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余华作品语言研究综述被引量:2
- 2009年
- 对余华作品的研究数量巨大,但多是从文学视角切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研究者逐渐把目光聚焦到了语言层面。本文从语言学和文学两大视野的不同研究视域和方法入手,对余华作品语言研究的概况进行梳理和论析,并比较两者的异同,以期建立一个语言学与文学对话的研究余华语言的新思路。
- 王萍
- 关键词:余华语言研究语言学视野文学视野
- 从比喻看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被引量:3
- 2008年
- 余华在90年代初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创作转型,其语言风格也发生了相应转变,但学术界对其语言转型的研究明显缺席。选取余华小说中极具特色,并且变化显著的比喻来考察其创作转型,通过前后时期的对比来揭示其用喻的特点和变化,以期为转型研究提供语言科学的依据,并且揭示转型背后的语言机制。
- 王萍
- 关键词:余华小说比喻
- 余华小说语言研究综述
- 余华是先锋作家的佼佼者,对其小说的研究数量巨大视角独特,但多集中在对余华的语言观,作品转型、主题、形式和比较研究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西方哲学界的"语言学转向"的影响,研究者逐渐把目光聚焦到了语言层面。本文就其语言...
- 王萍
- 关键词:余华小说
- 文献传递
-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文学教育”探究——由《十八岁出门远衣行》入选《新课标》教材触发的思考被引量:1
- 2008年
- 先锋作家余华作品入选《新课标》教材成为语文教学实践的一大难点,中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同时,《新课标》教材也烛照出传统中学语文教学的某些弊端。中学语文"文学教育"的新思路是,一方面引入层次教学法,充分利用文本的层次性特点,逐步引领学生鉴赏文学语言的奥妙,真正按照文学语言自身的规律分析语言;另一方面,语感教学的优势要继承和创新,品读优秀文学作品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 江南王萍
-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学教育
- 余华前后期小说中比喻的变异及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余华小说提供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最为新奇、怪异的一批比喻,开辟了比喻新的空间和新的视野。同时,以1989年为界,他的创作也实现了从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型;两个时期的比喻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认真分析余华小说前后两期比喻的差异,一方面可以深入考察余华小说比喻使用的根本特点,另一方面,通过两个时期的比较,也可以更深入研究余华比喻创新的原因与基本理据。
- 江南王萍
- 关键词:余华小说比喻
- 论余华不同时期小说的语言词汇策略被引量:1
- 2009年
- 余华的创作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其词汇策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怪异陌生化时期,通过改变词汇的陪义和义域来达到新奇怪异的效果到审美简化时期,深入民间语境选择词汇,语言平实自然的转变;又到语言狂欢时期转向大量引用流行语,使文本极具时代特色。
- 王萍
- 关键词:余华小说词汇策略
- 店名语言变异美探析被引量:2
- 2008年
- 店名是商业文化的旗帜性标志,更是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化思维的冲击下,商家不再拘泥于传统思维的束缚,而是极力突破语言常规,使用陌生化的命名方式,这就使店名语言具有了变异美,本文从形体、语音、词汇入手来分析店名语言的变异美。
- 王萍
- 关键词:语言
- 莫言小说词语修辞:选择、变异被引量:13
- 2008年
- 莫言是新时期最杰出的先锋作家之一,也是语言本体意识很强的作家。在词语修辞上,他既遵从语言的既有秩序又不断超越语言规范,一方面他注重选择有声有色的词语,给人以听觉、视觉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当词语进入语境后,为获取超乎寻常的表达效果,莫言又使其在语义、语形两个层面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
- 江南王萍
- 关键词:词语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