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明 作品数:6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文学 哲学宗教 艺术 更多>>
中学LAOWT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2022年 以文科学科能力为导向的写作训练(Liberal Arts Oriented Writing Training,LAOWT),视写作为文科实践的基本形式,试图以此为纽结点,达到沟通文、史、哲各学科领域,提升学生文科综合研究能力的目的。本课程以跨学科实践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以多学科教师集体授课为原则,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目标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实践证明,本课程的理念具有可行性,对提升中学学生的高阶写作能力有积极意义。 刘竞飞 刘月明关键词:写作 朱熹、王阳明的格物之说及其美学可能 2015年 由朱熹到王阳明,理学产生了一个"心学转向"。在这种背景下,"格物说"在理论以及生活实践中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了凸显,并且受中国哲学固有的一元论思维影响,带上了一种超越性的色彩,因而显示出一种由"知识论"向"美学理论"延展的可能。但另一方面,"格物说"又是与其形上主义母体紧密相联的。一旦脱离其形而上学的理论母体,"格物"便有可能蜕化成一种实用主义或是科学主义的话语,而这二者反过来将彻底消结其美学功能及审美意味。而在真实的文学史中,"格物说"最终催生的,则是一种另样的"文学技术论"。 刘竞飞 刘月明关键词:美学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译者与译文本——以古诗英译过程中的虚实关系嬗变为例 被引量:3 2015年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不仅影响到文学史和艺术史的书写,而且为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其在翻译过程中所显现出的主体性作用开始得到承认。在接受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一部分译者开始重新定位自己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选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中诗英译本,分析了译者主体介入程度给虚实关系带来的审美信息与审美特质上的不同程度的变化,力图在传统译学所勾勒出的"原文本-译文本"的二维图景之上建立起新的"原文本-译者(读者)-译文本"的三维翻译景观。 刘月明关键词:接受美学 翻译学 虚实 《埃及王子》中人物性格发展浅析 2014年 动画片《埃及王子》取材自《圣经》故事,但绝不是严肃的说教,其中的冲突情节扣人心弦,包括剧烈的人物内心冲突和不可调和的社会阶级冲突。不同人物因其所处境地不同,信念亦分为奴隶阶级信守的信念、奴隶主阶级固守的信念、自由人民坚守的信念。随着冲突的升级,信念愈发受到考验,信念的力量愈发得以体现,直至最终正义战胜邪恶,埃及希伯来奴隶历尽艰辛,在摩西的带领下成功走出埃及,结束被奴役的非人生活。影片反映的主题耐人深思,在理想、信念、道德缺失的今天,的确能够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 范凤芝 刘月明关键词:《埃及王子》 信念 从STEM到LAOWT:中学LAOWT课程理论初探 2022年 LAOWT课程理念系笔者在与加拿大学者进行研讨时提出,以作为西方基础教育中STEM教育模式的一个“文科对应物”。本课程具有“联络性课程”与“广域性课程”的双重特质,在讲授中坚持集体授课、任务导向原则,以“写作”为纽结点,沟通文、史、哲各个学科领域,以达到培养学生文科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在课程评价上,本课程主要采用目标性评价形式,以发挥教师在学生高阶学术能力培养中的引领效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本课程已基本形成P-D-S(计划-实施-评价)的闭环,也取得了一些实际的教学经验,证明了课程理念的可行性。 刘竞飞 刘月明关键词:文科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