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涛

作品数:5 被引量:6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脂肪间充质干...
  • 2篇分化
  • 2篇成骨
  • 2篇成骨分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原菌分布
  • 1篇神经阻滞
  • 1篇手术
  • 1篇手术中
  • 1篇手术中应用
  • 1篇锁骨
  • 1篇通路
  • 1篇外泌体
  • 1篇耐药

机构

  • 5篇西安医学院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黄涛
  • 4篇赵晓光
  • 3篇王磊
  • 3篇周永新
  • 1篇盛旭东
  • 1篇孙甫
  • 1篇赵玲
  • 1篇何爱萍
  • 1篇陈志军
  • 1篇党旭云
  • 1篇杨彪
  • 1篇张大华
  • 1篇张利文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miR-210-5p修饰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索miR-210-5p修饰间充质干细胞(MSCs)源外泌体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s,利用miRNA-210-5p mimic或NC mimic转染MSCs。随后,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CI组、MSCs组、MSCs-NC mimic组和miR-210-5p外泌体组,每组12只。用中度挫伤诱导SD大鼠SCI模型[8]。造模成功后,每天尾静脉注射200μL的MSCs外泌体或NC mimic外泌体或miR-210-5p外泌体;假手术组和SCI模型组每天尾静脉注射200μL的生理盐水溶液,连续7 d。采用BBB量表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Western blot检测生长关联蛋白(GAP)-43、神经丝蛋白(NF)、Kea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的mRNA水平。结果与SCI模型组相比,miR-210-5p分泌体组大鼠的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miR-210-5p分泌体组大鼠中GAP-43的表达被显著抑制(P<0.05),HO-1、NF、NQO1的表达则被增强(P<0.05),而Nrf2的抑制剂ML385逆转了miR-210-5p分泌体在SCI大鼠中的作用。结论miR-210-5p修饰MSCs源外泌体通过活化Keap1-Nrf-2通路促进大鼠的脊髓损伤修复。
周永新翟文静贾志强赵晓光王磊方丽萍翟莎菲黄涛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7
2018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11月骨科ASA分级Ⅰ~Ⅱ级拟在神经阻滞麻醉下接受锁骨手术的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组(A组,n=29)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n=29)。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尖到达目标位置后,回抽无液体,注入局麻药。记录患者穿刺前(T0)、穿刺成功后10 min(T1)、30 min(T2)心率,平均动脉压;术中剥离骨膜时,手术后1、6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霍纳综合征并对各组在阻滞成功后进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比高位肌间沟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更短(P<0.05),阻滞维持时间更长(P<0.05),运动神经阻滞概率较低(P<0.05)。霍纳征发生率较高位臂丛神经阻滞组低(P<0.05)。剥离骨膜时及术后1、6 h高位臂丛神经阻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组(P<0.05)。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30 min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均较小(P<0.05),患者感觉比较满意(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麻醉优于高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赵玲李静党旭云何爱萍黄涛孙甫赵晓光盛旭东
关键词:神经阻滞
LncRNA-HOTAIR可调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被引量:3
2022年
背景:已有证据表明,LncRNA-HOTAIR能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其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LncRNA-HOTAIR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ewis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转染lncRNA-NC、lncRNA-HOTAIR mimics、lncRNA-HOTAIR inhibitor并进行成骨诱导,成骨诱导第7天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诱导第14天进行茜素红染色。成骨诱导第6天,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素、骨桥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转染LncRNA-HOTAIR mimic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化程度显著降低,而转染LncRNA-HOTAIR inhibitor后则显著增加(P<0.05);②转染LncRNA-HOTAIR mimic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素和骨桥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转染LncRNA-HOTAIR inhibitor后则显著增加(P<0.05);③上述结果表明,LncRNA-HOTAIR能负向调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黄涛贾志强赵晓光王磊方丽萍翟文静翟莎菲周永新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IMICINHIBITOR成骨分化
miR-146a调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被引量:5
2022年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miR-146a能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其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节功能尚未阐明。目的:探究miR-146a对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获取雄性C57BL/6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第3代细胞CD29、CD44、CD45的表达,然后用mi R-NC、mi R-146a mimics和mi R-146a inhibitor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成骨诱导分化,成骨诱导第6天,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钙化程度,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表型标志物的表达;成骨诱导第12天,采用茜素红染色鉴定细胞表面矿化基质的产生。结果与结论:①培养的细胞为长梭形,呈成纤维样生长,第3代细胞CD29、CD44高表达,CD45低表达;②随着成骨诱导时间的延长,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iR-146a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③与miR-NC组相比,碱性磷酸酶显色及其活性在miR-146a mimic组显著减弱,而在miR-146a inhibitor组显著增强(P<0.05);④与miR-NC组相比,ALP、Runx2、Akt、PI3K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及p-Akt与p-PI3K的蛋白表达在miR-146a mimic组显著降低,而在miR-146a inhibitor组显著升高(P<0.05);⑤与miR-NC组相比,茜素红染色发现miR-146a mimic组细胞的钙化程度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的钙化程度显著升高(P<0.05);⑥上述结果表明,miR-146a能够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负向调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黄涛程志坚贾志强赵晓光王磊翟文静周永新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MIR-146A成骨分化信号通路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取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深部分泌物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80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8种110株:其中7例同时培养出3种细菌,15例同时培养出2种细菌,58例培养出1种细菌。110株细菌中,革兰氏阳性(G+)菌55株,占50.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占25.5%;革兰氏阴性(G-)菌52株,占47.3%,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25.0%。真菌3株,占2.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最敏感,耐药率为7.1%,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耐药率为92.9%;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头孢哌酮最敏感,耐药率为7.7%,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为92.3%。结论:化脓性骨髓炎的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的占比基本持平,大多数病原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
陈志军杨彪张大华张利文黄涛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原菌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