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亮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D打印定制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究3D打印(3DP)定制钢板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外侧壁粉碎的IF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PFNA组(n=52)使用PFNA,Unite组(n=56)为在PFNA组基础上联合3DP定制钢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标、Harris评分、炎症因子、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采用随机行走模型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改善情况。结果 与PFNA组相比,Unite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及下床活动时间更短(P <0.05)。与PFNA组相比,Unite组术后12个月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及Harris总分均更高(P <0.05),术后1个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均更低(P <0.05)。随机行走模型评价结果显示,Unite组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PFNA组。与PFNA组相比,Unite组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满意度更高(P <0.05)。结论 对于治疗外侧壁粉碎的IFF患者,3DP定制钢板联合PFNA治疗,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用PFNA,且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
- 孙振江朱辉张国瑞张艳亮翟艺宗徐永申
- 关键词:3D打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外侧壁股骨骨折
- 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二次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二次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方法:抽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诊治的膝关节置换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37例)和B组(33例)。A组采用保留假体的开放清创术,B组采用全膝关节翻修术。观察两组术后失血情况(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术后B组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低(P<0.05),膝关节ROM及KSS较高(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09%,3/33)与A组(10.81%,4/3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翻修术对假体周围感染术后失血情况和术后总引流量、随访3个月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优于保留假体的开放清创术,保留假体的开放清创术适用于假体周围感染时间较短患者,全膝关节翻修术适用于假体周围感染时间较长患者。
- 李友涛穆杰张艳亮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二次手术预后价值
- 经皮神经电刺激臀部肌群对THA后患者下肢肌力恢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臀部肌群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下肢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单侧人工THA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训练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训练组采用训练带增加对臀大肌、臀中肌的锻炼,干预组在训练组基础上加用TENS。测定3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术后3个月健侧、患侧臀大肌及臀中肌峰力矩、功率值及总做功量等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训练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训练组患者术后3个月峰力矩、功率值及总做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3个月峰力矩、功率值及总做功量与训练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S臀部肌群联合臀大肌、臀中肌锻炼可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可增加髋周肌群肌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 翟艺宗徐永申朱辉张艳亮崔永康李一丁孙振江
- 关键词:经皮神经电刺激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肌力
-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半年疼痛发生率,比较疼痛组和未疼痛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理类型、手术入路方式、术后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假体类型及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因素。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为36.79%(39/106)。疼痛组和非疼痛组年龄、假体类型、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CRP水平、术后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体质指数、病理分型、手术入路方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主要影响因素。
- 李友涛穆杰张艳亮
-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疼痛影响因素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医用臭氧髓核消融术的疗效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4例,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治疗效果,通过疼痛评分来评价效果。疼痛程度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进行腰椎JOA评分及复发率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均在1 h内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30 min;术前VAS为(4.68±1.06)分,术后下降为(1.50±0.92)分;术前患者JOA评分为(14.34±5.23)分,末次随访时为(17.78±3.24)分。治疗后与术前相比,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疼痛症状缓解明显,术后复发率低。
- 宋永枝张艳亮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消融术CT引导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