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第十四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会议综述被引量:5
- 2012年
- 2012年5月11—14日,适值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在太原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史学会、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省历史学会主办,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承办。
- 张瑜郭宇
- 关键词:中国社会史
- 结构与建构:沁河流域的宗族实践——以山西阳城县张氏家谱为中心被引量:1
- 2020年
- 12世纪以来沁河流域的宗族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区域特性,祖坟、墓碑和族谱是理解这一区域宗族的关键。从润城张氏的宗族实践来看,"门"型系谱在沁河流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对其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世系学实践类型上,还应扩大到实际运用的层面上。作为洪洞移民的润城五甲张氏,出于立足生存的需要,通过"祖茔""祭田"的话语,攀附本地大姓望族六甲张氏,建构起与其同宗的假象,六甲张氏对其则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体现的则是北方宗族对宗族建设的认识。润城张氏的"门"型系谱和对宗族的建构提示我们,要立足于历史发展进程中区域宗族实践,注意中国宗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中国宗族的本质和内涵。
- 张俊峰张瑜
- 关键词:宗族家谱
- 厚积薄发:集体化时期资料的若干问题——基于当前理论、方法和成果的思考被引量:3
- 2019年
- 国内学界对集体化时期的资料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在搜集和利用集体化资料时所倚重的方法也各有侧重,历史学工作者对集体化时期的农村社会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随之也产生了思想缺位、碎片化等问题,研究者应以心理史研究为突破口、以分类研究重建宏大叙事、以档案作为回归历史学本位的立足点,循序渐进,将集体化时期资料的运用和研究推向深入。
- 张瑜张俊峰
- 关键词:集体化
-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村庄档案所见新中国前后一个小知识分子的改造历程被引量:1
- 2018年
- 村庄档案是从新的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重要资料,记录着不为人知或被人忽视的人物和情感。董心诚是在时代变迁中太行山地区的一个小知识分子,他在建国后改造期间鲜为人知的改造生活和心路历程,就尘封在这些档案中。他的一生经历了学生、低级军官、乡村教师、反革命分子、普通农民等不同身份的变化,其社会和政治地位也由新中国前的"高人一等"过渡到与群众平等,最终"低人一等"。在此过程中,董心诚的心态逐渐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适应,由迫不得已到心悦诚服,体现出他善于运用、适应政治逻辑的本性。这样一个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反映的正是共产主义革命对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改造和重塑历程。
- 张俊峰张瑜
- 关键词: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