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系膜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静脉血栓形成
  • 2篇急性肠系膜
  • 2篇急性肠系膜上...
  • 2篇肠系膜
  • 2篇肠系膜上静脉
  • 2篇肠系膜上静脉...
  • 2篇肠系膜上静脉...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结合蛋...
  • 1篇模型建立
  • 1篇聚体
  • 1篇二聚体
  • 1篇D-DIME...
  • 1篇D-二聚体

机构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急救医...

作者

  • 2篇杨强
  • 2篇王攀
  • 1篇王家胜
  • 1篇许浩
  • 1篇杨恒
  • 1篇赵渝

传媒

  • 2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兔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IFABP及D-dimer的变化和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及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实验)。采用扎闭静脉、损伤血管壁、激活凝血的方法建立模型。分别测定肠脂肪酸结合蛋白、D-二聚体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血清IFABP和D-dimer显著增加(P<0.01)。各指标不同时间段比较:IFABP值成模后30min显著升高达737.5ng/mL±56.2ng/mL,成模后120min达峰值1800.1ng/mL±85.5ng/mL,术后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414.1ng/mL±92.3ng/mL(P<0.01);D-dimer呈持续增高(P<0.01)。结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D-二聚体也许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
杨恒王攀杨强王家胜许浩
关键词:肠脂肪酸结合蛋白D-二聚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兔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建立及其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其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扎闭静脉、损伤血管壁、激活凝血因子等方法建立模型,分期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成模后可见血管腔内明显血栓形成;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水肿至坏死脱落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从凹陷到局部坏死脱落,直至大面积坏死脱落,内皮下基质暴露。结论本实验可成功建立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病理学改变符合临床,模型稳定可靠。
王攀杨强赵渝
关键词: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