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伟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预后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性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抗核
  • 2篇抗核抗体
  • 2篇抗核抗体谱
  • 2篇抗体
  • 2篇抗体谱
  • 2篇ANA
  • 2篇ANAS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秦伟
  • 4篇左立辉
  • 4篇李四强
  • 2篇王威
  • 1篇刘渊
  • 1篇刘婷
  • 1篇刘祥萱
  • 1篇李振
  • 1篇陈帅

传媒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化学推进剂与...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聚氨酯–羰基铁泡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被引量:3
2016年
将适量羰基铁吸收剂填充到发泡体系中,采用一步法制备了形貌结构良好的硬质聚氨酯基羰基铁泡沫吸波材料(CIPRPU)。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的结构及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吸收剂的填充量对电磁参数影响较大,整体上呈现出随吸收剂的填充量升高,电磁参数变大的趋势。CIPRPU的介电常数ε′和ε′′分别在3.0和0.5以下,磁导率μ′和μ′′则分别在1.5和0.5以下。利用测得的电磁参数对CIPRPU的反射率进行了模拟。当厚度为3 mm时,在X波段内,CIPRPU(m(聚氨酯基体):m(吸收剂)=1:5)的峰值吸收达到了–22 d B,表明制备的泡沫型吸波材料能够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孔结构,使材料由单纯的吸收作用转变为透波–吸波作用,取得了较好吸波效果。
刘渊郭煜生刘祥萱闻午李振秦伟
关键词:硬质聚氨酯泡沫羰基铁复合材料吸波性能
可溶性HLA-G和Toll样受体2、Rta基因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和Toll样受体2(TLR2)、EB病毒复制转录激活子(Rta)基因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血液内分泌科诊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于医院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液样本,检测sHLA-G、TLR2、Rta表达,并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HLA-G表达水平及TLR2、Rta mRNA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P=47.670/0.001、44.640/0.001、22.700/0.001)。观察组sHLA-G、TLR2 mRNA、Rta mRNA表达量末期>后期>中期>前期(F/P=7.866/0.001、42.680/0.001、33.681/0.001),sHLA-G、TLR2 mRNA、Rta mRNA表达量急性期均高于恢复期(t/P=10.390/0.001、19.880/0.001、27.000/0.001)。sHLA-G与TLR2、Rta mRNA之间均呈正相关(r/P=0.404/0.001、0.240/0.032),TLR2 mRNA与Rta mRNA呈正相关(0.271/0.015)。结论sHLA-G、TLR2 mRNA、Rta mRNA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均为异常高表达,且三者相关,共同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韩红满秦伟左立辉刘贵敏李四强
关键词:TOLL样受体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ANA及ANAs表达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ANAs)自身抗体表达对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符合初治ITP条件的116例患者,均经ANA及ANAs筛查,根据自身抗体表达分组,阴性为对照组,阳性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并且分析患者3年的死亡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27.2%和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药有效率分别为72.7%和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联合用药有效率分别为26.9%和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死率及疾病转化率分别为14.5%及34.5%,均高于对照组1.6%及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NA及ANAs表达对ITP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但是对ITP患者的长期预后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秦伟左立辉韩红满王威李四强
关键词: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预后
血清sCD54、presepsin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54(sCD54)、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presepsin)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就诊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CD54、presepsin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CD54、presepsin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血清sCD54、preseps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预后良好98例,预后不良20例。预后良好患者血清sCD54、presepsin水平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血清sCD54、presepsin水平与年龄、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严重程度、Ca^(2+)、β_(2)-微球蛋白均呈正相关(r=0.426~0.723,P<0.05),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572、-0.683,P<0.05)。血清sCD54、presepsin单项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95%CI:0.713~0.857)、0.674(95%CI:0.568~0.763)、0.832(95%CI:0.783~0.881)。当sCD54为310 ng/mL时,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81.3%;当presepsin为280 pg/mL时,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灵敏度为67.2%,特异度为68.4%;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9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D54、presepsin水平升高均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sCD54、presepsin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血清sCD54、presepsin水平升高均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有助于早期识别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望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的分子生物标志物。
左立辉李四强秦伟韩红满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延伸护理在冠心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在冠心病患者心脏病康复过程中施以延伸护理,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患者.接受日常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接受延伸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2±7.5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85±2.08)年;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0.6±8.98)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72±1.65)年,两个组别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延伸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sf-36评分,观察组干预后(86.14±3.28)分,比对照组(79.14±5.03)分高,P<0.05.针对满意度,观察组100.0%,比对照组84.21%高,P<0.05.结论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其护理成果可见:持续延伸护理可有效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与焦虑,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等指标,建议推广.
秦伟温春琴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延伸护理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ANA及ANAs筛查结果分析
2020年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抗核抗体(ANA)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的抗核抗体谱(ANAs)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特点。方法 对123例初诊ITP的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As,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ITP患者中ANAs阳性率高于A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As 15种抗体中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Ro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cl-70、PM-Sc及Jo-1均为阴性,其余10种抗体阳性率不一,但是相互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联合表达阳性率高于单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ITP患者ANA及ANAs阳性率不同,ANAs表达主要以单项及联合抗体表达为主,但是联合表达高于单项表达。
秦伟韩红满左立辉王威孙克陈帅刘婷李四强
关键词: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