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玉红

作品数:21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手术
  • 10篇心脏
  • 8篇术后
  • 6篇心脏手术
  • 6篇通气
  • 5篇体外循环
  • 5篇外科
  • 5篇外循环
  • 5篇静脉
  • 5篇肺部并发症
  • 5篇并发
  • 5篇并发症
  • 4篇术后肺部并发...
  • 4篇问卷
  • 4篇问卷调查
  • 4篇肺保护
  • 4篇肺保护性通气
  • 4篇肺部
  • 4篇保护性通气
  • 3篇队列研究

机构

  • 21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乐山市人民医...
  • 3篇简阳市人民医...
  • 2篇成都市第二人...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四川省妇幼保...
  • 1篇凉山州中西医...

作者

  • 21篇玉红
  • 15篇余海
  • 4篇梁鹏
  • 3篇毛文杰
  • 3篇金亮
  • 2篇蒋蓉娟
  • 2篇许钊
  • 2篇田伟
  • 1篇方登峰
  • 1篇倪禾丰
  • 1篇陈玉成
  • 1篇刘进
  • 1篇周荣华
  • 1篇李茜
  • 1篇杨磊
  • 1篇郭应强
  • 1篇刘红梅
  • 1篇刘飞
  • 1篇石薇
  • 1篇兰海丹

