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ringle联合IVC法在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Pringle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IVC)法在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17-10—2019-10行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Pringle联合IVC组(观察组,47例)和Pringle组(对照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资料、术中各时点的CVP、HR水平,以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均少(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入肝血流阻断时间、切除肝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阻断肝血流后的CVP低于对照组,HR高于对照组;松开阻断带后观察组的CVP、HR基本恢复至阻断前水平,而对照组的CVP仍低于阻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ingle联合IVC法,有助于减少肝脏巨大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出血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影响较小,是安全可行的控制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方法。
- 石川常华豆松萌李恒
- 关键词:入肝血流
- 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应用研究
- 2021年
- 目的:比较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BD)与经内镜胆道引流(EBD)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按照引流方式差异分为PTBD组与EBD组,比较两组引流情况、手术情况、首次引流失败率、引流方式转换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TBD组术前引流时间、引流物次数少于E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BD组首次引流失败率、引流方式转换率均低于E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BD组胆管炎发生率低于EBD组(P<0.05)。结论:相较于术前EBD,术前PTBD引流时间更短,更换引流物次数更少,首次引流成功率高,可降低引流方式转换率与胆管炎发生风险,具有安全可行性。
- 石川常华豆松萌李恒
-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性
- 胆肠吻合术后再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二例被引量:1
- 2017年
- 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胆管良恶性梗阻及部分胆管胰腺疾病的重要术式,多数患者术后可获得满意疗效,少数患者因术式选择不当或术中操作失误,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及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而需再次手术。我们曾收治2例胆肠吻合术后并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经二次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 常华石川曾畅孟若兮杨明
- 关键词:胆肠吻合术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 双腔T管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探讨在胆肠吻合术后,双腔T管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实施胆肠吻合术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均施行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模式,接受胆肠吻合手术的12例患者中女4例,男8例,中位年龄52.4岁(47岁~76岁);术前诊断:胆管癌6例,胆总管囊肿3例,壶腹部癌和肝外胆管不可修复性损伤各1例;手术方式:病变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9例,病变切除+胆管空肠襻式Warren吻合术3例,术中制作双腔T管并放置于胆管-空肠吻合口内,术后4h即经双腔T管内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12例患者中,术后1例在首次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时出现腹泻,1例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腹痛和呕吐,排除肠道感染、肠梗阻等,经采取减慢滴速、稀释营养液及改变体位后症状缓解。全组无胆漏、肠漏、胆管炎等并发症。结论 在ERAS管理模式中,胆肠吻合术后应用双腔T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患者心理上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的开展和应用。
- 常华常华李恒
- 关键词:胆肠吻合术加速康复外科T管肠内营养
- 维生素E对肝移植大鼠术后早期肝细胞凋亡及病理改变的影响
- 2023年
- 探讨维生素E(vitamin E,Vit.E)对肝移植大鼠术后早期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改良“二袖套”法建立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肝移植对照组和肝移植Vit.E 治疗组,分别于术后3、5和7d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方法检测肝组织肝细胞凋亡,并行病理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程度。结果 移植肝的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肝细胞。对照组与Vit.E 治疗组在术后3d的肝细胞凋亡指数(AI)及病理分级均无明显差异(AI,P>0.05;病理分级,P>0.05);而Vit.E 治疗组术后5、7d的AI显著低于对照组(5d, P<0.05;7d, P<0.01),其病理分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5d, P<0.05;7d, P<0.01)。结论 Vit.E可能通过抑制肝移植术后早期的肝细胞凋亡而有效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损伤。
- 常华常华石川石川
- 关键词:肝移植维生素E组织病理
- 两种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肝穿刺导管逐级扩张乳头术(LPCD)与内镜下乳头微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狭窄患者116例,其中56例行腹腔镜下肝穿刺LPCD术(导管扩张组),60例行内镜下乳头微切开术(乳头切开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乳头切开组相比,导管扩张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少(P均<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均<0.05)。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导管扩张组术后3d血淀粉酶、脂肪酶增高程度均小于乳头切开组(P均<0.05)。导管扩张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9%、12.50%,明显低于乳头切开组的13.33%、28.33%(P均<0.05)。结论:在适应症范围内,腹腔镜下肝穿刺LPC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狭窄安全有效,相比于乳头微切开术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及并发症较少等优势。
- 石川常华豆松萌李恒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狭窄
- 肠结核并发肠梗阻再次手术的临床分析(附12例报告)被引量:5
- 2017年
-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肠结核并发肠梗阻,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16~63岁,中位年龄32岁;均在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肠结核。12例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术式包括:发生完全性肠梗阻6例,其中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4例,肠管部分切除一期吻合术2例;发生腹腔或盆腔脓肿无局限倾向而引起腹膜炎2例,均行开腹脓肿清除、腹腔引流术;出现肠穿孔4例,其中行肠管切除一期吻合术3例,腹壁双口造瘘、机体好转后行二期手术1例。12例患者术后均给予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出现肠梗阻。笔者认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前后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治愈结核性肠梗阻的关键。
- 常华石川曾畅孟若兮杨明
- 关键词:肠梗阻再手术
-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胃结石致十二指肠梗阻一例被引量:1
- 2016年
- 临床上消化道结石并不多见,胃结石的检出率为0.2%,因胃结石降入肠道引起十二指肠梗阻更少见。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提高,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范围不断扩大,笔者医院收治1例胃结石致十二指肠梗阻病例,联合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取石,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常华
-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胃结石肠梗阻
- 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探查术后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探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0月168例胆道探查术患者应用双腔T管实施术后冲洗、引流胆道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放置双腔T管118例,术后置入内管50例。经冲洗、引流胆道,163例胆管通畅,5例因胆总管远端残留结石行胆道镜或EST取石,全组无胆道感染或胆漏发生,按期拔管、痊愈出院。结论双腔T管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有效防治胆道探查术后二次胆道梗阻。
- 常华
- 关键词:T型引流管胆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