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静静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慢性
  • 3篇慢性淋巴细胞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转移酶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慢性淋巴细胞...
  • 2篇激酶
  • 2篇急性
  • 2篇急性髓系
  • 2篇急性髓系白血...
  • 2篇甲基转移酶
  • 2篇DNA甲基转...
  • 2篇DNA甲基转...
  • 1篇蛋白

机构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曲建华
  • 6篇余静静
  • 3篇谭明芳
  • 2篇张正昊
  • 1篇庞楠楠
  • 1篇胡萌
  • 1篇王蕾
  • 1篇赵芳
  • 1篇陈双
  • 1篇刘洋
  • 1篇黄彩娟
  • 1篇郭新红
  • 1篇陈刚
  • 1篇闫齐敏
  • 1篇岳晶晶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Ki-67在CL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骨髓细胞Ki-67的表达,并探讨Ki-67的临床意义与其他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已经确诊的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Ki-67在骨髓细胞中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Zeta链相关蛋白-70(Zeta chain-associated protein,ZAP70)、CD38等相关指标,联合应用序列特异性探针RB1(13q14)、ATM(11q22.3)、P53(17p13.1)和着丝粒探针CSP12(+12)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26例患者中15例(57.7%)Ki-67表达阳性,11例(42.3%)中Ki-67表达阴性,平均阳性表达率(10.86±7.36)%。Ki-67水平与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血小板、ZAP70、ATM、β-2微球蛋白、+12、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 HV)、P53无相关性,与Rai分期(P=0.01,r=0.517)、CD38(P=0.02,r=0.469)、13q14(P=0.021,r=-0.48)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i-67在CLL进展期的患者中检出率较高,Ki-67与Rai分期、CD38、13q14有相关性;Ki-67表达的高低可以作为指导治疗的指标。
谭明芳张正昊余静静曲建华
关键词:KI-6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
DNA甲基化转移酶1表达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和分子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34例初诊AML患者和17例复发/难治(R/R)AML患者,另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的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B)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样本中DNMT1的表达水平,并评估了其与临床特征及分子突变的关联。结果 初诊AML组、R/R AML组患者组中DNMT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226.385, P<0.05)。DNMT1表达水平与复发状态、年龄、血红蛋白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DNMT3A突变、RAS突变和NPM1突变呈正相关(β>0),而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LT3突变、IDH1突变和TP53突变呈负相关(β<0)。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状态是DNMT1表达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497,95%CI=2.053~8 550.566,P=0.022)。结论 DNMT1的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的复发状态、临床参数和分子突变密切相关,可作为AML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余静静曾雪娇仝佳音闫齐敏曲建华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生物标志物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DNA甲基转移酶1相关差异基因筛选及其对AML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筛选新的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相关基因并探讨其对AML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检索AML患者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与DNMT1相关的差异表达激酶;采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干扰筛选出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及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表达,得si-ERK1、si-HIPK2及si-GSK3β细胞;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HL-60分为control组(无处理)、si-NC组(空白质粒转染)、si-ERK1组、si-HIPK2组及si-GSK3β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PK2、GSK3β、ER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雅努斯激酶(JAK)、磷酸化JAK(P-JAK)、磷酸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AKT)、磷酸化AKT(P-AKT)信使RNA(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低DNMT1与高DNMT1组AML患者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1(CDK1)、酪蛋白激酶2α1(CSNK2A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MAPK14、CDK4、ERK1、HIPK2及GSK3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选择ERK1、HIPK2及GSK3β进行后续研究;与control组和si-NC组比较,干扰HL-60细胞中HIPK2、GSK3β及ERK1蛋白表达下降(P<0.001);与control组和si-NC组比较,干扰HL-60细胞中ERK1、HIPK2或GSK3β的表达后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RT-q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和si-NC组比较,干扰HL-60细胞中ERK1、HIPK2或GSK3β表达后STAT3、JAK、PI3K及AKT mRNA表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和si-NC组比较,干扰HL-60细胞中ERK1、HIPK2或GSK3β表达后P-STAT3、P-JAK、P-PI3K及P-AKT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筛选出新的DNMT1相关基因ERK1、HIPK2及GSK3β,其表达可抑制AML细胞增殖和侵袭、并�
