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建敏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势种
  • 1篇生物结皮
  • 1篇坡度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特征
  • 1篇结皮
  • 1篇灌木
  • 1篇灌木林
  • 1篇EPIC模型

机构

  • 2篇贵州大学

作者

  • 2篇王震洪
  • 2篇何建敏
  • 1篇吴小波

传媒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雷公山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可蚀性K值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为揭示雷公山土壤可蚀性状况,采用EPIC模型对雷公山4种森林类型土壤可蚀性 K值进行估算,同时分析了土壤可蚀性 K 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土壤可蚀性 K 值的变化范围为0.278~0.303,K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空间变异性为弱变异性;4种森林类型土壤可蚀性 K值大小顺序为乔木林>乔灌过渡林>灌木林≈马尾松林;样方坡度在17°~31°,坡度与土壤可蚀性K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17,线性相关不密切;生物结皮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粉砂含量,当生物结皮达到60%时可降低土壤可蚀性K值;EPIC模型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可蚀性 K值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砂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吴小波王震洪何建敏曹荣权
关键词:坡度生物结皮EPIC模型
雷公山灌木林群落结构及其优势种种群特征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种群是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环境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然而,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形成的作用机制以及其种群特征与群落结构的关系鲜见报到。调查了总面积为656 m2雷公山灌木林地,共设置4 m×4 m样方41个,获得相关群落和种群参数,运用SPSS 17.0分析了群落结构参数与种群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群落内优势种种群粗密度、种群扩散系数、平均树高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927***、-0.928***、-0.913***,均呈显著负相关,即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群落内优势种种群粗密度、种群扩散系数、平均树高的数值增大而减小,呈现负相关关系。群落内优势种个体较多不利于建立物种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进一步验证了优势种在群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何建敏王震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