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静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血
  • 1篇动物血液
  • 1篇多糖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生化
  • 1篇血液生化检验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安全
  • 1篇药物安全评价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原代肝细胞
  • 1篇脂多糖
  • 1篇脂多糖诱导
  • 1篇沙星
  • 1篇生化
  • 1篇生化检验

机构

  • 3篇成都大学

作者

  • 3篇樊静
  • 1篇程强
  • 1篇樊荣
  • 1篇鲁兰
  • 1篇李春燕
  • 1篇梁韡
  • 1篇袁小艳
  • 1篇周萍
  • 1篇张舒

传媒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RNA-Seq技术研究没食子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研究天然多酚化合物没食子酸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没食子酸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使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50μg/mL的没食子酸处理组进行转录组测序,用DEGseq2软件分析各组间差异表达基因,用clusterProfiler软件包对差异基因进行GO生物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用STRING数据库对下调差异表达基因进行PPI互作网络分析,并用Cytoscape软件和TRRUST数据库筛选关键枢纽基因以及转录因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10个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没食子酸作用于RAW264.7巨噬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50μ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NO释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6.25、12.5、25和50μg/mL的没食子酸处理组NO释放量均显著降低(P<0.01);差异基因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激活了多个上调的炎症信号转导通路;50μg/mL的没食子酸处理组能使模型对照组上调基因中的274个基因显著下调,模型对照组下调基因中的306个基因显著上调;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β干扰素、γ干扰素的反应、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JAK-STAT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N-聚糖生物合成和嘌呤代谢等通路;通过对下调差异基因的网络分析,筛选得到包括Ifit1、Irf7、Usp18、Ifit3、Mx1、Oasl2、Isg15、Ifit2、Stat2和Ifnb1在内的10个可能产生影响的关键基因以及4个重要转录因子;qRT-PCR验证结果显示10个关键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一致。结论:没食子酸可能通过对多个炎症免疫的生物过程、信号通路以及关键靶点的调控,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其中干扰素介导的
樊静鲁兰樊荣何家林陈萨程强
关键词:没食子酸转录组巨噬细胞
新药长毒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被引量:4
2014年
血液生化指标检验是新药长毒动物试验中一类常用的检测技术,对于评价受试药物对动物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但在血液生化指标检验过程中常存在多种因素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可能导致药物评价机构对某些新药毒理学性质的误判,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对血液生化检验中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相关解决对策,以提升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的准确性,为药物的动物安全评价试验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
樊静李春燕
关键词:药物安全评价血液生化检验影响因素
环丙沙星对小鼠原代肝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的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对小鼠原代肝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环丙沙星和生理盐水7d提取肝细胞,采用Agilent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基因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挑选部分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1)实验组小鼠肝细胞中共筛选到328个差异表达基因(fold-change>1.5或<0.667)。(2)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有丝分裂周期、转移酶活性调节、催化活性调节和细胞周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KEGG pathway分析则显示内吞、P53和HIF-1信号通路受到影响。(3)环丙沙星上调SCARA5和OSGIN1基因,下调PFKFB3和SMOC2基因,4个基因表达的荧光定量PCR与芯片测试结果相符。结论环丙沙星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SCARA5、OSGIN1、PFKFB3和SMOC2等肿瘤相关基因发挥抗肿瘤活性。
梁韡周萍袁小艳樊静张舒
关键词:环丙沙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