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亚杰
- 作品数:5 被引量:7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走滑断裂特征对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以塔中北坡顺1井区为例被引量:30
- 2016年
- 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运用断距分析、断层生长指数等方法,探讨了塔中北坡顺1井区走滑断裂的几何学特征、活动期次及其成因机制。该区走滑断裂及其伴生构造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同时又具有分段差异:西段构成基底走滑卷入的"负花状"构造,东段则表现为盖层滑脱型。加里东中期(Ⅲ幕)基底走滑断裂已开始活动;海西早期,走滑断裂再次活动,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厚层泥岩起到滑脱层的作用,基底走滑断裂剪切引起的盖层变形,在志留系发育伴生雁列正断层及其地堑、地垒组合;海西末期,挤压应力沿NE走向释放减弱而出现构造分异,基底走滑断裂西段再次复活,并与雁列正断裂上下贯通构成"负花状"构造;之后在印支期持续活动,发育断层相关褶皱等。海西末期―印支期,基底卷入型走滑断裂油气运移通道的开启、志留系等构造圈闭的定型与主成藏期具备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走滑断裂附近可发育奥陶系岩溶。
- 李萌汤良杰李宗杰甄素静杨素举田亚杰
- 关键词:石油地质走滑断裂
- 塔里木盆地塘古巴斯坳陷西部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样式及演化
- 断层相关褶皱在褶皱冲断带广泛发育,其样式主要分为三种,即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和断滑褶皱,其中断滑褶皱只在下伏滑脱层内发育断层,上覆地层后期可以被断层突破.本文结合钻井、测井、地质资料,通过对三维、二维地震资料时深转换和构造...
- 田亚杰汤良杰李九梅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褶皱冲断带
- 文献传递
- 塔北隆起南坡差异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被引量:31
- 2015年
- 塔北南坡构造演化具有阶段性和横向差异性,是该区油气在纵向上和平面上不均衡富集的主控因素。通过研究其内部各次级单元构造演化的时空差异,结合油源、储盖组合等油气地质条件,探讨了塔北南坡差异构造演化对三大油气成藏组合的控制作用。对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古构造格局决定了油气来源和运聚方向,储盖组合差异性则与碳酸盐岩多期次的抬升剥蚀和岩溶作用有关,阿克库勒、英买力和哈拉哈塘等地区成藏条件优越。构造活动对古生界海(陆)相碎屑岩成藏组合的控制作用体现在:差异抬升剥蚀限制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并影响其储集性能;而圈闭特征和保存条件决定了油气充注成藏的规模,如东河塘背斜圈闭,经历2期大规模油气充注。油源和断裂、输导砂体等运移条件是影响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成藏组合差异性的主要因素,阿克库勒地区通源断裂—砂体输导体系下的运移效率较高。
- 李萌汤良杰漆立新黄太柱甄素静田亚杰
- 关键词:成藏组合
- 塔里木盆地玉东-玛东构造带断层相关褶皱样式及演化
- 2017年
- 玉东-玛东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是在中寒武统膏盐层上滑脱的大规模褶皱冲断带,内部发育多种断层相关褶皱。目前对此构造带的研究,多关注了构造带的局部以及断裂变形。本文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利用地震资料,分析了玉东-玛东构造带内构造样式上的差异性,并通过二维构造正演模拟,建立了典型构造样式的运动学模式。认为研究区内玉东、玛东、塘北3个分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样式。玉东地区主要发育和铲式逆断层相关的断弯褶皱,玛东、塘北地区则发育断层突破的滑脱褶皱,突破断层在玛东地区为铲式断裂,而在塘北地区为坪-坡-坪式断裂。根据上奥陶统变形特征及其顶面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年代,认为玉东-玛东构造带的变形始于晚奥陶世,主要断裂及其相关褶皱形成于晚奥陶世末期。玉东地区在晚奥陶世早期,形成基底-盖层的低幅褶皱,在晚奥陶世末,形成铲式断裂及断弯褶皱;玛东和塘北地区变形发生在上奥陶统沉积之后,经历了滑脱褶皱和断层突破阶段。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断层相关褶皱样式的差异,与膏盐层岩性、厚度,上奥陶统岩性、厚度及构造转换作用有关。本研究有助于完善对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末期构造变形及演化的认识。
- 田亚杰汤良杰余腾孝郭颖岳勇李九梅
- 关键词:断弯褶皱
- 塔里木盆地塘古巴斯坳陷玛东构造带断裂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2
- 2016年
- 塘古巴斯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初步研究显示玛东构造带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但是构造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塘古巴斯坳陷玛东构造带断裂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断裂差异演化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玛东构造带纵向上以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膏盐岩为界,形成盐下基底卷入逆冲断裂和盐上盖层滑脱逆冲断裂两套变形系统;横向上从南向北,划分为3个构造段,且断裂组合样式逐渐复杂。构造带南段、中段和北段断裂主要活动期分别为志留纪–泥盆纪、中奥陶世末–二叠纪以及晚奥陶世中期–泥盆纪,断裂活动具有中段早、两端晚以及中间延续时间长、两端延续时间短的特征。不同构造段地层缩短量和缩短率反映,构造带北段在志留纪–泥盆纪缩短作用最强,构造带中段和南段则在晚奥陶世缩短作用最强,断裂活动性整体具有由北东往南西减弱的规律。玛东构造带差异构造变形受多重因素控制,包括:基底断裂的控制作用、古隆起的隆升阻挡作用、构造应力场的叠加作用、盐岩层系的调节作用和区域构造的反转作用。
- 郭颖汤良杰余腾孝田亚杰岳勇陈刚龙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