余静静郭沙岳晶晶黄彩娟曲建华
关键词:髓样DNA甲基转移酶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糖原合酶激酶3ΒPI3K/AKT通路
DNA甲基转移酶1抑制剂联合外胚层信号调节激酶1、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细胞实验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抑制剂联合外胚层信号调节激酶1(ERK1)、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协同诱导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凋亡和蛋白阻滞的机制。方法基于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以及Expression2Kinases等数据库筛选出ERK1、HIPK2和GSK3β等3个治疗靶点。DNMT1抑制剂单独或联合ERK1、HIPK2或GSK3β抑制剂处理人AML细胞系U937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采用碘化丙啶单染色法染色法(PI)测定细胞周期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DNMT1、ERK1、HIPK2和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DNMT1、ERK1、HIPK2和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NMT1抑制剂能显著抑制U937细胞的细胞活力(P<0.05),显著诱导U937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P<0.05);DNMT1抑制剂与ERK1、HIPK2或GSK3β抑制剂联合使用时,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DNMT1抑制剂及其与ERK1、HIPK2、GSK3β抑制剂联合诱导U937细胞停留在G_(0)/G_(1)期,其中两药联合组G_(0)/G_(1)期比例显著增高(P<0.05)。DNMT1抑制剂与ERK1、HIPK2、GSK3β抑制剂联合能显著降低U937细胞DNMT1、ERK1、HIPK2和GSK3β的mRNA表达水平(P<0.05);DNMT1抑制剂与ERK1、HIPK2、GSK3β抑制剂联合能显著降低U937细胞DNMT1、ERK1、HIPK2和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DNMT1抑制剂联合ERK1、HIPK2和GSK3β抑制剂可协同诱导复发难治性AML细胞凋亡和蛋白阻滞,为联合靶向治疗AML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余静静胡萌谢仁古丽·阿力木张曼曲建华
关键词:抑制剂DNA甲基转移酶1急性髓系白血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FISH的应用及与其他指标相关性的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遗传学的异常与其他预后指标相关性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已经确诊的患者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应用着丝粒探针CSP12(+12)和序列特异性探针ATM(11q22.3)、RB1(13q14)、P53(17p13,1)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同时分析FISH检测出的遗传学异常与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中有8例(17.02%)患者通过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CC)检测到细胞遗传学异常,10例未见中期分裂相,但应用FISH检测此类样本有6例发生染色体改变,余29例为正常核型。17p-有2例(4.25%),13q-有19例(40.42%),11q-有4例(8.5%),12-三体有6例(12.77%),复杂细胞学异常有5例(10.64%),13q-合并11q-有2例,13q-合并12-三体有2例,17p-合并13q-有1例。将正常核型和13q-分到低危组,12-三体分到中危组,11q-、17p-和复杂细胞学异常分到高危组,CD38在高危组的分布较低危组高,IgVH在低危组的分布较高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vs.P=0.013)。年龄、β2微球蛋白、ZAP-70、Rai分期在预后不同的染色体中分布无差异。结论 (1)FISH技术在检测CLL染色体异常方面检出率较CC高;(2)FISH检测出的染色体异常与CD38、IgVH的分布具有一致性。
谭明芳张正昊刘洋陈双余静静曲建华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荧光原位杂交细胞遗传学
不同分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bet、GATA-3、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变化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和Foxp3 mRNA在不同分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CLL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6例初诊未治疗CLL患者为病例组(其中Binet A期15例,Binet B期16例,Binet C期15例),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T-bet、GATA-3、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1 CLL患者外周血中T-bet mRNA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GATA-3、RORγt、Foxp3 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T-bet/GATA-3与RORγt/Foxp3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2分期越晚,GATA-3 mRNA和Foxp3 mRNA的表达量越高,其中B期和C期的GATA-3 mRNA表达高于A期(P<0.05),C期的Foxp3 mRNA表达高于A期和B期(P<0.05);分期越晚,T-bet/G ATA-3和RORγt/Foxp3比值越低。其中A期的T-bet/GATA-3比值高于C期(P<0.05),A期与B期的RORγt/Foxp3比值均高于C期(P<0.05)。结论:本研究从转录因子层面发现在CLL患者中,随着病程的进展,Th1/Th2和Th17/Treg平衡分别向Th2和Treg偏移,Treg细胞可能在CLL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
余静静陈刚庞楠楠郭新红王蕾赵芳谭明芳曲建华
关键词:T-BET基因FOXP3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