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英 作品数:13 被引量:38 H指数:3 供职机构: 青海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青海高寒地区5种旱寒型禾本科牧草产量及其体外发酵指标比较研究 2025年 试验旨在评价青海高寒地区不同品种和刈割期牧草的产草量及其体外发酵参数。试验以青海高寒地区常见的5种旱寒型禾本科牧草(星星草、老芒麦、中华羊茅、紫羊茅、披碱草)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旱寒型禾本科牧草的瘤胃发酵性能。结果表明,5种牧草乳熟期鲜草产量最高,抽穗期鲜干比最高。星星草、老芒麦、中华羊茅和披碱草全熟期的干草产量最高。老芒麦、紫羊茅在发酵12、24、36 h和披碱草在发酵36、48、72 h时抽穗期产气量最大,显著高于同品种其他刈割期(P<0.05);星星草、老芒麦、紫羊茅抽穗期的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期(P<0.05)。5种牧草抽穗期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AA)、丙酸(PA)和丁酸(B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期(P<0.05);同一时期不同牧草相比,抽穗期中华羊茅、灌浆期披碱草以及乳熟时紫羊茅TVFA、A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牧草(P<0.05)。星星草、老芒麦灌浆期的有机质消化率(OMD)最高,其余3种牧草抽穗期OMD最高。除披碱草在灌浆期干物质消化率(DMD)最高,其余4种牧草抽穗期DMD最高;抽穗期紫羊茅OMD和DMD最高,灌浆期老芒麦OMD和DMD最高,乳熟期星星草OMD和DMD最高。综上所述,5种旱寒型禾本科牧草抽穗期的鲜干比、产气量、NH3-N浓度、VFA、OMD和DMD均较高,该时期刈割能够为青藏高原畜种提供更高的饲用价值,且栽培紫羊茅饲用价值更高。 娄新建 刘毅 张楠楠 苏兴梦 张群英 杨英魁 张生萍 赵国君 周学丽 王雷 杜雪燕 拜彬强 郝力壮关键词:高寒地区 产草量 刈割期 体外产气法 青海高寒地区4种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价值评价 2025年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优选是牧草高产栽培的关键,本研究引进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青海高寒地区进行试种,测定样品的生产性能、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通过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4个品种的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第2年的株高、茎粗均显著高于第1年,茎叶比除阿尔冈金品种外均显著低于第1年(P<0.05),WL319HQ和WL168HQ两品种第1年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茎叶比两年数据均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年份对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对有机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品种第2年有机物、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阿尔冈金品种第2年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增加(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极显著增加(P<0.01);叶面积同酸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正相关(P<0.05),同株高和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和茎粗均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高寒地区,植物的生长和演化受到环境因素的强烈影响。以上各年份的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的差异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品种均表现出高纤维化的趋势。这一趋势也说明,第2茬生长受到抑制;综合分析表明,各品种在当地引种和推广价值的排序为WL319HQ>WL298HQ>WL168HQ>阿尔冈金。 郄晓旭 张生萍 张群英 赵国君 杜雪燕 王雷 郝力壮 杨英魁 拜彬强关键词:紫花苜蓿 营养价值 灰色关联度分析 青海省高寒地区6种全株豆科饲草产量及营养价值比较分析 2025年 试验旨在评价青海高寒地区6种全株豆科饲草的产量及营养价值。试验以高寒地区6种全株豆科饲草(全株黄豆、全株绿豆、全株黑豆、饲用豌豆、2005-00蚕豆和青海13号蚕豆)为研究对象。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6种豆科饲草的营养价值,利用体外产气法分析6种豆科饲草在反刍动物瘤胃的发酵能力,最终结合单位面积产量评定。结果显示:6种豆科饲草中饲用豌豆的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5种豆科类饲草(P<0.05)。6种豆科饲草中全株绿豆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豆科类饲草(P<0.05);青海13号蚕豆的粗脂肪(EE)含量最高,全株绿豆次之;全株绿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略高于全株黑豆,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略高于2005-00蚕豆,差异均不显著(P>0.05)。6种豆科饲草进行体外产气试验后,饲用豌豆的pH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豆科类饲草(P<0.05),饲用豌豆的氨态氮(NH_(3)-N)浓度最高,显著高于除全株黄豆外,其余4种豆科类饲草(P<0.05)。全株绿豆的丙酸(PA)、丁酸(BA)、异丁酸(IBA)、异戊酸(IVA)和戊酸(VA)含量最高,其中IBA和V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豆科类饲草(P<0.05),2005-00蚕豆的乙酸(AA)含量最高;全株黑豆的干物质消化率(IVDMD)最高,全株绿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全株绿豆的营养价值优于其他5种豆科饲草。 