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为
- 作品数:21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辽宁省玉米种植农业气候要素分析及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根据农业气候条件的地区差异,研究辽宁省玉米种植气候区划的变化,规划辽宁省玉米种植和促进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8年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在时间上呈现“降水减少、积温升高”的暖干化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地域性差异,对辽宁省玉米气候区划因子进行指标划分,通过GIS得到近58年辽宁省玉米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基本适宜区。从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基本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适宜区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
- 李雪洋温日红王立为王立为李晓婷李冰高西宁徐明洁
- 关键词:玉米气候资源分析气候区划
- 覆膜垄作对旱地雨养马铃薯田N2O排放的影响
- 2024年
- 旱地雨养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田是一个重要的氧化亚氮(N_(2)O)排放源,是当前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动下,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覆膜和垄作栽培是其中两种重要的种植方式,但其栽培下的马铃薯田N_(2)O排放规律尚不十分明确。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自然降水条件下的马铃薯田为试验对象,设置平作覆膜、垄作覆膜、平作不覆膜和垄作不覆膜4种处理,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N_(2)O的排放通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不同时期与N_(2)O排放相关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丰度,并测定相关的土壤要素,进而探究在覆膜和垄作条件下,影响雨养马铃薯田N_(2)O排放特性和规律的微生物机理。结果表明,雨养马铃薯田是N_(2)O排放源,其全生育期内平均N_(2)O累积排放量为N(0.47±0.08)kg·hm^(-2)。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水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整个马铃薯生育期,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基本起到了控制N_(2)O排放的作用(P<0.05),而不是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菌。覆膜和垄作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使根际生态微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最终使N_(2)O排放发生变化。其中,覆膜垄作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及排放强度最高,且垄作不覆膜处理的排放最少(P<0.05),累积量达到了0.401-0.515 kg·hm^(-2)。因此,从减排和不减产的角度来看,采用垄作不覆膜的种植方式效果最显著,旨在为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苗敬杰张开孟钰博王乃加李海楠郭康军张君高西宁王立为
- 关键词:垄作氧化亚氮马铃薯排放通量
- 半干旱区气候变化背景下近20年内蒙古武川县耕地质量变化被引量:18
- 2013年
- 耕地质量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气候敏感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89—2009年历史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生产潜力、标准耕作制度和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土地利用等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武川县气候呈显著干暖化趋势,在其影响下,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分是制约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关键因素;旱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浇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则呈上升趋势。该研究能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土地利用制度,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 王立为安萍莉潘志华赫迪董智强
- 关键词: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干旱区耕地质量
- 巨大芽孢杆菌对土壤N_2O释放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培养筛选出一种能够将土壤中铵态氮转化为微生物氮,减少硝态氮形成及N_2O排放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并通过小麦盆栽试验探索该微生物抑制土壤N2O排放的效果。结果显示:1)高氮肥浓度下,B.megaterium提高土壤中活性微生物数量、种群的相对丰度,降低高浓度氮肥对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2)B.megaterium降低土壤中硝化菌(Nitrospirae)的相对丰度,继而减少硝态氮的形成。3)施加B.megaterium后土壤N_2O排放通量整体小于普通氮肥处理。试验期间B.megaterium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量较相同氮肥水平下普通氮肥减少4%-53%,且随着氮肥水平的增加,N_2O减排效果逐渐加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可减缓氮肥对气候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 高琳王立为潘志华徐慧杨书运李玉婷
- 关键词:巨大芽孢杆菌N2O排放土壤微生物
- 开花期与块茎膨大期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对马铃薯影响的差异被引量:8
- 2023年
- 2021年4-7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大型水分控制试验场进行马铃薯的控水实验,选取马铃薯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设置轻度干旱(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5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60%)、中度干旱(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4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50%)和重度干旱(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3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40%)以及对照(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7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80%)处理,在每一个生育阶段各级干旱处理5d后进行复水,复水水平控制到对照处理水平,研究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与块茎膨大期遭遇干旱胁迫会使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叶片光系统II的光化学淬灭系数、光能转换率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升高。开花期轻度干旱持续5d后复水,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干旱处理提高20%,但块茎膨大期中、重度干旱恢复的程度很小。各级干旱处理下叶面积指数较对照下降17.6%~50.3%,干物质重降低23.4%~51.4%;开花期各级干旱处理下的马铃薯产量,分别较对照处理减少1.0%~19.6%,而块茎膨大期各级干旱处理下的马铃薯产量,分别较对照减产8.6%~30.5%,说明块茎膨大期干旱造成的减产大于开花期。由此可见,干旱胁迫会导致马铃薯叶片生长过程产生抑制,光合产物降低,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及时复水可缓解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的影响,实现作物的稳产高产。
