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标准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菌病
  • 4篇布鲁氏菌
  • 4篇布鲁氏菌病
  • 2篇人间布鲁氏菌...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2篇病例流行病学
  • 1篇地方性氟中毒
  • 1篇盐类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源性
  • 1篇中毒
  • 1篇输入病例
  • 1篇输入性
  • 1篇输入性疟疾
  • 1篇水源性

机构

  • 8篇太原市疾病预...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太原市迎泽区...

作者

  • 8篇张晓佳
  • 7篇柳静
  • 6篇魏晓勇
  • 1篇张萍
  • 1篇刘越连
  • 1篇赵艳红

传媒

  • 4篇中华地方病学...
  • 2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0~2014年太原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描述太原市2010-2014年的布鲁氏菌病分布情况,提出防治建议。方法:对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布鲁氏菌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上升阶段,尚未出现暴发疫情和死亡病例;太原市十个县(市、区)均有发病,以阳曲、娄烦、清徐等养殖业较发达的农业县为主;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每年的4-8月;发病人群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结论:太原市布鲁氏菌病的控制应引起政府重视,部门间加强合作,畜间应采取检疫、免疫、发现疫情扑杀病畜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调运过程中的检疫、隔离工作;发展规模养殖;人间监测发现病例后应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进行规范性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并通报畜报部门进行畜间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柳静张晓佳魏晓勇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2018年太原市氟中毒改水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调查太原市当前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改水防治问题村(以下简称问题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开展改水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太原市问题村进行改水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氟含量、儿童氟斑牙病情调查。结果:共调查44个问题村46个改水工程。改水率100%,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率52. 17%(24/46)。44个村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患病率为21. 87%,氟斑牙指数0. 45。水氟含量合格村氟斑牙患病率10. 70%,水氟含量超标村氟斑牙患病率29. 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问题村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率较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高,保障高氟区儿童的健康。
柳静魏晓勇张晓佳彭婷婷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改水氟斑牙
2012-2017年山西省太原市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太原市水源性高碘地区停供碘盐情况,水碘含量及儿童碘营养状况,为高碘地区因地制宜地实施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7年,在太原市水源性高碘地区(清徐县和小店区)的全部高碘乡,每个高碘乡抽取4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检15户居民食用盐,采用半定量法检测盐碘。按照《全国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方案(试行)》(2012版),每年在清徐县和小店区分别选取1~2个高碘村作为监测点,并按水碘150~300μg/L和>300μg/L进行分组。如监测点已改水,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如监测点尚未改水,则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2户居民饮用水水样,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的“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研究”检测水碘。在监测点所在村小学或乡镇中心小学,抽取100名8~10岁儿童,采用B超法检测甲状腺容积;采集其中≥30名儿童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结果2012-2017年,清徐县未加碘食盐率范围为91.7%(165/180)~96.1%(173/180);小店区未加碘食盐率均为100.0%(120/120)。共检测水样52份,水碘中位数为282.3μg/L,范围为121.1~546.3μg/L。共检查1401名儿童甲状腺,甲状腺肿大率为7.5%(105/1401)。共检测儿童尿样597份,尿碘中位数为458.1μg/L,范围为21.0~1778.7μg/L。水碘为150~300μg/L组儿童尿碘中位数(327.1μg/L)、甲状腺肿大率(4.9%,34/697)与水碘>300μg/L组(552.9μg/L;10.1%,71/7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934,χ^2=13.698,P均<0.01)。结论2012-2017年太原市水源性高碘地区水碘中位数为282.3μg/L,停供碘盐情况良好(未加碘食盐率均>90%);但儿童碘营养过量(尿碘中位数≥300μg/L),且甲状腺肿大率超标(>5%)。建议水源性高碘地区应以改水降碘为主要措施,持续对生活饮用水碘含量进行监测,根据水碘变化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柳静魏晓勇彭婷婷张晓佳李艳艳
