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华容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细胞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转录
  • 1篇组蛋白
  • 1篇组蛋白修饰
  • 1篇相关基因
  • 1篇酶基因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发病
  • 1篇活化
  • 1篇活化蛋白
  • 1篇基因
  • 1篇梗死
  • 1篇发病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唐华容
  • 4篇陈方平
  • 4篇谭倩
  • 3篇谭三勤
  • 3篇柳林欣
  • 2篇张帆
  • 1篇杨晓苏
  • 1篇王光平
  • 1篇张帆
  • 1篇刘荣荣

传媒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RC2在ATRA诱导的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对CD11b转录的调控作用
<正>目的:研究PRC2和PRC2介导的抑制性组蛋白修饰标志H3K27me3以及活化性组蛋白修饰标志acH4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的白血病细胞株HL-60向成熟细胞分化过程中对CD11b转录的调控作用。
唐华容陈方平谭三勤谭倩柳林欣张帆
文献传递
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中相关基因组蛋白修饰特征的研究
<正>目的:通过从与染色质状态形成密切相关的组蛋白修饰这个角度去观察造血相关基因在富集造血干细胞的CD34+CD38-细胞和系特异分化后细胞中的特征来探讨了染色质构象在造血干细胞多潜能特性的维持和系特异分化中对相关基因的...
唐华容安世民彭敏源甄焕英张帆谭倩谭三勤柳林欣陈方平
文献传递
一种微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的建立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是目前研究蛋白与DNA相互作用的强有力的技术之一。然而传统的ChIP实验方法最大缺陷要求大量的细胞数,这限制了它应用于少...
唐华容谭倩陈方平谭三勤张帆柳林欣
文献传递
一种微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的建立
2009年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是目前研究蛋白与DNA相互作用的强有力的技术之一。然而传统的ChIP实验方法的最大缺陷是要求大量的细胞数,这限制了它应用于少量细胞数的样品。在传统ChIP实验的基础上综合国外文献建立了一种能在少量细胞样品中进行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称之为微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miniChIP)。并通过对诱导前后的MEL细胞中表达的β珠蛋白基因簇组蛋白H4乙酰化(acH4)的研究,证实了其可靠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高敏位点HS2和活跃基因β-maj的启动子区域存在一定的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DMSO诱导后显著增加,而不活跃基因Ey的启动子区域则检测到极低水平的组蛋白H4乙酰化,且诱导后无明显变化。
唐华容谭倩陈方平谭三勤张帆柳林欣
FⅦ活化蛋白酶基因的Marburg Ⅰ型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FⅦ活化蛋白酶(Factor Ⅶ-activating protease,FSAP)基因的Marburg Ⅰ型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FSAP的Marburg I型多态性是否为脑梗死的危险因子之一。方法: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技术(SSCP-PCR),对159例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7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血栓性疾病病史志愿者的FSAP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FSAP基因表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为野生型纯合子,未检测到Marburg Ⅰ型突变型。发现1例FSAP基因点突变(C1815T)。结论:FSAP基因的Marburg Ⅰ型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可能无相关性。
谭倩唐华容刘荣荣王光平杨晓苏陈方平
关键词:MARBURG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