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丽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PM2.5颗粒物采集样品保存箱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PM2.5颗粒物采集样品保存箱,包括保存箱体、前端壳体、温度显示屏幕、盖板、弧形板、支撑架和底箱,保存箱体的内部设有内置物板,两个滑腔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的一端与置物孔内部的弧形板固定连接,缓...
- 韦丽熊丽林陈春静孙凤霞贾云飞唐彦钊
- 文献传递
- 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15-2017年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与感染控制能力,为医疗机构消毒与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现场采集基层医疗机构手术室、ICU、新生儿室等重点科室样品,送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2015-2017年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共监测样品8710份,合格8297份,总合格率95.26%。其中污水合格率最低,为69.60%,使用中消毒液监测合格率最高,为99.57%。二级、一级及无级别医疗机构的合格率分别为96.96%、93.69%和96.51%。结论2015-2017年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控制整体较好,室内空气和污水合格率较低,相关科室应加强监控与规范管理。
- 王冲吴起新陆墨原孙燕群韦丽张守刚
-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
- 2022年南京市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特征,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于2022年每月10—16日分别在江北新区和江宁区2个监测点开展PM_(2.5)和PAHs采样,分别采用称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M_(2.5)和PAHs含量,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PAHs的致癌风险。结果不同季节PM_(2.5)、PAHs和B[a]P的浓度存在差异(P<0.01),其中PM_(2.5)、PAHs浓度均是冬、春季高于夏、秋季,B[a]P浓度春季高于夏、秋季。两个监测点PAHs、B[a]P年均浓度、春季、夏季浓度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江北新区均高于江宁区。两个监测点含量最高的多环芳烃是5环、其次是4环和6环。两个监测点3环、4环、5环、6环PAHs年均浓度均不同(P均<0.05),江北新区高于江宁区。PAHs年浓度中位数值对两个监测点人群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均大于1.0×10^(-6)。PAHs年浓度95分位数对人群的年龄段超额致癌风险除江宁区0~2岁年龄段人群外,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超额致癌风险均大于1×10^(-6)。结论南京市两个监测点大气PM_(2.5)中PAHs分布存在季节和地区差异,具有潜在的超额致癌风险。
- 韦丽孙凤霞张艺许珊珊唐彦钊贾云飞熊丽林
- 关键词:污染特征健康风险评估
- 2015-2017年南京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了解2015—2017年南京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与感染控制能力,为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现场采集医疗机构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科室样品,送实验室检测。结果2015—2017年共监测样品13974份,合格13553份,总合格率为96.99%。其中医院污水合格率最低,为82.13%,消毒内镜合格率最高为100.00%。三级、二级、一级及无级别医疗机构的合格率分别为99.85%、96.81%、93.69%和96.51%。结论南京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控制整体较好,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室内空气和医院污水合格率较低。
- 王冲吴起新陆墨原孙燕群韦丽张守刚
- 关键词:消毒质量
- 2018-2021年南京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调查南京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1年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年在南京市高淳区和浦口区两个监测点分别选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4个村,开展农村环境卫生调查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实验室检测。结果2018—2021年监测点均为集中式供水,监测村卫生厕所户数的比例分别为98.56%(36825/37362)、95.88%(35061/36569)、97.88%(43474/44415)和99.99%(47643/47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9.57,P<0.01),卫生厕所类型以三格式卫生厕所为主。户厕粪便的处理方式进入排水系统的分别占37.50%(15/40)、60.00%(24/40)、67.50%(27/40)和67.50%(2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4,P=0.019)。2021年生活污水管道排放已完全普及。开展灭四害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铅、镉含量存在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现象。结论南京市农村环境卫生情况逐年改善,应进一步加强病媒生物防控和土壤重金属监测。
- 葛明韦丽孙凤霞张艺崔宝华先兆娟熊丽林
-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重金属污染
- 南京市某星级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
- 2021年
- 目的对南京市某星级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卫生学评价,控制和消除健康危害因素。方法2020年6月,通过调阅资料、现场查验和检测,按照WS/T 395—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中竣工验收评价的方法对南京市某星级酒店清洗消毒后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南京市某星级酒店集中空调系统基本符合相关卫生要求,但游泳池新风量仅有15 m^(3)/(h·人),XF-2空调系统送风空气中真菌总数最高达560 CFU/m^(3),另外还存在冷凝水排水不畅、卫生管理不健全等卫生问题。结论该酒店集中空调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卫生隐患,应加强管理,排查风险。
- 唐彦钊韦丽贾云飞葛明
- 关键词:集中空调卫生学评价星级酒店
