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两株分离自鸡粪便费格森埃希菌的耐药性被引量:3
- 2019年
- 【背景】费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是与大肠杆菌同属、近源的病原菌,目前耐药性鲜有报道。【目的】对在浙江省鸡粪便中分离到的2株费格森埃希菌EFCF053和EFCF056进行耐药性检测和分析。【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MIC测定,二代高通量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通过ResFinder数据库预测获得性耐药基因。利用S1-PFGE和Southernblotting杂交进行质粒和耐药基因的确认。【结果】两种菌均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耐药,其中菌株EFCF056还对粘菌素、头孢噻呋、大观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耐药。预测到耐药基因β-内酰胺类blaTEM-1A、blaCTX-M-65、blaOXA-1、blaTEM-1B、blaCTX-M-55;氨基糖苷类aac(3)-IId、aph(3’)-Ia、aph(3’’)-Ib、aph(6)-Id、rmtB、aac(6’)-Ib-cr、aadA2;粘菌素mcr-1;喹诺酮类qnrS2、aac(6’)-Ib-cr、oqxA、oqxB;磷霉素fosA3;大环内酯类mph(A);苯丙醇类catA1、floR、catB3;利福霉素ARR-3;磺胺类sul1、sul2、sul3、dfrA12、dfrA14;四环素类tet(A)。另外,含有mcr-1基因的质粒通过实验证实可发生接合转移。【结论】结果显示费格森埃希菌可能是重要耐药基因存储库,费格森埃希菌与大肠埃希菌要在抗药性流行病学中加以区分,深入研究其MIC频率分布、重要耐药基因mcr-1及ESBL等,保障临床检测的准确性。
- 唐标张玲张玲裘罕琦戴贤君夏效东夏效东
- 关键词:耐药基因
- 一株分离自鸡肉样品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以分离自宁波市市售鸡肉中的一株大肠埃希菌ECCNB12-2为研究对象,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夫、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10种抗生素耐药。采用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随后对基因组完成图进行获得性耐药基因、毒力因子、质粒水平转移元件预测。菌株ECCNB12-2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5 539 489 bp,GC含量为50.37%,同时携带有4个质粒,大小分别为147 451 bp(pTB-nb1)、139 752 bp(pTB-nb2)、82 252 bp(pTB-nb3)、253 793 bp(pTB-nb4)。获得性耐药基因预测结果显示,染色体基因组、质粒pTB-nb1及质粒pTB-nb4上共携带有40个获得性耐药基因,同时菌株基因组检测出12个毒力因子。质粒水平转移元件预测结果显示,pTB-nb4质粒包含完整的水平转移系统,理论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接合转移潜力。以上研究表明,分离自市售鸡肉样品的ECCNB12-2菌株是一株高风险的多重耐药菌株,反映了市售鸡肉中细菌耐药状况的严重性,相关研究结果为食源性细菌耐药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
- 常江罗怡唐标张玲戴贤君裘罕琦杨华杨华
- 关键词: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全基因组测序
- 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及耐药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为了解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污染及耐药情况,研究其耐药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利用国标法分离了来自浙江杭州市某奶牛场99份生鲜乳中的S.aureus,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鉴定,对其进行质谱聚类分析和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Illlumina Hi Seq 4000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Res Finder数据库分析其耐药基因,利用EasyFig和BRIG软件进行耐药质粒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在99份生鲜牛乳中共分离到5株S.aureus (5.1%),其质谱聚类和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树形具有较高一致性。发现两株耐甲氧西林S.aureus (MRSA) SABHZ053和SABHZ079,且其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为ST965,其中菌株SABHZ079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氧氟沙星、替米考星和庆大霉素7种抗生素耐药。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后显示菌株SABHZ053和SABHZ079的染色体中均含有aph(3’)-III、ant(6)-Ia和mecA耐药基因。菌株SABHZ053存在2个耐药质粒,pSA053-1 (4 439 bp)介导tet(K)对四环素类耐药,pSA053-2 (34 609 bp)介导blaZ对青霉素耐药。菌株SABHZ079有3个耐药质粒,其中pSABHZ079-1 (39 227 bp)与pSA053-2同源,但相对插入了Tn551-erm(B)-aph(2’’)-Ia转座单元,可以介导其对大环内脂类和庆大霉素的耐药,质粒pSABHZ079-2 (2 473 bp)介导erm(C)对大环内脂类耐药,而质粒pSABHZ079-3(4 439 bp)与pSA053-1完全相同。另外,本研究显示耐药质粒pSABHZ079-1可分为骨架I和II两部分,可能分别由来自人源的pNTUH3874与pN315或其相似质粒杂合而来。本研究揭示了该奶牛场生鲜乳中S.aureus耐药性的分子特征,表明耐药质粒和转座元件是其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因子,为奶牛场合理用药和控制S.aureus的抗药性提供重要参考。
