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峰
- 作品数:45 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我国19~79岁成年人血铅和血硒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联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我国19~79岁成年人中血铅和血硒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的关联。方法调查对象来自第一轮中国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7-2018年),共纳入10153名19~79岁的成年人。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中铅和硒的水平、血清hs-CRP水平,将hs-CRP>3.0 mg/L定义为hs-CRP升高。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分析血铅和血硒与血清hs-CRP升高的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和血硒对血清hs-CRP升高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果调查对象的年龄为(48.91±15.38)岁,其中男性5054名(61.47%),hs-CRP升高者1181名(11.29%)。广义线性模型的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血铅水平处于最低四分位数(Q1)者相比较,第二(Q2)、第三(Q3)和最高四分位数(Q4)者hs-CRP升高的OR值(95%CI)分别为1.14(0.94~1.37)、1.25(1.04~1.52)和1.38(1.13~1.68);与血硒水平处于Q1组者相比较,Q2、Q3和Q4组者hs-CRP升高的OR值(95%CI)分别为0.86(0.72~1.04)、0.91(0.76~1.11)和0.75(0.61~0.92)。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未发现血铅和血硒对血清hs-CRP升高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论血铅水平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正向关联,血硒水平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负向关联,未发现血铅和血硒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 吉赛赛吕跃斌赵峰曲英莉李峥李亚伟宋士勋张文丽刘迎春蔡嘉旖宋皓璨李丹丹吴兵刘洋刘洋胡俊明胡俊明朱英曹兆进
- 关键词:血铅血硒超敏C反应蛋白
- 中国18~79岁成年男性尿砷与睾酮水平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中国18~79岁成年男性尿砷与血清总睾酮水平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7—2018年的横断面调查人群,共纳入5048名18~79岁的成年男性。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家庭基本信息、生活方式、膳食频率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研究对象的静脉血、随机尿以检测血清总睾酮和尿砷、尿肌酐,采用复杂抽样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尿砷与睾酮水平的关联。结果5048名研究对象年龄(46.72±0.40)岁,尿砷、肌酐校正的尿砷、血清总睾酮的几何平均浓度(95%CI)分别为22.46(20.08,25.12)μg/L、19.36(16.92,22.15)μg/g·Cr、18.13(17.42,18.85)nmol/L。加权后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尿砷低水平组比较,尿砷中、高水平组的睾酮水平较低,变化百分比(95%CI)分别为-5.17%(-13.14%,3.54%)、-10.33%(-15.68%,-4.6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组中尿砷与睾酮水平的关联更强(P_(交互)=0.023)。结论中国18~79岁成年男性的尿砷和血清总睾酮水平呈负向关联。
- 李亚伟李峥宋皓璨丁亮吉赛赛张淼曲英莉孙琦朱元多付慧蔡嘉旖李晨峰韩盈盈张文丽赵峰吕跃斌施小明
- 关键词:砷睾酮男(雄)性
- 双酚A对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9年
-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一种目前普遍存在的环境化学污染物,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及潜在的生殖毒性,可能影响人类生殖健康。正常人群中BPA检出率高,但其对生殖健康的潜在影响是不明确的。本文主要着眼于正常人群暴露BPA对生殖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以期为BPA暴露与生殖健康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
- 李园园赵峰张文丽曹兆进
- 关键词:双酚A生殖健康
- 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体重指数、腰围与虚弱的关联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中国高龄老年人群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虚弱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中2017—2018年的横断面数据,将7987名80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方式、膳食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自我健康状况、现患疾病情况等信息。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高龄老人BMI、WC与虚弱的关联。结果7987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91.7±7.7)岁,BMI和WC分别为(21.3±3.5)kg/m^(2)和(82.9±10.5)cm,男性3377名(42.3%),有虚弱症状者2664名(33.7%)。广义混合效应模型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MI的T2(19.1-22.1 kg/m^(2))组相比,女性T1(<19.1 kg/m^(2))和T3(≥22.2 kg/m^(2))组OR(95%CI)值分别为1.39(1.17-1.65)和1.27(1.07-1.52);与WC的T2(77-85 cm)组相比,女性T1(<77 cm)和T3(≥86 cm)组OR(95%CI)值为1.20(1.01-1.42)和1.10(0.93-1.31)。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BMI和WC与虚弱之间呈非线性关联。结论我国女性高龄老年人群的BMI和WC与虚弱均呈U型关联。