- 南京市大气PM10短期暴露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背景]PM10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已经被广泛报道,大多数研究仅仅关注PM10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某一大类疾病的死亡风险,而PM10与特定心血管疾病死亡效应的研究也值得关注。[目的]探讨南京市大气PM10短期暴露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市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大气污染物粗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细颗粒物(PM2.5)的平均每日质量浓度以及每日气象因素(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季节(冷季:10—3月;暖季:4—9月)研究大气PM10浓度对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效应,并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人群的影响。[结果]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CO、O3、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91.6±52.2)μg·m^-3、(17.7±9.9)μg·m^-3、(45.5±18.6)μg·m^-3、(0.9±0.3)mg·m^-3、(100.8±49.1)μg·m^-3、(52.5±34.7)μg·m^-3,其中PM10、NO2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不同心血管疾病死亡效应:PM10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全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风险分别升高0.88%(95%CI:0.58%~1.18%)、1.74%(95%CI:0.96%~2.52%)、0.97%(95%CI:0.46%~1.49%)、0.79%(95%CI:0.33%~1.25%)。全年和冷季水平,PM10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女性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的风险均高于男性;>65岁人群心血管疾病总死亡风险分别升高0.99%(95%CI:0.67%~1.31%)、0.94%(95%CI:0.58%~1.31%);高中以下学历人群心血管疾病总死亡风险分别升高0.96%(95%CI:0.62%~1.29%)、0.86%(95%CI:0.47%~1.24%)。暖季水平PM10质量浓度对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PM10短期暴露会增加人群心血管疾病总死亡、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风险。
- 贾云飞陈春静王恒学唐彦钊孙凤霞韦丽
- 关键词:PM10心血管疾病广义相加模型
- 南京市大气臭氧与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南京市大气臭氧浓度(O3-8h)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市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人群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及大气PM10、PM2.5、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臭氧(O3-8h)的平均质量浓度、每日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大气O3-8h浓度对人群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及滞后效应,并分性别和年龄别探讨大气O3-8h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在单污染物模型中,大气O3-8h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滞后2 d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52%(95%CI:0.31%~0.73%)。在多污染物模型中,当纳入其他污染物(PM2.5、PM10、NO2、CO、SO2)时,O3-8h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或增加(P<0.05)。大气O3-8h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大于65岁人群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61%(95%CI:0.39%~0.84%);男、女性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41%(95%CI:0.11%~0.70%)和0.64%(95%CI:0.34%~0.9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女性的影响较男性高。结论大气O3-8h污染可能增加南京市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尤其对女性和老年人群的影响更为明显。
- 贾云飞陈春静唐彦钊孙凤霞韦丽
- 关键词:大气污染O3循环系统疾病
- 2015-2017年南京市大气污染物对儿童内科门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南京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对儿童内科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市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大气污染物粗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臭氧(O3)的平均质量浓度、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及儿童专科医院内科日门诊量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大气PM2.5浓度与儿童内科日门诊量的关系及滞后效应。结果在单独滞后效应中,PM2.5日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在滞后当天(lag0)内科门诊总量和呼吸疾病就诊量发生的风险最大,分别增加0.34%(95%CI:0.28%~0.40%)和0.28%(95%CI:0.20%~0.36%)。在累积滞后效应中,lag6时内科门诊总量和呼吸疾病就诊量发生的风险最大,分别增加0.40%(95%CI:0.33%~0.47%)和0.38%(95%CI:0.28%~0.47%)。在多污染物模型中,单独纳入O3、CO、PM10或者同时纳入5种污染物后,PM2.5质量浓度对儿童内科门诊总量和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效应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或降低,但对儿童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5-2017年南京市大气PM2.5污染可能会引起儿童内科门诊量增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降低患病风险。
- 贾云飞韦丽唐彦钊陈春静熊丽林
- 关键词:细颗粒物广义相加模型呼吸系统疾病
- 2013―2019年南京市大气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超额死亡风险评估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评估2013―2019年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的影响及其所致超额死亡人数。方法收集环保、气象、户籍人口和死因监测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_(2.5)对人群死亡的影响,得到暴露-反应关系系数,估算因PM_(2.5)短期暴露导致人群超额死亡人数。结果在2013―2019年,南京市大气PM_(2.5)质量浓度增加,居民各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随着升高(均有P<0.05)。PM_(2.5)短期暴露引发的人群非意外总死亡中超额死亡人数为8479人,占人群非意外总死亡的3.21%;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超额死亡人数及其占所属疾病类型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202人(4.32%)、1424人(1.60%)、4505人(3.94%)、2613人(3.79%)和1856人(4.14%)。结论2013―2019年南京市PM_(2.5)质量浓度和其造成的居民超额死亡人数呈降低趋势,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健康收益良好。
- 孙凤霞熊丽林杨华凤贾云飞陈春静唐彦钊郑雨虹韦丽
-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健康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