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锋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关系
  • 1篇油气运聚
  • 1篇运聚
  • 1篇生排烃
  • 1篇逆冲
  • 1篇逆冲断裂
  • 1篇排烃
  • 1篇构造样式

机构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篇曹建康
  • 1篇刘司红
  • 1篇董银磊
  • 1篇王亮
  • 1篇李锋

传媒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伊宁凹陷构造样式及其与油气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伊宁凹陷受北、中、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构造条件复杂,开展该区构造样式分析及与油气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伊宁凹陷主要发育北西—北西西向逆冲断裂,这些断裂形成于海西末期,大多持续活动于印支期、燕山期,终止于喜马拉雅期;按断裂发育特点和对沉积、构造的控制强度等,可分为控盆深大断裂、控带大型断裂和控构造次级断裂。这些断裂与相应褶皱构成的断—褶组合体在伊宁凹陷主要表现为对冲、背冲、叠瓦状、"Y"字型和花状等构造样式。根据构造样式及其所代表的构造变形强度,将伊宁凹陷自北而南分为北缘强烈变形带、霍城—曲鲁海弱变形带、察县—Y2井中等变形带和南部中强变形带。中生代以来,伊宁凹陷经历了印支期大规模断坳型盆地形成、燕山早中期类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发展、燕山晚期整体抬升与微不均衡的盆地改造、喜马拉雅期古近纪—新近纪的不均衡发展等4个演化阶段。研究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沉积残存了中二叠统塔姆其萨依组、上三叠统白碱滩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3套主要烃源岩,并分别于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依次进入大规模生排烃期。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构造与断裂褶皱构造样式是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区,察县—N4井及其周缘形成的"Y"字型和花状等断褶构造样式在油气勘探中值得重点关注。
董银磊于浩雨曹建康刘司红王亮李锋
关键词:构造样式逆冲断裂油气运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