- 鞠爱鹏周锦辉顾珩叶丽红陈晨郭彦波王君张振伟曲英莉曲英莉刘玲刘洋刘玲吕跃斌赵峰施小明
- 关键词:体重指数腰围
- 炎症生物标志物在中国成年人群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索炎症生物标志物在成年人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以2017—2018年参与国家人体生物监测研究的9910名18-79岁的成年人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等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指标。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及尿液,检测全血中铅、镉水平、炎症生物标志物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尿液中砷暴露水平。采用加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铅、炎症生物标志物及血压变化之间的相互关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炎症生物标志物在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的中介效应。结果9910名对象的年龄[M(Q_(1),Q_(3))]为45.4(33.8,58.4)岁,其中男性4984名,占5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城乡、体质指数、教育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家族史、大米摄入频率、蔬菜摄入频率、肉类摄入频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镉和尿砷水平等因素后,血铅水平与血压、炎症生物标志物均存在正向关联(P<0.05),血铅水平每升高2.71μg/L,收缩压、舒张压、hs-CRP、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增加2.05(95%CI:0.58,3.53)mmHg、2.24(95%CI:1.34,3.14)mmHg、0.25(95%CI:0.05,0.46)mg/L、0.16(95%CI:0.03,0.29)×109/L和0.11(95%CI:0.02,0.21)×10^(9)/L。中介效应分析显示:hs-CRP、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血铅暴露导致SBP升高中的中介效应占比(95%CI)分别为3.88%(0.45%,7.32%)、4.10%(1.11%,7.10%)和2.42%(95%CI:0.07%,4.76%)。结论炎症生物标志物在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的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
- 曲英莉赵峰吉赛赛胡小键李峥张淼李亚伟陆一夫蔡嘉旖孙琦宋皓璨李丹丹郑栩琳吴兵吕跃斌朱英曹兆进施小明
- 关键词:血压中介效应
- 中国3-5岁儿童铅暴露与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我国3-5岁儿童铅暴露与生长迟缓、低体重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最终将3554名3-5岁儿童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和膳食频率等情况;采用标准化方法测量调查对象身高、体重,通过计算年龄别身高/体重z评分判定其生长迟缓、低体重状况;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全血和随机中段尿检测血铅、尿铅和尿肌酐等水平。根据血铅水平和尿肌酐校正后尿铅水平的四分位数分别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Q_(1)-Q_(4)组),采用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血铅水平、尿铅水平和生长迟缓、低体重的关联。结果355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09±1.06)岁,其中女性1779名(80.64%);城市儿童1948名(55.84%);生长迟缓者244名(7.34%),低体重者97名(2.96%)。研究对象血铅、尿铅的M(Q_(1),Q_(3))分别为17.49(12.80,24.71)μg/L、1.20(0.61,2.14)μg/g Cr。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儿童血铅浓度Q_(1)组相比,Q_(3)、Q_(4)组的生长迟缓风险逐渐升高(P_(趋势)=0.010),OR(95%CI)值分别为1.40(0.80-2.46)和1.80(1.07-3.04);与儿童尿铅浓度Q_(1)组相比,Q_(3)、Q_(4)组的生长迟缓风险逐渐升高(P_(趋势)=0.012),OR(95%CI)值分别为1.69(1.01-2.84)和1.79(1.05-3.06)。不同铅暴露水平与低体重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我国3-5岁儿童铅暴露与生长迟缓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关联。
- 李峥吕跃斌赵峰孙琦曲英莉吉赛赛邱天李亚伟宋士勋张淼刘迎春蔡嘉旖宋皓璨郑栩琳吴兵李丹丹刘洋朱英曹兆进施小明
- 关键词:儿童铅低体重
- 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血硒水平与虚弱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硒水平与虚弱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项目,以2017—2018年调查的中国9个长寿地区2464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使用虚弱指数量表评定调查对象的虚弱程度,收集空腹静脉血,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硒的内暴露水平。根据血硒水平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Q_(1)~Q_(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硒水平与虚弱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研究血硒水平与虚弱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246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4.55±11.38)岁,其中男性1180名(47.89%),女性1284名(52.11%);非虚弱者1866名(75.73%),虚弱者为598名(24.27%)。男性和女性血硒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09.73和108.33μg/L;(65~79)、(80~89)、(90~99)和≥100岁老年人血硒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19.15、106.54、102.12、98.04μg/L。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血硒水平Q_(1)组老年人相比,血硒水平较高者虚弱的患病风险较低,Q_(2),Q_(3),Q_(4)组的OR(95%CI)值分别为0.68(0.49~0.96)、0.65(0.46~0.92)和0.59(0.40~0.87)。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血硒水平与老年人虚弱的患病风险呈非线性暴露反应关系(P_(非线性)<0.01)。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硒水平与虚弱患病风险存在负向关联。
