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承钢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式
  • 2篇术式选择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切口
  • 1篇胆结石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血清
  • 1篇应激反应
  • 1篇愈合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手术
  • 1篇嵌顿
  • 1篇嵌顿性
  • 1篇嵌顿性腹股沟...
  • 1篇嵌顿性腹股沟...
  • 1篇切口感染
  • 1篇切口术

机构

  • 4篇德阳市第二人...

作者

  • 4篇李承钢
  • 1篇王爱东
  • 1篇刘胜兵
  • 1篇李田刚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式选择对患者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观察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式选择对患者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5月于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50例进行观察,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5例设为LC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5例患者设为MC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手术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术后1d患者免疫功能有所下降,MC组CD^(3+)、CD^(4+)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术后7d患者免疫功能有所提高,IgG、IgA、IgM、CD8+水平已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CD^(3+)、CD^(4+)仍低于术前(P<0.01);2组术后1d患者应激反应指标较术前升高,MC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术后7d各项应激指标有所下降,但皮质醇、BG、CRP 3项指标仍高于术前(P<0.01),MC组CRP水平明显高于LC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与MC均存在着优势及不足,2种术式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但MC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影响较大,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身体情况进行术式选择。
李承钢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小切口术式应激反应
不同手术术式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3种不同手术方法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n=40)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B组(n=40)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C组(n=21)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其中A、B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给予替代治疗分为对照组(A1、B1)和观察组(A2、B2),各2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替代治疗,对照组不给予,C组术后均给予替代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手术前后血清TT3、TT4、FT3和FT4水平的变化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1)A2、B2、C组患者术后患者血清TT3、TT4、FT3和FT4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A1、B1组患者血清TT3、TT4水平与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7 d血清FT3、FT4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A1、B1组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分别于术后1、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状态。(3)与A组比较,B、C组患者术后1年不同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尤其是C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及社会活动功能项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切除甲状腺后,对患者体内TH影响不同,给予替代治疗后,可维持体内TT3、TT4、FT3及FT4正常水平,防止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甲状腺全切除术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李承钢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术式选择甲状腺激素生活质量
超早期缝合技术在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2020年
目的:探究超早期缝合技术在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腹部切口感染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进行超早期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第3、5、7天炎症因子水平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早期缝合技术,可缩短住院时间1~2周以上,并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王爱东李承钢谢仁俊李田刚刘胜兵
关键词:腹部切口感染愈合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对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对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64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患儿32例。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开放性手术行治疗。比较2组手术状况、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水平;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结束时2组血清IgM、IgA、IgG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研究组及术前(P<0.05);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腔镜手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可显著改善患儿手术指标,促进其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有利于患儿康复及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李承钢
关键词:嵌顿性腹股沟疝腹腔镜传统手术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