- 张玲常江吴俐勤吴俐勤周沁怡戴贤君杨华杨华夏效东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耐药质粒
- 宁德地区鸡场空肠弯曲杆菌调查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为了解宁德地区鸡场中空肠弯曲杆菌的流行状况及耐药特征,于2018年9月在宁德地区部分鸡场随机采集100份鸡粪便样品,进行空肠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多位点序列分型,随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菌株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100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空肠弯曲杆菌23株,总体分离率为23.0%;23株空肠弯曲杆菌被分为14个序列型,其中优势序列型为ST354,同时鉴定出多个新的序列型;药敏检测结果显示,23株空肠弯曲杆菌对泰利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具有敏感性,对其他抗生素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萘啶酸、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高达91.3%、91.3%及87.0%;23株空肠弯曲杆菌均表现出至少1种耐药表型,且78.3%的菌株表现多重耐药性。以上结果反映出宁德地区鸡场空肠弯曲杆菌复杂的流行状况及严重的耐药性,相关研究结果为宁德地区空肠弯曲杆菌的流行监测及养殖场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常江张玲张玲夏效东夏效东杨华
- 关键词:空肠弯曲杆菌鸡场多位点序列分型耐药性
- 基于涂膜法FTIR光谱的花生油掺伪快速检测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建立一种花生油掺伪快速检测方法 ,以我国居民常见的花生油品种和其他食用油为原料,通过比较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确定花生油特征光谱区域。配制成一定混合比例的油样进行测定分析,建立花生油掺伪检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掺伪比例与实际掺伪比例线性回归方程为y=0.9963x+0.1011(y为预测掺伪比例/%,w/w,x为实际掺伪比例/%),决定系数(R2)为0.9963。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掺伪比例高度线性相关,R2为0.9980,检出限为6.05%,相对误差均小于15%。表明基于涂膜法FTIR光谱的花生油掺伪快速检测分析是可行的。
- 刘磊郝东鞠于修烛董瑞智斐斐张玲
- 关键词:花生油FTIR掺伪检测
- 蜂花粉微生物污染及菌群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为了解蜂花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菌群结构,在浙江部分地区采集不同来源、类型蜂花粉对细菌和真菌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对其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研究。参考国家标准测定蜂花粉的含水量、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总数,通过16S rDNA和ITS扩增子测序分别对茶花粉和荷花粉的细菌和真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鲜蜂花粉含水量较高(>18%),相比较贮运环节的蜂花粉,微生物污染程度低;蜂花粉中可培养的真菌菌落总数相比细菌多,差异显著。荷花粉与茶花粉的细菌菌群中蓝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及乳杆菌含量丰富,而真菌菌群中Davidiellaceae、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孢菌属(Fusarium)占比例较高,且这两种蜂花粉的真菌菌群多样性差异显著。本实验比较新鲜采集与贮运环节花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比较荷花粉与茶花粉的细菌与真菌菌群,表明蜂花粉真菌菌群多样性高,可预测到丰富的产真菌毒素霉菌,具有食品安全风险。本研究可为蜂花粉的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 唐标罗怡李锐周秀楠张玲张玲钱鸣蓉夏效东夏效东
- 关键词:蜂花粉菌落总数菌群结构
- 鸡粪便来源大肠杆菌的质谱法快速鉴定及聚类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为了比较PC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方法鉴定大肠杆菌的一致性,研究分别利用这两种方法对从浙江省12个不同地区养鸡场初步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利用MALDI-TOF MS鉴定大肠杆菌的准确率为99.1%,PCR鉴定准确率为100%,但MALDI-TOF MS较PCR能够进行更快速的鉴定。利用MALDI-TOF MS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分离株分为两种类型。研究表明,MALDI-TOF MS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对大肠杆菌的鉴定,并且能够进行聚类分析。
- 张玲张玲曹刘杰杨华杨华夏效东
- 关键词:大肠杆菌MS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