- 刘俊鑫魏源陈晨周锦辉熊家惠王君罗宇菲李晨峰赵峰吕跃斌皮静波施小明
- 关键词:微量元素硒老年人虚弱
- 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氧化应激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氧化应激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18年“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我国9个长寿地区239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甘油三酯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DA、SOD与甘油三酯的关联,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氧化应激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联。结果2393例调查对象年龄为(84.6±11.3)岁,最小65岁,最大112岁;男性1145名(47.9%);甘油三酯水平为(1.4±0.8)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9.99%(239名)。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线性关联;SOD水平与与甘油三酯水平呈非线性关联。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MDA每升高1 nmol/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063(1.046,1.081)];SOD每升高1 U/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86(0.983,0.989)]。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MDA和SOD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风险有关联。
- 谭启跃吕跃斌周锦辉张茗媛陈晨赵峰李成橙曲英莉吉赛赛路凤刘迎春顾珩吴兵曹兆进赵淑华施小明
- 关键词:老年人高甘油三酯血症氧化应激水平
- 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抑郁风险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2018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抑郁状态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收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以检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水平。根据调查对象NLR的四分位数将对象分为Q1、Q2、Q3、Q4四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LR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2018名调查对象年龄为(82.60±10.73)岁,其中男性1032名(51.14%),抑郁症状检出率19.33%(390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NLR的Q1组相比,Q2、Q3、Q4组检出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47(0.99~2.19)、1.67(1.13~2.47)和1.95(1.32~2.89)]。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NLR水平与抑郁症状患病风险存在正向关联。
- 张晓畅吕跃斌周锦辉陈晨李成橙蔡军芳曹兆进赵峰刘迎春顾珩路凤施小明
- 关键词:老年人抑郁症
-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索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日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联。方法数据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在2017-2018年调查的数据集,最终共纳入14966名研究对象,同时收集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参与、行为、饮食营养、生活习惯、家庭结构、疾病状况、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等数据。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组(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性别研究对象睡眠时长和认知功能受损间的关联。结果14966名研究对象中,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的研究对象分别有5148名(34.40%)、3777名(25.24%)、3322名(22.20%)和2719名(18.16%);女性有8455名(56.49%);每日睡眠时长≤5 h和≥9 h的老年人分别有2704名(18.94%)和3883名(27.19%);认知功能受损者有3748名(25.04%)。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结果显示,与自报每日睡眠时长为7 h者相比,睡眠时长≤5 h和睡眠时长≥9 h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联,OR值(95%CI)分别为1.35(1.09~1.68)和1.70(1.39~2.07)。分层分析的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联在65~79岁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中更为显著。结论老年人睡眠时长过短或过长可增加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风险。
- 吉赛赛吕跃斌曲英莉陈晨李成橙周锦辉李峥张文丽李亚伟刘迎春赵峰朱会卷施小明
- 关键词:老年人睡眠认知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