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气道
  • 2篇人工气道
  • 1篇氧合
  • 1篇术后
  • 1篇睡眠
  • 1篇睡眠障碍
  • 1篇体外膜肺氧合
  • 1篇通气
  • 1篇通气治疗
  • 1篇气道管理
  • 1篇人工气道患者
  • 1篇重症
  • 1篇重症患者
  • 1篇外膜
  • 1篇危重
  • 1篇危重症
  • 1篇危重症患者
  • 1篇雾化
  • 1篇雾化吸入
  • 1篇吸入

机构

  • 4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4篇李振中
  • 2篇徐雪影
  • 1篇张银英
  • 1篇赖紫霞
  • 1篇梁杏萍
  • 1篇廖小卒
  • 1篇林锦珊
  • 1篇陈素媚
  • 1篇杨葵珍
  • 1篇周勇霞
  • 1篇陈桂莲

传媒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ECMO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探讨
2024年
目的分析对于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接受标准化护理程序气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至12月本院收治的ECMO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接受气道常规护理与标准化护理程序气道管理,依次记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机械通气时间、ECMO治疗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变化,同时还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EMCO治疗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干预后PaO_(2)与氧合指数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接受ECMO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时,开展标准化护理程序气道管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张银英李振中杨葵珍廖小卒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机械通气
肝移植患者ICU期间睡眠障碍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调查肝移植术后患者ICU期间睡眠障碍的原因,以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促进其康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2名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造成睡眠障碍最主要的原因为缺乏与亲属联系、担心费用过高、各种噪音影响、环境不适应。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极易造成睡眠障碍,护士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对其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可减轻其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周勇霞梁杏萍赖紫霞李振中
关键词:肝移植ICU睡眠障碍
术后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标准化管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术后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标准化管理在临床的应用。方法选择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气道患者76例,观察组38例,采用呼吸道标准化管理,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管理。结果标准规范的加温湿化管理、口咽部管理、气管套管管理、插管操作、无菌操作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的比例、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非常满意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道标准化管理可提高术后气道患者呼吸道的有效性和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人工气道给患者带来的风险。
徐雪影陈桂莲李振中陈素媚林锦珊
关键词:人工气道
新型人工气道雾化装置的使用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使用新型人工气道雾化装置雾化吸入的有效性及用氧安全。[方法]将114例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新型人工气道雾化装置雾化,对照组使用面罩雾化,观察两组使用7d后的体温、痰量、痰细菌培养情况、因氧源缺失造成病人缺氧的次数以及胸部X线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体温明显增高,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缺氧情况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新型雾化装置的使用能提高气管插管病人雾化的有效性,减少肺部感染,增加病人的用氧安全。
徐雪影李振中
关键词:人工气道雾化吸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