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嵩
- 作品数:4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5
- 2010年
- 目的研究白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柏苷(1)、5-羟甲基-2-呋喃甲醛(2)、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松脂素(4)、新橄榄脂素(5)、落叶松脂醇(6)、乙基松柏苷(7)、β谷甾醇(8)、天师酸(9)、棕榈酸(10)、桂皮酸(11)、胡萝卜苷(12)、尿苷(13)、腺苷(14)、单癸酸甘油酯(15)、3一单十八烯酸甘油酯(16)。结论6个木脂素化合物(1、3~7)均为首次从天南星科植物中分得。
- 艾凤伟张嵩李艳凤马英丽
- 关键词:白附子天南星科木脂素类
- 凉血消斑汤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1995年
- 过敏性紫瘢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理有两种可能:①速发型变态反应;②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1]。凉上消斑汤是著名老中医段富津教授用以治疗血热风毒型紫瘢的验方,据临床对45例患者观察,疗效为97.8%。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该方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明显抑制作用,实验对照组脱颗粒细胞数为83.5%,而用药组则为22.8%,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与正常对照组19.17%接近(P>0.05),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保护率为94.4%。
- 胡桂清毕风贤张嵩贾宽关金茹李奇虹范东明李建志
- 关键词:凉血消斑汤肥大细胞脱颗粒动物
- 三黄泻心汤及大黄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三黄泻心汤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比较大鼠灌服三黄泻心汤和单味大黄煎剂后大黄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大鼠灌服三黄泻心汤20生药g.kg-1和单味大黄10生药g.kg-1后,经高氯酸沉淀血浆蛋白、乙醚萃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2∶18),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45 nm,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大鼠灌服三黄泻心汤和单味大黄煎剂后,大黄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三黄泻心汤中大黄酸T1/2β(18.26±4.72)h和单味大黄中大黄酸T1/2β(10.69±2.19)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剂量校正后三黄泻心汤和单味大黄大黄酸的Cmax/D分别为(0.82±0.06)μg.mL-1和(0.68±0.04)μg.mL-1,AUC/D分别为(9.05±1.49)(μg.mL-1).h和(6.87±1.60)(μg.mL-1).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黄泻心汤中大黄酸的Cmax,AUC,T1/2β值均显著大于单味大黄,说明方剂的药味配伍促进了大黄酸的吸收利用。
- 辛颖耿慧春张嵩刘照振马英丽
- 关键词:三黄泻心汤大黄酸药代动力学
- 不同寄主红果槲寄生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建立红果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对黑龙江产不同寄主红果槲寄生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硫酸阿托品为对照品,以溴甲酚绿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在420nm处测定红果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结果:硫酸阿托品在0.027~0.135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3),加样回收率101.5%(RSD=2.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红果槲寄生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经测定不同寄主的红果槲寄生,其总生物碱含量无显著差异。
- 孙永慧凌勇张嵩任美荣马英丽
- 关键词:不同寄主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