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49 H指数:4 供职机构: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3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应用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以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环磷酰胺加用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环磷酰胺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和补体C3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补体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LN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血清白蛋白和补体C3水平,促进肾功能恢复,减轻肾功能损害,缓解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刘玲 汤艳华 刘炬关键词:来氟米特 环磷酰胺 补体C3 硫酸羟氯喹与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硫酸羟氯喹与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90例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5)和B组(n=45)。A组予硫酸羟氯喹治疗,B组予艾拉莫德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G(IgG)、血小板计数(PLT)、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RF、ESR、IgG水平低于A组,PLT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ICAM-1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羟氯喹,艾拉莫德治疗SS效果更好,可降低IgG、RF水平,抑制B细胞活性,提高PLT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刘玲 汤艳华 刘炬关键词:干燥综合征 羟氯喹 艾拉莫德 类风湿因子 红细胞沉降率 分析血清铁蛋白和IL-6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相关性 2022年 探讨血清铁蛋白(SF)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CTD-ILD组(35例),CTD组(35例)另取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F、IL-6表达,并分析其与CTD-ILD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对照组,CTD-ILD组与CTD无ILD 组血清SF、IL-6水平升高,且CTD-ILD组指标水平高于CTD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SF、IL-6水平与肺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633,0.418,P<0.05)。结论 SF、IL-6与CTD-ILD呈正相关,SF、IL-6可作为预测CTD-ILD 疾病发展的检测标志物。 刘玲 刘玲关键词:血清铁蛋白 IL-6 帕夫林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研究帕夫林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夫林胶囊,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DAS28评分、VAS评分、关节疼痛个数及指数、关节肿胀个数及指数、生化指标(CCP、RF、ESR、CRP)、左/右手腕关节滑膜厚度、腕/手关节滑膜内血流信号、炎症因子(IL-17、IL-23、IL-10、TNF-α)、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K、p-JAK、STAT3、p-STAT3)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AS28评分、VAS评分、关节疼痛个数及指数、关节肿胀个数及指数、生化指标、左/右手腕关节滑膜厚度、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P<0.05),腕/手关节滑膜内血流信号、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更高(P<0.05)。结论帕夫林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可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来有效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滑膜厚度。 于乐 张徐明 刘玲 刘炬关键词: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芍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7、IL-2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白芍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17、IL-23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给予白芍联合甲氨蝶呤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MTX)治疗。观察两组血清细胞因子(IL-17、IL-23、IL-6、TNF-α)、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持续时间、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2、24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12、24周RF、CRP、ESR、CCP、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持续时间、DAS28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13%<6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联合甲氨蝶呤免疫抑制剂治疗RA患者,能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17、IL-23的水平,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于乐 张徐明 刘玲 刘炬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白芍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环磷酰胺联合维生素D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维生素D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及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SLEDAI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和尿素氮(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维生素D能有效改善LN患者的肾功能,同时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玲 汤艳华 刘炬关键词:环磷酰胺 维生素D 狼疮性肾炎 肾小球滤过率 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SL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α(IFN-α)、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10、IFN-α、IgA、IgM、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可提高SLE治疗效果,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免疫过度亢进,稳定病情进展,安全可靠。 刘玲 汤艳华 刘炬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糖皮质激素 血清细胞因子 雷公藤内酯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炎症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究雷公藤内酯醇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炎症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雌性MRL/lpr小鼠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内酯醇组、生理盐水组,以MRL/MPJ雌性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给药21 d之后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抗dsDNA、补体(C3、C4)、炎症因子(IL-6、TNF-α、IFN-γ、IL-10)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JAK1、STAT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AK1、p-JAK1、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UN、Cr、抗dsDNA、IL-6、TNF-α、IFN-γ、IL-10水平显著升高,补体C3、补体C4水平及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显著降低,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JAK1、p-JAK1、STAT3、p-STAT3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内酯醇处理能降低BUN、Cr、抗dsDNA、IL-6、TNF-α、IFN-γ、IL-10水平,升高补体C3、C4水平及CD4^(+)CD25^(+)Foxp3^(+)T细胞阳性率,降低肾组织JAK、p-JAK1、STAT3、p-STAT3表达(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炎症免疫反应。 汤艳华 刘玲 刘炬 江敏 于乐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 系统性红斑狼疮 JAK/STAT信号通路 炎症免疫反应 25(OH)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标关系的临床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SLE)疾病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0例SLE病人为目标,记作SLE组,并选择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25(OH)D水平;分析25(OH)D和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SLE组血清25(OH)D水平(13.58±5.36)低于对照组(22.58±6.34),P<0.05;25(OH)D水平与白细胞计数、C3水平呈正相关(r=0.221,0.214,P<0.05);与24 h尿蛋白水平、SLE DAI呈负向相关关系(r=-0.352,-0.423,P<0.05);与抗dsDNA无关。且当血清25(OH)D浓度低于10 ng/ml时,SLE危险性上升,P<0.05;25(OH)D是SLE DAI评分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25(OH)D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刘玲 汤艳华 刘炬关键词:25-羟基维生素D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度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9月我院收治的5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的例数。结果两组治疗24周后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汤艳华 江敏 刘玲 刘炬关键词:非布司他 别嘌醇 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