传媒

  • 8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醉药物对成人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麻醉药物(挥发性麻醉药或静脉麻醉药)与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96例择期行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251例、男245例,平均年龄(54.1±11.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Ⅲ级。根据麻醉药物,将患者分为两组:以七氟烷或地氟烷为主的吸入麻醉组243例,以丙泊酚为主的静脉麻醉组253例。主要结局指标:术后30 d内感染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脓毒血症和泌尿系统感染。次要结局指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气管插管率、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结果共155例(31.3%)患者发生了术后30 d内感染,吸入麻醉组发生率32.9%,静脉麻醉组发生率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11,95%CI(0.855,1.442),P=0.431]。两组次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麻醉维持药物(挥发性麻醉药或静脉麻醉药)的选择,不影响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
田伟陈颖陈颖陈颖玉红
关键词:挥发性麻醉药地氟烷静脉麻醉药术后感染
通气模式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模式与容量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模式对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择期胸腔镜肺手术3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213例、男116例,平均年龄(53.6±11.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Ⅲ级。纳入患者麻醉期间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根据通气模式将其分为PCV-VG组(PCVVG模式,165例)和VCV组(VCV模式,164例)。主要结局指标为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住院期间共有73例(22.2%)患者发生了肺部并发症,PCV-VG组发生率为21.8%,VCV组发生率为22.6%[RR=0.985,95%CI(0.569,1.611),P=0.8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V-VG与VCV模式相比,住院期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46,95%CI(0.487,1.470),P=0.553]。结论对于胸腔镜肺手术患者,通气模式的选择与住院期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相关。
金亮金亮玉红孙琪荣毛文杰余海
关键词:通气模式术后肺部并发症
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通气管理临床实践的全国性调查研究
2024年
目的调查我国心脏手术麻醉医师在成人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中通气管理的临床实践,分析肺保护性通气(lung-protective ventilation,LPV)策略的临床应用与理论认识之间是否存在差距。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在2021年9月—2022年2月向中国30家医院(心脏手术量>1000台/年)的心脏手术麻醉医师发送电子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问卷323份,有效问卷297份,有效率92.0%。在非CPB期间,联合使用小潮气量(tidal volume,V_(T))、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手法(alveolar recruitment maneuver,ARM)的麻醉医师占84.8%(252/297);90.6%(269/297)的麻醉医师采用小V_(T)通气(6~8 mL/kg);92.3%(274/297)设置PEEP,其中PEEP水平<5 cm H_(2)O占57.9%(172/297);67.3%(200/297)常规实施ARM,其中86.2%(256/297)采用手控ARM。在CPB期间,89.9%(267/297)的麻醉医师不实施肺通气,29.6%(88/297)主动实施ARM。结论在中国成人CPB心脏手术通气管理中,大多数麻醉医师应用联合小V_(T)、PEEP和ARM的LPV策略,除小V_(T)的应用较一致外,其他通气参数的设置在麻醉医师之间存在差异。同时,LPV的临床实践与理论认识也存在差距。
贺佳鑫玉红李雪霏余海
关键词:问卷调查肺保护性通气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成年人非心胸手术中通气管理的临床实践:一项全国问卷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调查中国麻醉医师在成年人非心胸手术中通气管理的临床实践现状。方法2021年8月至2021年9月,向中国81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麻醉科发出电子调查问卷进行全国调查性研究,分析小潮气量(V_(T))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及肺复张手法(ARM)的应用情况和“肺保护性通气(LPV)策略”的理论认识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全国57家调查中心参与调查,调查中心回复率为70%,回收有效问卷1089份。92.7%的麻醉医师术中常规使用小VT通气。77.1%的麻醉医师术中常规设置PEEP,1~5 cmH_(2)O(1 cmH_(2)O=0.098 kPa)是最常采用的PEEP水平。84.6%的麻醉医师术中常规实施ARM。绝大多数麻醉医师(97.9%)认为“LPV策略”是指联合使用“小V_(T)、PEEP及ARM”。64.8%的麻醉医师术中常规联合使用小V_(T)、PEEP及ARM。结论中国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麻醉医师在成年人非心胸手术中通气管理中的临床实践现状存在异质性,LPV策略的临床实践与理论认识存在一定差距。
饶倩倩玉红王思洋余海
关键词:问卷调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三种术后肺部并发症评估标准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比较三种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评估标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2008年墨尔本团队评分(MGS)标准、2015年欧洲围术期临床结局(EPCO)标准和2018年围术期医疗标准化终点(StEP)标准评估PPCs。根据上述标准将患者分为PPCs组和非PPCs组。记录3种标准的PPCs诊断率,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不同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标准诊断的PPCs与不良预后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397例患者。MGS标准PPCs诊断率明显低于EPCO标准和StEP标准(P<0.001),EPCO标准PPCs诊断率高于StEP标准(P<0.001)。EPCO标准与StEP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较好(κ=0.624,P<0.001),而EPCO标准、StEP标准与MGS标准诊断一致性均较差(κ=0.101,P<0.001;κ=0.210,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CO标准和StEP标准诊断的PPCs可增加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风险(P<0.001)。结论EPCO标准和StEP标准用于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PPCs诊断和评估预后的价值优于MGS标准,EPCO标准的诊断敏感性最高。
张雨桐金亮玉红李雪霏余海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非心胸手术成年患者术中通气管理的临床实践:一项区域问卷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问卷调查四川省非心胸手术成年患者术中通气管理的临床实践情况。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向四川省29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麻醉医生发送电子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264份,回复率78.50%。术中采用小VT通气的麻醉医生比率为90.43%;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的麻醉医生比率为70.73%,PEEP水平控制在1~5 cmH2O的麻醉医生最多,在腔镜和非腔镜手术中比率分别为77.4%和88.4%。术中实施肺复张手法(ARM)的麻醉医生比率为82.28%。将小VT、PEEP及ARM联合使用的麻醉医生比率为37.03%。98.10%的麻醉医生认为"小VT、适当PEEP或ARM的使用"属于"术中肺保护性通气(LPV)策略"。而对于其他通气参数的设置,如吸入氧浓度、通气频率及通气模式等,临床实践存在差异。结论四川省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麻醉医生较为认可的LPV策略包括小VT、PEEP及ARM,但LPV策略的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认识存在差距。
