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冉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右旋糖
  • 3篇右旋糖酐
  • 3篇甘露醇
  • 2篇药动学
  • 2篇右旋糖酐40
  • 2篇在家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右旋糖...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系统
  • 1篇心血管系统药
  • 1篇心血管系统药...
  • 1篇心血管药
  • 1篇心血管药物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药物
  • 1篇血浆
  • 1篇药物
  • 1篇药效

机构

  • 5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李冉
  • 4篇金青
  • 2篇谭然然
  • 1篇王爱霞
  • 1篇唐延甜
  • 1篇王广建
  • 1篇陈传秀
  • 1篇王芳
  • 1篇王兴娜

传媒

  • 3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化学通报
  • 1篇药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甘露醇右旋糖酐40在家兔体内的PK-PD模型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右旋糖酐40甘露醇复方注射剂和甘露醇单方注射剂中甘露醇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关系,建立其在家兔体内的PK-PD(药动-药效)模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样中甘露醇的质量浓度,以规定时间内家兔排尿量作为甘露醇利尿效应指标。结果甘露醇静注给药后其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单方组和复方组均出现最大利尿效应滞后于血药质量浓度的现象,复方组药效明显高于单方组;甘露醇的药理效应和效应室质量浓度的关系符合Sigmoid-Emax模型,且该模型所得预测药效值与实测药效值接近。结论建立的PK-PD模型预测所得甘露醇静注给药后的血药质量浓度及药理效应准确可靠,为改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谭然然金青李冉陈传秀王兴娜
关键词:甘露醇右旋糖酐40
石脑油中有机氯脱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石脑油中含氯化合物的脱除作为行业难题之一,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其中无机氯化物的脱除工艺已近成熟,而有机氯化物的脱除仍是较为棘手的难题,大部分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本文综述了石脑油中有机氯化物的来源、危害,重点分析了吸附法、催化加氢法等有机氯脱除方法的反应机理和研究现状,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冉谷洁王芳王广建
关键词:石脑油有机氯化物
GC法测定与右旋糖酐40联合用药时血浆中甘露醇的含量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联合用药时血浆中甘露醇的含量及右旋糖酐40对甘露醇的含量的影响。方法血浆样品经沉淀蛋白、衍生化处理后,考察血浆中加入甘露醇、右旋糖酐40及两者联合用药后溶质峰的保留时间。结果血浆中右旋糖酐40对甘露醇的测定无影响。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甘露醇和右旋糖酐40联合用药时血浆中甘露醇含量的测定。
金青王爱霞李冉谭然然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右旋糖酐40甘露醇
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甘露醇注射液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甘露醇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用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甘露醇注射液单用组和复方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甘露醇在家兔体内的血药质量浓度,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2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药合用时,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甘露醇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显著影响。
李冉金青唐延甜
关键词: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药动学
心血管系统药物的PK-PD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结果所得PK-PD模型以S-Emax模型居多。心血管系统药物的PK-PD模型日益呈现出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结论应用PK-PD模型对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研究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推广。
李冉金青
关键词:心血管药物药动学药效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