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梅娟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异丙酚
  • 2篇镇痛
  • 2篇生殖
  • 2篇生殖中心
  • 2篇胎盘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术
  • 2篇取卵
  • 2篇复合异丙酚
  • 2篇丙酚
  • 1篇凶险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稀释
  • 1篇药剂量
  • 1篇用药
  • 1篇用药剂量
  • 1篇躁动

机构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5篇杨梅娟
  • 4篇王寿平
  • 4篇余碧琳
  • 2篇苏志源
  • 2篇陈郡兴
  • 2篇詹鸿
  • 2篇伍惠仪

传媒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异丙酚用于生殖中心取卵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小儿外科医生Nicho提出,直至1970年,首个日间手术中心于美国成立。目前,日间手术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中国由于其庞大的就医人群和相...
杨梅娟
关键词:异丙酚用药剂量镇痛效果
氢吗啡酮用于全麻鼻内镜手术防治苏醒期躁动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用于全麻鼻内镜手术患者防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20例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于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予肌注氢吗啡酮1.5~2 mg。记录患者入室后安静时(T_1)、术毕可唤醒时(T_2)、拔管时(T_3)、拔管后5 min(T_4)、拔管后10 min(T_5)以及离开PACU时(T_6)的HR、MAP、SpO_2。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患者苏醒期的Steward评分以及Ramasy评分。结果与T_1相比,T_3到T_6时MAP均无明显变化,T_3、T_5时HR明显升高(P<0.05),T_4到T_6时SpO_2明显降低(P<0.05)。与T_3相比,T_2、T_4、T_5和T_6时MAP和HR明显降低,T_4、T_5和T_6时SpO_2明显降低(P<0.05)。与T_2相比,T_3到T_6时的Steward评分明显升高,Ramasy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全麻鼻内镜手术患者于术中应用氢吗啡酮,可有效防治苏醒期躁动,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余碧琳杨梅娟伍惠仪王寿平
关键词:氢吗啡酮鼻内镜手术苏醒期躁动
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异丙酚用于生殖中心取卵手术镇痛质量的比较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异丙酚用于生殖中心全麻取卵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生殖中心全麻下行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取卵术患者150例,年龄22~45岁,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3组(n=50):对照组(C组)、纳布啡1组(N1组)和纳布啡2组(N2组).手术开始前10 min N1组和N2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及0.2 mg/kg,两组用药均稀释至20 ml,C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3组患者术前均于术前予以托烷司琼4.48 mg,卵巢穿刺开始前复合使用异丙酚(2 mg/kg),术中根据患者体动情况追加异丙酚,单次追加量为0.5 mg/kg,可重复追加.观察3组患者在入室(T1)、用纳布啡后5 min(T2)、卵巢穿刺时(T3)、手术过程中(T4)、术毕(T5)、可唤醒时(T6)、离床时(T7)、术后30 min(T8)、离院时(T9)各个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对比3组患者异丙酚使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中体动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T7~T9)的镇静评分和疼痛评分,随访患者术后当天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患者活动情况.结果 各组患者术中MAP、RR及H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N2组SPO2下降明显,但各组间血氧低于9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N1组及N2的异丙酚用量减少、手术时间短、术中体动以及因体动暂停手术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患者术后各时间点(T6到T9)的Ramas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N1组和N2组在T8、T9和术后6 h时疼痛评分(VAS)以及因疼痛致活动受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与C组相比,N1组在T9时嗜睡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在T8、T9和术后6 h头晕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N2组在T8、T9及术后6 h时嗜睡、头晕及恶心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在T9和术后6 h呕吐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
杨梅娟余碧琳黄焕娟王寿平
关键词:二异丙酚镇痛取卵
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在子宫体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在全身麻醉下子宫体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合并胎盘植入拟择期行子宫体部剖宫产术的单胎妊娠产妇42例,年龄25~43岁,身高148~169 cm,体重50~85 kg,孕周32~41周,ASAⅡ级,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从入室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到胎儿娩出前,P组在30 min内输注乳酸林格液10 mL/kg,继而予5 mL/(kg·h)维持,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去氧肾上腺素0.1~0.3μg/(kg·min)作为背景量输注;C组常规行血液稀释,并维持两组病例平均动脉压(MAP)在65 mm Hg以上。术中失血较多时,两组均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维持每搏变异度(SVV)<13%、每搏指数(SVI)>40 mL/(b·m^2)。同时,若MAP<65 mm Hg时,P组予加大去氧肾上腺素泵注速度,C组则予去甲肾上腺素0.02~0.05μg/(kg·min)间断泵注。比较两组孕产妇输液前(T0)、胎儿娩出前(T1)、剥离胎盘时(T2)以及术毕(T3)4个时点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对比两组的液体入量、手术出血量、异体血量、术后再输血率。结果 T2时,P组心指数(CI)和SVI较C组高(P<0.05),两组间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外周血管阻力(SVR)较C组低(P<0.05)。与C组相比,P组在胎儿娩出前液体入量和手术总液体入量较少,新生儿5 min评分较高(P<0.05)。结论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用于全身麻醉下合并胎盘植入的子宫体部剖宫产术中,能减少液体输入量,同时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黄觉升余碧琳杨梅娟陈郡兴苏志源王寿平詹鸿
关键词:去氧肾上腺素胎盘植入血流动力学
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监测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APCO)监测指导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D)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择期全麻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妊娠产妇17例,所有患者均监测APCO,麻醉诱导后按20~30 ml/kg进行血液稀释,根据每搏变异度(SVV)和每搏量指数(SVI)调整液体输注速度,控制扩容时间在60 min内.记录全麻诱导后(血液稀释前,T0)、胎儿娩出前(血液稀释后,T1)、剥离胎盘时(开始出血时,T2)、开始输血时(出血量较大时,T3)、关腹时(输血完毕,T4)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VV、SVI、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等,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T1时点CVP较T0时点升高,T2~T4时点CVP较T1时点均下降(均P〈0.05).T1~T3时点CI较T0时点增加,T1~T4时点SVI较T0时点增加(均P〈0.05),而T2~T4时点CI、SVI较T1时点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T1时点SVV较T0时点降低,T3时点SVV较T1时点升高(均P〈0.05).T1、T2时点SVR较T0时点下降(均P〈0.05).T1~T4时点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较T0时点均降低(均P〈0.05),而T2~T4时点Hct、Hb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气分析显示,T1时点血Na^+、K^+、Ca^2+和血糖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4时点血pH值和碱剩余较T0时点降低(均P〈0.05).所有患者均需输注血制品.结论 APCO指导下行AHHD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
伍惠仪余碧琳杨梅娟苏志源陈郡兴王寿平詹鸿
关键词:血液稀释剖宫产术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