急协同机制框架包括应急指挥决策的跨区域协同机制、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的跨区域联防机制、跨区域应急处置的协同响应机制和跨区域联防联控能力建设机制等4个一级主题,分13个二级主题和29个三级主题。专家积极程度为100%。总体专家权威系数Cr=0.86,表明专家咨询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专家意见的Kendall W协调系数为0.60,P <0.001,说明专家评估意见一致性高的结果是可信的。各主题条目的重要性得分均数> 3.9,表明本研究框架中的所有主题均比较重要,有继续发展完善的价值,其中现状完备程度较低、优化较易的主题为联席会议制度、区域专家库建设、应急联合会商研判、区域联合预警、密接协查与跨省追踪、信息联合通报与共享、联合复盘与评估、人才交流与互访、联合应急培训、区域应急梯队建设和应急科研合作。结论 长三角区域协同联防联控机制发挥成效需要顶层设计、政策支持、技术专业人员全面深度融合。建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加强协同监测预警和信息互通共享,强化跨区域协同应急联合处置,加强人员交流和队伍联合培训,深化区域科研合作和标准化建设,发挥优势,引领全国。
- 陆殷昊黄晓燕盛华青张人杰林君芬周扬肖永康胡建利侯健戴阳吴寰宇何懿
- 特大型城市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5
- 2023年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对于防控和救治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上海市物品防疫与物资保障组(简称“物资保障组”)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类物资需求清单,建立了应急状态下的物资短缺预测预警机制和市、区两级医疗物资保障机制,建立了方舱医院防疫物资管理架构,完善了防疫物资捐赠流程和管理机制。在整个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中,出现了医疗机构区域协同、储备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但还存在着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管理方面的不足。通过对这些工作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探索改进工作机制,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肖秘苏朱雯晴黄晓燕倪元峰吴文辉金广予周志勤胡鸿毅
-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物资保障体系特大型城市
- 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核心能力快速评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被引量:54
- 2019年
- 目的研究适用于评估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方法,为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和日常卫生应急准备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情景-任务-能力”分析方法,以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景为基础,以处置任务为导向,梳理事件处置所需核心目标能力。通过实际能力与目标能力的比较分析,评估城市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能力和改进重点。结果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任务通用框架,梳理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核心能力指标40项。结论经实例验证,评估方法可行,适用于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的评估,对提升城市卫生应急管理水平有指导意义。
- 黄晓燕陈颖何智纯
- 关键词:卫生应急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法
- 面向入境货运业务的口岸疫情防控实践: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
- 2022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保供保生产”的防疫需求下,我国空港口岸的入境货运量不降反增,入境货运业务成为当前口岸疫情防控的重点内容之一,各口岸机场的先进实践经验需进一步总结与推广。基于浦东国际机场国际入境货运业务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以风险评估与流程再造为主的空港口岸货运疫情管控理论:包括“人、物、环境”同防策略下的货运要素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对象分离原则”和“风险单元最小化原则”;明确基于风险分级的货运流程分类管理策略,提出货物动线设计、货物分离和拆装存运的方案;总结基于风险评估的货运人员动态管理方法与风险单元最小化的实践案例,涵盖机组边检、登记进出、健康监测、就医管理、住宿通勤等方面,为我国口岸货运业务疫情防控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经验参考。
- 江宁张放文京海吴寰宇黄晓燕
- logistic模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拟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为logistic模型在新发传染病流行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logistic模型,基于官方公布的2020年1月10日—3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报告数据,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结果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较好,4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均高于0.99。拟合曲线与真实疫情的变化趋势吻合。始盛期前模型平均相对误差较大(74.1%~427.0%),始盛期之后降至1.0%~4.1%。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全国(湖北省除外)、湖北省(武汉市除外)和上海市于2020年2月2—5日达到疫情峰值,2月6—11日进入缓增期。武汉市则于2月11日达到高峰期,2月16日进入缓增期。模型显示首例病例报告到疫情高峰期的时间间隔以及启动一级响应到疫情盛末期的时间间隔均约为一个最长潜伏期。结论logistic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拟合效果较好,能够对疫情发展态势进行分期,为疫情防控决策和防控措施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徐方陆殷昊黄晓燕
- 关键词:LOGISTIC模型疫情防控传染病模型
- 一种消毒状态监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毒状态监视装置,其属于消毒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内壁设置有消毒腔,且主框架的一端连接有监视取样架,所述监视取样架包括外环架,所述外环架的一侧连接有显示屏,且外环架的内壁贴合有海绵层,...
- 江宁张放黄晓燕陈健朱仁义吴寰宇
- 基于应急作业平台的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和可读介质
- 本申请涉及应急信息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应急作业平台的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和可读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对于每个应急报警请求信息,执行以下处理步骤:确定应急作业平台中是否存在与应急报警请求信息相匹配的应急报警处理...
- 陈昕黄晓燕张放
- 上海市应对新型流感疫情策略及措施被引量:10
- 2019年
- 近十年,上海市有效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2次新型流感疫情,建立起了一套较完善的预警和应对体系。文章系统性回顾了上海市应对新型流感疫情策略,并梳理了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包括健全的城市公共卫生预防和应急处置体系,有效的部门间协调和社会动员机制,动态地开展疫情研判。同时,在流感应对计划、监测信息分析、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风险沟通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新型流感疫情准备、预防控制和应对等工作提供参考。
- 黄晓燕袁政安何懿陈昕徐奕丽刘杰宋耀君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措施应急处置应急物资储备
- 2014—2018年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4—2018年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下载2014—2018年上海市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2014—2018年上海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5起,无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事件类型和发病人数均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共99起传染病事件,发病1596人;手足口病和水痘是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的病种;每年7月、9月和11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高峰;浦东新区、金山区和青浦区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的区;传染病类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占全部传染病事件的73.74%。结论上海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应重点关注托幼机构和小学,加强监测和免疫接种管理。要进一步做好高温中暑和急性职业中毒防控健康教育工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数。
- 何永超张放陈蓉管至为黄晓燕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