饶倩倩玉红余海
关键词:外科手术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房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对成人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房颤(POAF)的影响。方法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管理系统及麻醉手术临床信息系统中回顾性筛选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910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右美托咪定分为右美组(n=255)和非右美组(n=655),两组采用1∶1倾向性得分匹配分析法分析两组术后房颤发生率等结局资料。结果共有253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组术后3 d内发生POAF 29例(11.5%),非右美组23例(9.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644)。两组患者在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P=0.326)、ICU住院时间(P=0.281)及住院总费用(P=0.78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非右美组(P=0.041)。结论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中,术中右美托咪定的使用不影响术后房颤的发生风险。
饶倩倩玉红周荣华余海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房颤
驱动压导向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成人心脏瓣膜手术术后早期肺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旨在评估驱动压导向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成人心脏瓣膜手术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7~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择期经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瓣膜手术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照组(n=53)行传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呼气末正压(PEEP)=5 cm H2O、潮气量=7 mL/kg(预测体重)、肺复张手法;驱动压组(n=53)采用最小驱动压导向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PEEP为最小驱动压对应PEEP、潮气量=7 mL/kg(预测体重)、肺复张手法。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入ICU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根据术后入ICU 30 min内第一个血气结果计算),次要结局指标包括OI<300 mm Hg发生率、OI降低严重程度分级、术后7 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外科医生对术中机械通气满意度。结果入ICU 30 min内OI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8.0±65.3)mm Hg vs.(273.5±75.5)mm Hg,95%CI–94.9~41.3,P=0.00]。术后OI<300 mm Hg发生率驱动压组低于对照组(16.9%vs. 49.0%,OR=0.21,95%CI0.08~0.52,P=0.00)。驱动压组OI降低严重程度分级低于对照组(P=0.00)。术后7 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驱动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9%vs. 28.3%,OR=0.76,95%CI 0.33~1.75,P=0.48),肺不张发生率驱动压组低于对照组(15.0%vs. 1.0%,OR=0.10,95%CI 0.01~0.89,P=0.01)。两组外科医生对术中机械通气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1%vs. 94.3%,OR=3.13,95%CI 0.31~32.0,P=0.31)。结论经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瓣膜手术患者术中使用驱动压导向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与传统通气策略相比可以改善患者术后入ICU的OI、减少肺功能损伤。
蒋蓉娟蒋蓉娟玉红毛文杰玉红余海
关键词:呼气末正压瓣膜手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随机对照研究
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对 584 例心脏手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估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择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5~9月584例行择期CPB下非CABG心脏手术患者资料,其中男268例(45.9%)、女316例(54.1%),平均年龄(52.1±11.6)岁。平均CPB时间(124.8±50.1)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86.4±38.9)min。449例(76.9%)为单纯瓣膜手术。运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建立AKI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与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明确术前PNI、克利夫兰临床评分(Cleveland Clinic Score,CCS)及预测模型对AKI的预测价值。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与AUC变化量用于明确术前PNI对CCS或AKI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前PNI不能有效预测CPB下非CABG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AUC=0.553,95%CI 0.489~0.617,P=0.095),且不能改善其它AKI预测模型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AKI或严重AKI(2~3级)的发生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741,95%CI 0.686~0.796,P<0.001),明显优于CCS(AUC=0.512,95%CI 0.449~0.576,P=0.703)。结论术前PNI不能有效预测择期CPB下非CABG心脏手术后AKI的发生,且对其它AKI预测模型无改善作用。
敬维维玉红蒋加丽何蕾蕾赵代良余海
关键词:预后营养指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急性肾损伤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标准化多模式镇痛对上腹部大手术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标准化多模式镇痛对上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腹部大手术的患者按是否接受标准化多模式镇痛,将患者分为标准化多模式镇痛组(n=175)和对照组(n=632)。标准化多模式镇痛方案根据美国《术后疼痛管理指南》定义为术前、术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围麻醉期区域神经阻滞、切口浸润麻醉或鞘内阻滞。观察2组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吗啡当量)、术后静息及活动时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标准化多模式镇痛组患者的术后72 h阿片类药物使用量低于对照组(中位数:51 mg比85 mg,P<0.001)。此外,标准化多模式镇痛组的术后24、48、72 h静息及活动时疼痛评分更低(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5 d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2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及术后5 d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标准化多模式镇痛与术后72 h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相关(P<0.001)。结论标准化多模式镇痛可以减少上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加速外科康复。
陈瑜玉红李程玉陈东旭杨磊刘飞李茜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加速康复外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