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英东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单宁酸-氯化...
  • 1篇动脉
  • 1篇虚拟化
  • 1篇血管
  • 1篇血压
  • 1篇硬化症
  • 1篇预防保护作用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数字仿真
  • 1篇皮质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椎动脉
  • 1篇总黄酮
  • 1篇微血管
  • 1篇颅颈
  • 1篇颅颈交界
  • 1篇脑皮质
  • 1篇脑缺血

机构

  • 4篇承德医学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承德护理职业...

作者

  • 4篇刘英东
  • 3篇孔祥玉
  • 2篇杜心如
  • 2篇马泉
  • 2篇郭森
  • 1篇赵淑敏
  • 1篇刘宏伟
  • 1篇严鹏
  • 1篇司丽娜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医学研究与教...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第1齿状韧带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2021年
目的观测颅颈交界处第1齿状韧带的解剖结构,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颅颈标本18具,解剖显露第1齿状韧带等结构,观察其起止、毗邻、行程及形态;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第1齿状韧带出现率为100%,薄膜型50%(9例),致密型22.2%(4例),疏松型27.8%(5例);位于延髓上段脊髓侧方,纤维呈长三角形向外上方集中,在椎动脉后方跨越,在椎动脉的头侧止于硬膜并与之融合。其脊髓的附着部位于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远端与第2~8齿状韧带融为一体,近端达延髓水平。组织学显示齿状韧带由胶原纤维组成。结论第1齿状韧带对维持脊髓位置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齿状韧带将蛛网膜下腔分成前后两部分,脑脊液压力不平衡可导致脊髓前后部分所受的应力不等,脊髓前方可能承受更高的压力刺激从而加重或诱发脊髓前角细胞及皮质脊髓束的损伤,这可能是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解剖因素之一。
杜心如孔祥玉郭森王佳佳刘宏伟马泉刘英东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颅颈交界
虚拟化数字仿真解剖技术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虚拟化数字仿真解剖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以其高度还原真实人体结构、渐进式领悟不同解剖层次、可重复性和安全性强等特点,在医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掌握这项技术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医学解剖实验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会探讨数字仿真解剖技术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刘英东王梓司丽娜
关键词:教学
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毗邻关系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观察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探讨颈椎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颅颈部标本15具,解剖剥离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小脑下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的关系;椎动脉颅内段与延髓的关系。并测量其数据。结果 (1)椎动脉自穿经硬脑膜处向前内侧斜行,在延髓侧方走行于Ⅸ~Ⅻ脑神经根丝的前方。左右侧椎动脉与Ⅺ,Ⅻ脑神经接触,与Ⅸ,Ⅹ脑神经不接触者分别为11例(11/15,占73.3%)和7例(7/15,占46.7%);(2)左右侧小脑下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不接触者分别为5例(5/15,占33.3%)和1例;(3)左右侧椎动脉位于延髓腹外侧并与延髓相接触者分别为11例(11/15,占73.3%)和4例(4/15占26.7%),不接触者分别为4例(4/15占26.7%)和11例(11/15,占73.3%);相对于左侧,右侧椎动脉位置偏后。模拟颈部屈曲时椎动脉与延髓腹侧紧密接触,伸直时分离。结论椎动脉与Ⅺ,Ⅻ脑神经接触可能是高血压伴发枕后痛的形态学基础之一;小脑下后动脉走行迂曲,与Ⅸ~Ⅻ对脑神经根丝相互盘绕交叉,高血压搏动更易刺激脑神经根丝,出现相应症状。椎动脉和延髓密切接触极可能既产生颈部症状,又可能造成高血压。控制血压除了常规抗高血压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
杜心如孔祥玉郭森马泉刘英东
关键词:椎动脉高血压颈椎病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微血管和氧化应激的预防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损伤和氧化应激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SSTF预处理组(SSTF组)和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NIM组)。术前1周SSTF组和NIM组分别灌胃给SSTF 100 mg/(kg·d)、尼莫地平10 mg/(kg·d),共7 d。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单宁酸-氯化铁法观测缺血区大脑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比(MVA),光镜观察大脑皮质病理变化,检测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IR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MVD、MVA减少,神经元缺失、肿胀,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量增加;SSTF组、NIM组神经功能评分比IR组明显降低(P<0.001),MVD、MVA增加(P<0.001),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损伤减轻,SOD、GSH-Px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P<0.001);SSTF组与NIM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TF预处理可通过增加大脑皮质微血管再通和相关酶的活性,减轻脑水肿和神经元损伤,预防性保护大脑组织。
严鹏刘英东孔祥玉赵淑敏
关键词:黄芩茎叶总黄酮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单宁酸-氯化铁法大脑皮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