关键词:盐类饮用水甲状腺肿
2013-2017年太原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全球疟疾新发病例数达到2.16亿,死亡病例数为44.5万例,与2015年死亡病例数相当(44.6万例)[1]。疟疾也曾是我国重要的蚊媒传染病之一,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疟疾防治工作成效显著[2]。近年来,我国所有省份本地感染病例报告数大幅减少,但输入性疟疾疫情突出,各省报告病例的绝大多数为输入性病例,恶性疟为主,因输入性恶性疟引起的死亡病例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3]。为积极响应全球消除疟疾行动,我国于2010年启动了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4]。
彭婷婷柳静张晓佳魏晓勇刘越连
关键词:疟疾输入病例
2017-2023年太原市黑热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黑热病又称为内脏利什曼病,是因利什曼原虫寄生人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被称为最易忽视的热带病,全球每年新发病例5万~9万,如不及时治疗,患者死亡率可达95%以上,多发生在巴西、印度及东非等国家或地区[1,2]。黑热病曾在我国长江以北16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流行,至少53万人感染该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3]。20世纪50年代初,黑热病在山西省广泛流行,后经过大规模综合防治,20世纪80年代,流行区域缩减为武乡县境内,而太原市仅在1987年出现过本土病例[4]。近年来,山西省黑热病病例增多,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接诊本省黑热病患者较多,防控形势严峻。为了解太原市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现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3年该市报告的黑热病病例信息,为制定黑热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彭婷婷柳静张萍张晓佳魏晓勇李艳艳张睿君
关键词:黑热病流行病学
布鲁氏菌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张晓佳柳静郭贵阁徐计宏张萍帖萍朱穗魏晓勇白永飞彭婷婷李艳艳张睿君张瑞芬郭彩虹李小华杨洁
2011-2020年山西省太原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分析山西省太原市2011—202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规律,为布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太原市的布病病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1—2020年太原市布病平均年发病率为2.60/10万(1.24/10万~4.51/10万),2014年发病率最高(4.51/10万);每年3—7月为发病高峰;各县(市、区)均有发病,郊区县发病率(8.80/10万)高于城区(1.21/10万)(χ^(2)=1432.21,P<0.001),但城区病例构成比呈现增高趋势,2016—2020年构成比(41.44%)比2011—2015年(35.56%)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P=0.048);患者男女性别比为4.1∶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20~60岁组占比达69.22%,60岁以上的患者构成比2016—2020年(28.70%)较2011—2015年(22.35%)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5,P=0.017);职业以农民为主(69.13%),但其占比出现下降趋势,2016—2020年构成比61.11%较2011—2015年(74.17%)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5,P<0.001)。结论太原市2011—2020年布病疫情呈波浪式变化,发病地区以农业县为主,但发病地区、患者职业都有城区占比增加的趋势,且60岁以上人群占比也出现升高现象,提示应对城区人群、老年人群积极采取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防控措施。
柳静王万金张晓佳赵艳红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发病率
2004-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04-2022年山西省太原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的变化趋势,为布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发病时间为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太原市的人间布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布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征。结果2004-2022年,太原市共报告布病病例1834例,年均发病率为2.25/10万,各年份布病发病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χ^(2)_(趋势)=428.04,P<0.00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2-8月,占总病例数的76.94%(1411/1834),5月为发病高峰(283例)。各县(市、区)布病发病率范围为0~38.37/10万,2021年娄烦县发病率最高。男性1470例、女性364例,男女性别比为4.04∶1.00。年龄范围为1~95岁,其中1~29岁年龄组占14.29%(262/1834)、30~39岁年龄组占13.14%(241/1834)、40~49岁年龄组占21.05%(386/1834)、50~59岁年龄组占27.54%(505/1834)、60~95岁年龄组占23.99%(440/1834)。职业以农牧民为主,占67.23%(1233/1834)。结论2004-2022年,太原市布病疫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男性、中老年、农牧民为主要发病人群。
张晓佳柳静魏晓勇彭婷婷李艳艳张睿君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发病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