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正才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岩溶
  • 6篇石漠化
  • 5篇岩溶地区
  • 2篇石漠化土地
  • 1篇低海拔
  • 1篇地貌
  • 1篇多花黑麦草
  • 1篇岩溶地貌
  • 1篇沿江
  • 1篇云贵高原
  • 1篇云南松
  • 1篇云南松林
  • 1篇植物
  • 1篇三化
  • 1篇沙化土地
  • 1篇沙化土地现状
  • 1篇生命表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区
  • 1篇生态区位

机构

  • 11篇云南省林业调...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余正才
  • 6篇彭正武
  • 4篇安科
  • 3篇吴宁
  • 3篇汤明华
  • 2篇李帅锋
  • 2篇任晓东
  • 1篇丁福红
  • 1篇阮方佑
  • 1篇张如松
  • 1篇徐晓燕
  • 1篇姚文锋
  • 1篇文毅

传媒

  • 7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云南林业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沿江两岸植被类型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澜沧江中游临沧市境内。该区域植被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呈垂直分布规律。在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澜沧江两岸低海拔区域植被的研究。文章以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沿江两岸低海拔植物群落为主要对象,分析该区域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以期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管理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在沿江两岸海拔750~1400 m区域,共计发现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及8个群落类型。除季风常绿阔叶林外,其他7个植被亚型均为本次调查新发现,其中热带季雨林与暖热性针叶林是研究区域主要的植被类型,而暖热性针叶林与季风常绿阔叶林则受破坏较大,分别产生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和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而干热灌丛则小面积分布。并根据澜沧江周期性枯水期出现的狗牙根群落,新提出河流消落带植被类型。
余正才毛凯东徐晓燕李帅锋
关键词: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长尾小蜂科种实害虫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长尾小蜂科所属一些种类入手,分析讨论了对该科种实害虫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对长尾小蜂科昆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征、与球果发育的关系、防治技术和开展研究工作的经济意义等方面作了综述.
朱金国姚文锋汤明华余正才
关键词:种实害虫害虫防治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耕地现状及治理策略
2024年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212.85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19.81%,其中石漠化耕地面积46.36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1.78%,石漠化耕地以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土地为主,集中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云南省石漠化治理存在着投资标准低,投入不足,治理需求大,成果巩固压力大,管理体制不顺,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藉此,提出遵循水土保持原则,因地制宜,改善农业条件,大力发展林禽林下经济模式,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节约集约用地,严把耕地红线关,降低石漠化区域耕地承载压力,遏制石漠化耕地发生等治理策略。
彭正武袁启慧谢燕梅余正才毛凯东
关键词:林下经济
巍山县天然云南松种群数量动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云南松林是巍山县保存最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推理与方法,分析云南松林的种群年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空间分布类型等特征,探讨2002、2007和2012年3个5年期间的云南松林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年份云南松种群的径级结构皆呈"倒J型"现象,为增长型。云南松种群处于中幼林阶段,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随着树龄的增加,云南松的死亡率发生波动,2002年云南松种群的死亡率最高出现在第Ⅳ龄级,2007和2012年的死亡率最高出现在第Ⅴ龄级。3个年份云南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单调减少,相应的积累死亡率呈单调增加,2012年下降或增加的幅度高于其它2个年份。
汤明华余正才李帅锋刘娟
关键词:云南松林种群数量动态径级结构生命表存活曲线
昆明市岩溶地区石漠化演变及综合治理研究
2024年
本文基于昆明市第三次(2016年)和第四次(202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数据,对昆明市石漠化的分布特点和两期石漠化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昆明市石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川区和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2)昆明市石漠化土地强度以轻、中度为主;(3)昆明市石漠化土地面积在减少,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抑制,但局部区域仍在恶化;(4)昆明市石漠化程度朝减轻方向发展,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土地的植被在逐步恢复。石漠化土地变化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建议石漠化治理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石漠化区域土地承载压力,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力度和人工造林资金投入,恢复植被群落,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
罗恒春汤明华魏安超余正才
关键词:石漠化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将云南省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监测成果与第一次监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21年16年间,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16.86万hm^(2),减少40.56%,年均减少7.30万hm^(2),年均减少率为2.53%;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呈下降趋势,石漠化程度减轻趋势明显。国家和地方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森林抚育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草)工程等生态修复类工程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及程度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
阮方佑吴宁安科任晓东彭正武余正才
关键词: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治理分区研究
2024年
根据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和各区域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岩溶土壤和森林植被分布,结合碳酸盐岩的类型、岩性组合特征、不同岩溶地貌对区域环境和水土资源的制约、石漠化在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形成和发育特征,统筹考虑岩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因素,将全省88个岩溶监测县划分为6个治理区,并就各分区地理区位、地质地貌、成土母岩、水文、气候类型、森林植被类型分布以及各石漠化区不同类型岩溶土地面积占比等进行描述。
安科邓军彭正武吴宁任晓东张如松余正才毛凯东
关键词: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草原现状及分区保护与修复策略
2024年
据最新调查数据,云南省石漠化草原主要分布于曲靖、昆明、红河等5个州(市),总面积37.97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53%,其分布最广的海拔区间为1 500~2 500 m,占比47.85%,基岩裸露度分布区间为30%~94%,以植被盖度为10%~19%的分布区间面积最广,占比37.85%,绝大部分分布于土层薄甚至极薄区域,占比达92.10%。根据石漠化草原空间分布特征,在充分衔接各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规划基础上,统筹考虑岩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云南省石漠化草原区划为6个分区,分区阐述石漠化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
彭正武袁启慧谢燕梅余正才毛凯东
玉溪市沙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
2020年
指出了玉溪市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与居民的正常生活,为解决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利用卫星监测玉溪市沙化现状的数据,分析了当地沙地情况,发现玉溪市元江水系其河段水流急、干湿季节分明、河流挟带泥沙,淤泥堆积,导致河床变宽等因素是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争取专项资金、实施分类治理、多措施并举以及研究区域沙化土地分布情况、多渠道整合现有项目、加强沙化土地监测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方式处理土地水土流失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能有效解决干湿季节分明、淤泥堆积对当地土质的影响。
余正才
关键词:沙化土地现状
全面监测探索“三化”综合治理之路——持续打造石漠化监测研究中心
2024年
石漠化、荒漠化、沙化简称“三化”。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等国际国内重要河流的上游或源头,生态区位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同时,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质构造特殊,是全国岩溶地貌分布最广、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其荒漠化、沙化现象也形势严峻。
文毅安科余正才彭正武谢燕梅(文/图)
关键词:生态区位岩溶地貌石漠化云贵高原三化荒漠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