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鸾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6—2010年贵州省农村急性农药中毒情况分析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分析贵州省农村急性农药中毒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方法]整理2006—2010年贵州省农药中毒报告卡,分析病例特征。[结果]急性农药中毒病例191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73例,死亡22例,均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中毒患者15~34岁年龄段病例最多,占59.7%,60岁以上老年人占5.8%,女性占64.9%,1—6月中毒高峰期病例占53.9%。引起中毒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杀虫剂中的有机磷类,病例为118例。[结论]农药中毒依然是危害贵州省农村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治,尤其要高度重视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关注农村青壮年女性和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 包美玲王蕾姚丹成宋沈超彭吾训赵正雨陈子良韩金鸾
- 关键词:农药中毒预防措施有机磷类杀虫剂
- 贵阳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贵阳市不同类型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熟悉情况、态度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探索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有效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调查问卷由贵州省艾滋病防治办公室提供,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贵阳市的商贸城、家政服务公司、饭店及建筑工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314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匿名自填式基线期和末期问卷调查,在基线期调查结束后进行行为干预。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8道问题的答对率均高于干预前;商贸城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7.3%上升到干预后的99%;家政、饭店、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20.9%上升到干预后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论干预前后,家政、饭店、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低于商贸城,其中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影响不大(婚姻﹥年龄﹥性别),而文化程度是其影响因素。结论受调查者所获知识较为片面,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行为干预的力度是当务之急。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综合干预,对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艾知识是行之有效的。同时,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普及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显得十分重要。
- 王蕾包美玲宋沈超彭吾训韩金鸾张健何华宾伍兴广罗大志
- 关键词:艾滋病行为干预外来务工人员
- 贵州省2006—2010年职业病新发病例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06—2010年贵州省职业病新发病例的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0年贵州省职业病报告卡,对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结果 2006—2010年贵州省职业病新发病例930例,死亡54例(总病死率5.8%);尘肺病占85.6%,急、慢性职业中毒分别占4.4%和8.7%;非公有制企业新发病占58%,高于公有制企业;有色金属和煤炭行业是职业病高发行业,新发病例共占64%。结论贵州省职业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 包美玲王蕾姚丹成宋沈超彭吾训赵正雨陈子良韩金鸾
- 关键词:职业病新发病例预防措施
- 贵州省高校大学生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熟悉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现状,以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为进一步有效开展高校艾滋病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发放宣传册、多媒体讲授、组织学生现场讨论、答疑、观看录像等综合干预措施。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9.8%上升到干预后的99.3%;干预前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97%,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84.6%;干预后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100%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对其进行行为干预后效果确切,加强对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行为干预刻不容缓。医学院校大学生既是目前健康教育的对象,又是未来防治艾滋病的生力军;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均高于非医学专业,这必将更有利于艾滋病的防控。
- 包美玲王蕾宋沈超彭吾训韩金鸾何华宾张健罗大志伍兴广
- 关键词:艾滋病行为干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