- 王立为谭月张峻鋮阚雨萌关岚锺王天宁孙悦刘利民
- 关键词:马铃薯干旱胁迫叶绿素荧光生长及产量
-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复水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研究大豆(Glycine max)在不同生育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复水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变化,可明确干旱对大豆生长发育影响并为探索灾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分控制试验,分别在开花期和鼓粒期对大豆实施轻度干旱胁迫(65%田间持水量)和重度干旱胁迫(50%田间持水量),并分别持续7、14、21 d。在胁迫结束后进行复水,复水水平控制到对照处理水平(80%田间持水量)。结果表明,开花期和鼓粒期干旱胁迫使大豆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19.56%—70.86%和44.38%—74.03%。在开花期,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气孔限制值呈升高趋势,胞间CO_(2)浓度呈降低趋势,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气孔因素主导。在鼓粒期,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气孔限制值由升高趋势转为降低趋势,胞间CO_(2)浓度由降低趋势转为升高趋势,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由气孔因素主导转为非气孔因素主导。当干旱胁迫持续时间较短时(7—14 d),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升高6.88%—52.34%,随着干旱持续时间的延长(21 d),水分利用效率降低20.41%—61.18%。开花期干旱胁迫使大豆减产15.63%—55.47%,而鼓粒期减产24.17%—59.63%。干旱胁迫导致大豆净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且相同程度的干旱,在鼓粒期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大于开花期;持续时间较短的干旱胁迫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长时间干旱胁迫使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 刘江朱丽杰张开王晓明王立为高西宁
- 关键词:大豆鼓粒期净光合速率
- 不同施肥水平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2年
- 基于内蒙古武川县旱地农田试验,研究施肥对马铃薯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显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耗水量加大,但施肥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耗水量开始减少;在多雨年,产量和耗水量都较高;在少雨年,产量和耗水量均较低。马铃薯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相关关系呈对数型曲线。综合考虑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在多雨年,中肥处理既能保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也能保证较高产量;少雨年采取低肥处理,正常年采取中低肥处理较适宜。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中应根据不同降水水平,通过适度施肥来提高马铃薯田水分利用效率,从而达到稳产并节水保墒的目的。
- 王立为潘志华高西宁陈东东张璐阳程路周蒙蒙李超赵沛义
- 关键词:马铃薯旱地施肥水平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 北方旱作农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5
- 2014年
- 利用北方旱作农区317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和比较了1961—1990年(时段Ⅰ)和1991—2010年(时段Ⅱ)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日照时数总体呈降低趋势,时段Ⅱ较时段Ⅰ平均减少了92.9h;研究区域近50年年降水量变化呈现西部增加东部减少的特征;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研究区域年均气温增加了0.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持续日数普遍呈增加趋势,喜凉作物生长期内≥0℃积温和喜温作物生长期内≥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198.6℃·d和197.3℃·d;研究期间全区气候变化西部地区总体呈暖湿趋势,东部地区总体呈暖干趋势。
- 黄蕾潘志华邵长秀董智强赫迪王立为
-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气候变化
- 覆膜对旱地马铃薯田土壤温湿度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文中通过大田实验设计马铃薯生育期无覆膜(N)、生育期全覆膜(NPM)及花期揭膜(NPMH)三种方式探究不同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温湿度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全覆膜与花期揭膜处理明显增加播种至开花期土壤5~25cm温度以及播种至苗期土壤5~25cm含水量;马铃薯生育期内,在无覆膜基础上生育期全覆膜与花期揭膜处理分别减少了43.6%(P<0.01)和51.6%(P<0.01)的N2O排放量,对应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31.2%和39.0%。花期揭膜处理在增产和减排等方面优于生育期全覆膜,是一种能够在半干旱地区推广的覆膜方式。
- 高琳潘志华杨书运王立为徐慧潘宇鹰韩国琳樊栋樑王佳琳吴东
- 关键词:覆膜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温室气体排放马铃薯
-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大豆关键生育时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2年
- 以“辽豆15”为试材,在开花期和鼓粒期设置轻度干旱(土壤相对湿度65%±5%)和重度干旱(土壤相对湿度50%±5%)以及对照(土壤相对湿度80%±5%)处理,开展大豆干旱及复水控制试验。干旱处理持续7d、14d和21d,并在胁迫结束后进行复水,复水水平与对照处理一致。达到胁迫时间当日和复水后第7天取大豆倒三叶叶片,测定叶片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干旱胁迫对以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复水后补偿效应。结果表明:开花期,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胁迫均使叶片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以及POD活性显著升高,轻度干旱胁迫使SOD活性显著升高。鼓粒期,大豆受干旱胁迫影响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但POD活性显著降低。复水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出现补偿效应,但对POD补偿效应不明显。由此可见,干旱会对大豆叶片造成过氧化伤害,主要表现在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提高,同时复水可使大豆叶片由干旱造成的过氧化伤害得到缓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
- 刘江李明倩常峻菲程溪晗王立为刘青高西宁
- 关键词:大豆干旱胁迫复水生理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