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聪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水土
  • 4篇水土保持
  • 1篇地板
  • 1篇电机
  • 1篇堆肥
  • 1篇有偿
  • 1篇有偿资金
  • 1篇生态护岸
  • 1篇生物分解
  • 1篇施工监理
  • 1篇水保
  • 1篇水电
  • 1篇水电工程
  • 1篇水利
  • 1篇水土保持法
  • 1篇水土保持方案
  • 1篇水土保持工程
  • 1篇水土流失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改良

机构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利部长江水...

作者

  • 7篇张文聪
  • 2篇郭索彦
  • 2篇蒲朝勇
  • 2篇刘虎
  • 2篇周慧
  • 1篇冯伟
  • 1篇李琦
  • 1篇苗恒录
  • 1篇丛佩娟
  • 1篇徐传早
  • 1篇解明曙
  • 1篇赵永军
  • 1篇田秀民
  • 1篇常丹东
  • 1篇陈法杨
  • 1篇王健
  • 1篇张长印
  • 1篇段菊卿
  • 1篇卢顺光
  • 1篇张小林

传媒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利发展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时期水土保持方案管理的任务和要求
新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方案的法律地位,明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独立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确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职能。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时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一...
张文聪尤伟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要求
文献传递
一种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基式斜坡生态护岸工程结构,包括围栏本体,还包括驱动机构、调节机构和抓地机构,围栏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抓地盘,抓地盘外侧固定连接有抓地倒钩,抓地盘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压柱,下压柱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头。本发明,当水...
周慧刘虎郭珈玮王健李凤云李红芳王奇高磊席伟东苗恒录田秀民董雷张文聪
农发水保重点防治工程有偿资金使用亟待改革
2002年
当前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有偿资金使用普遍存在资金“空转”、回收困难和挤占无偿资金等问题。主要原因 :一是水保工程经济效益较低 ;二是工程实施区经济落后 ,使用有偿资金压力大 ;三是资金使用管理体制不完善 ;四是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 ;五是近年来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将有偿资金改为无偿资金 ,二是改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
蒲朝勇张文聪徐传早陈健赵继东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长江黄河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水土保持工程投资超过200万元的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国家融资,或者使用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以及水利水电、铁路、公路、城镇建设、矿山、电力、石油天然气和建材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
郭索彦卢顺光秦向阳蒲朝勇赵永军唐进虎张长印张文聪杨顺利武哲祁菁郑宝明王答相陈康丛佩娟冯伟高永海常丹东王海燕李琦张娜鱼哲段菊卿师明洲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施工监理工程监理水土保持工程
文献传递
水土综合整治是秦巴山区防洪减灾和改善生存环境的必然选择被引量:5
2004年
为了防灾减灾 ,改善陕南秦巴山区群众的生存环境 ,对该区基本情况及洪灾发生情况作了介绍 ,对灾害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川道水毁的原因 ,既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包括改河造田 ,缩小河道断面 ,没有为洪水留足出路 ,上游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滞后和沟道河流疏浚跟不上等。今后 ,秦巴山区防洪减灾、改善生存环境的对策是 :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变与洪水争地为给洪水以出路 ,统筹兼顾山上与山下的关系 ,加强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整治 。
刘震郭索彦张文聪史立人解明曙陈法杨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一种土壤改良的堆肥复配发酵设备
本发明涉及堆肥复配发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土壤改良的堆肥复配发酵设备,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第一外壳的左侧外壁固定有风扇,所述第一外壳的上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
刘虎阿慧冯秀张德禹李红芳包光明林建华杜惠莹张文聪刘亚菲周慧沈忠涵
关于水土保持基本国策的调研与建议被引量:1
2008年
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该法律颁布实施以来,对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河治理和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水土流失状况的变化,《水土保持法》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使《水土保持法》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更合理、可操作和有效,修订1991年的《水土保持法》势在必行。为此,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在2007年3月组织开展了八个专题的调研工作,对《水土保持法》中一些重大的、复杂的、认识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调研,为修订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以下是在部分专题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整理出的7篇文章。
宁堆虎李香云张小林张文聪
关键词:水土保持基本国策水土保持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