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婕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毒性
  • 2篇炎症
  • 2篇氧化应激
  • 2篇药物
  • 2篇药物载体
  • 1篇凋亡
  • 1篇毒性作用
  • 1篇氧化硅
  • 1篇氧化钛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一枝黄花
  • 1篇乙酰半胱氨酸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标记
  • 1篇脏毒
  • 1篇增殖
  • 1篇神经毒
  • 1篇神经毒性
  • 1篇肾毒

机构

  • 7篇宜春学院

作者

  • 7篇周婕
  • 2篇罗成
  • 2篇李艳
  • 1篇王文浩
  • 1篇姜银杰
  • 1篇刘素鹏

传媒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芹菜素联合其它药物在疾病治疗中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芹菜素联合其它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芹菜素”“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损伤”“作用机制”“联合应用”“Apigenin”“Anti-tumor”“Anti-bacterial”“Anti-oxidative”“Mechanisms”“Combined applica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芹菜素联合其它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的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芹菜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损伤等药理活性。随着对该成分研究的深入,其在联合用药中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在与生物制品、经典化疗药物、中药活性成分、抗菌药物等联用时,其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迁移、改变代谢酶活性等途径来发挥对恶性肿瘤、细菌感染、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等疾病的治疗作用,并能显著增强后用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用药剂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对API联合用药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关联合用药中剂量的调整、给药方案的改善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相关文献多集中于细胞与动物研究,缺少临床方面的试验验证。因此,应进一步加深对API联合用药方案的优化、创新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以充分发挥API联合用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新方案。
卢慧颖王天阳王浩泽周婕
关键词:芹菜素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损伤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医学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性质优良、易加工修饰,已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MSNs独特的介孔结构和表面性质,使其能大量、有效地装载药物,并将药物靶向运输、调控释放。MSNs包封或耦合成像探针制得新型造影剂,可在体内实时造影示踪,用于疾病的治疗与诊断。此外,MSNs优异的生物学效应,也使其作为新型支架材料在组织再生工程得以应用。随着MSNs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其生物安全性愈发受到重视,潜在毒性或将限制其临床应用。本文主要对MSNs在生物医学应用以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周婕李艳罗成
关键词:生物医学应用药物载体生物安全性毒性作用
纳米沉淀法及其在纳米药物载体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纳米沉淀法通过控制溶质溶液与非溶剂的混合制备纳米颗粒,反应快速,适用于多种纳米颗粒的制备。近年来纳米沉淀法领域已取得大量研究进展,基于混合器的Flash纳米沉淀技术以及基于水动力聚焦的微流控纳米沉淀技术的出现,提高混合效率和对反应条件的控制性,为高质量纳米颗粒的规模化制备提供条件。纳米沉淀法被广泛用于各种纳米颗粒以及药物载体(姜黄素、紫杉醇、阿霉素、喜树碱、顺铂、青霉素等)的制备,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
李艳罗成周婕
关键词:药物载体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经氧化应激所致肾细胞毒性及GSK-3β在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研究氧化应激及GSK-3β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诱导肾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此毒性中的保护作用。选用NRK-52E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其直接或用1μmol/L NAC预处理,然后暴露于400μg/mL MSNs中。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JC-1荧光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势,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SK-3β等蛋白水平,并测定抗氧化物SOD、GSH和CAT活性。NRK-52E细胞暴露于MSNs内24 h即出现严重的细胞毒性,其IC_(50)为(438.6±7.1)μg/mL。400μg/mL MSNs作用24 h后,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到47.57%±2.03%,胞内SOD、GSH、CAT活性水平分别下降到39.74%±2.23%、51.42%±3.08%、46.05%±3.71%(P<0.001)。400μg/mL MSNs还可显著活化GSK-3β,崩解线粒体ΔΨ_m,促进线粒体Cyt C漏出,并剪切激活Caspase-3,引起细胞死亡(P<0.001);1μmol/L NAC干预后可显著缓解400μg/mL MSNs引起的这些变化(P<0.01)。MSNs通过激活GSK-3β信号通路来诱导肾细胞氧化应激损伤,NAC可以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此损伤。
吕银银李珂易维刘素鹏周婕
关键词:氧化应激GSK-3Β肾毒性N-乙酰半胱氨酸
纳米二氧化钛神经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纳米二氧化钛(TiO_2 NPs)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已成为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在日常生活中接触TiO_2 NPs愈发容易,TiO_2 NPs的毒性也逐渐受到关注。TiO_2 NPs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并蓄积,引起脑组织、神经细胞的损伤,影响情感与认知,降低学习记忆能力。本文对近年来TiO_2 NPs引起的体内外神经毒性,以及其毒性机制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凋亡等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丰富TiO_2 NPs的毒性研究数据库,为其日常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周婕王文浩刘素鹏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神经毒性炎症氧化应激凋亡
大黄素对肝脏疾病的防治作用与安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2年
大黄素是一种蒽醌类衍生物,是从何首乌、大黄等中药中提取得到的主要活性单体。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中对于肝脏疾病如肝脏炎症、肝癌、肝纤维化以及对各类肝损伤等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大黄素对肝细胞的潜在毒性作用也逐渐显现。因此,本研究综合近年来大黄素在肝脏上的研究,对其药理作用、机制及安全性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安全有效地应用大黄素提供参考依据。
王浩泽卢慧颖张彦哲彭梦兰笪明珍周婕
关键词:大黄素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损伤肝脏毒性
一枝黄花提取物下调cyclinA1/CDK2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研究一枝黄花总皂苷与总黄酮(SDSF)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10、20、40μg·mL^(-1))SDSF处理24 h后,采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q 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γ-H2AX、p-p5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0μg·mL-1 SDSF组相比,SDSF呈剂量依赖性趋势地抑制HepG2细胞增殖活力,将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以及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P<0.01)。SDSF还可显著降低细胞内cyclinA1、CDK2、MMP-2、MMP-9蛋白表达,增加γ-H2AX、p-p53蛋白表达(P<0.05)。结论 SDSF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yclinA1、CDK2、MMP-2、MMP-9水平,上调γ-H2AX、p-p53水平有关。
姜银杰罗霜张彦哲焦阳笪明珍周婕
关键词:一枝黄花肝癌细胞增殖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