何海轩 张楠楠 刘毅 张群英 张生萍 杨英魁 周学丽 赵国君 杜雪燕 王雷 周雍森 拜彬强 郝力壮关键词:产草量 体外产气 饲草品质 青藏高寒地区混播牧草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2025年 试验旨在系统地评价青海高寒地区混播牧草的蛋白质营养,筛选出适宜反刍动物补充蛋白质的混播牧草,以期为高效利用栽培牧草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以2005-00蚕豆+燕麦、青海13号蚕豆+燕麦、华油杂62油菜+燕麦、饲油2号油菜+燕麦为试验材料,通过常规成分、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体系(CNCPS)蛋白组分和体外培养指标的测定,比较4种混播的蛋白质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豆科与禾本科的混播效果明显优于十字花科与禾本科的混播;2005-00蚕豆+燕麦的粗蛋白(CP)含量(10.31%)、不溶于缓冲液的蛋白质(SICP)含量(8.23%)、真蛋白(TCP)含量(8.59%)和可利用真蛋白(ATCP)含量(7.42%)均为最高,不可降解蛋白(C)的含量(1.17%)最低;饲油2号油菜+燕麦的可溶性粗蛋白(SCP)含量(3.86%)和快速降解蛋白(B_1)含量(2.45%)均显著高于其余混播牧草(P<0.05);华油杂62油菜+燕麦的可利用粗蛋白(uCP)含量(10.52%)最高,且4种混播的差异不显著(P>0.05);2005-00蚕豆+燕麦的异戊酸含量(0.43 mmol/L)、乙丙比(2.12)均为最高,但其丁酸含量(4.28 mmol/L)、戊酸含量最低(0.98 mmol/L)。综上所述,2005-00蚕豆+燕麦的蛋白质营养含量较高,能较好供给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 靳倩伶 拜彬强 张群英 杨英魁 张生萍 王雷 杜雪燕 赵国君 周学丽 刘书杰 郝力壮关键词:CNCPS UCP 栽培牧草 混播 高寒草甸草地天然放牧场不同月份牧草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5 2020年 本试验旨在探讨青海省玉树州高寒草甸草地天然放牧场不同月份(7月-12月)牧草营养价值动态变化。选取当地典型的放牧草场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每月中旬跟踪放牧牦牛模拟采集可食性牧草,并采用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和体外发酵技术,进行48 h体外发酵产气量(GP)、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及发酵液相关指标的测定,综合评价每个月份牧草的营养价值,为当地放牧草场牧草价值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牧草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灰分(Ash)、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含量、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及IVDMD在7、8月与其他月份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11月、12月处于较低值,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素(HC)的含量在11、12月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在7、8月处于较低值。发酵液pH、氨态氮(NH 3-N)浓度在不同月份的牧草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G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均随牧草营养品质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7、8月份牧草体外发酵液的GP、戊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11月份均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1)。发酵液TVFA含量在不同月份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7、9月份偏高。综上所述,当地典型高寒草甸草场的牧草在7、8月份营养品质优良,10-12月份牧草营养品质偏低,不能满足牦牛的营养需要,故建议牧民在枯黄期对牦牛进行精准补饲,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张群英 周义秀 郝力壮 郝力壮关键词:体外发酵 牧草 营养价值 体外产气法评价不同方式加工玉米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2019年 研究旨在利用常规分析法和体外产气技术评定不同物理加工方式下玉米(蒸汽压片玉米、熟化玉米和普通玉米颗粒)的营养价值。研究结果显示:①与普通玉米(RC组)相比,蒸汽压片玉米(SFC组)和熟化玉米(CC组)的钙(Ca)、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个处理组的粗灰分(Ash)、粗蛋白(CP)、磷(P)含量和粗脂肪(EE)均比对照组低,总能量(GE)比对照组高;②48 h的SFC组、CC组的发酵速度均高于RC组,但总产气量差异不显著(P>0.05)。24、48 h SFC组、CC组的NH3-N浓度、乙丙酸比例(A/P)、丁酸(BUTY)和异戊酸(ISOB)的摩尔比例均显著低于RC组(P<0.05),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RC组(P<0.05),pH值与RC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255、P=0.406)。综上所述,蒸汽压片玉米和熟化玉米能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对pH值、48 h总产气量没有影响,会显著降低(P<0.05)瘤胃液的NH3-N浓度、乙丙酸比例,显著提高干物质降解率(DMD)和丙酸(PRO)摩尔比例(P<0.05)。 刘颖 张群英 郝力壮 郝力壮 冯宇哲 牛建章关键词:蒸汽压片玉米 活体外瘤胃发酵 营养物质消化率 牦牛 体外法评价青海省泽库县高寒草甸草场不同物候期牧草的营养价值 被引量:18 2020年 本试验旨在探讨青海省泽库县高寒草甸草场不同物候期[1~4月份(枯草期)和5~6月份(返青期)]牧草营养价值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当地放牧家畜的精准补饲提供基础数据。选取青海省泽库县典型的高寒草甸草场,从2018年枯草期的1月份至返青期的6月份,每月中旬跟踪放牧牦牛模拟采集可食性牧草,并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测定牧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体外发酵法测定牧草体外发酵不同时间点的产气量(GP)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以及体外发酵48 h时发酵液pH、氨态氮(NH 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牧草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含量及48 h IVDMD均在5、6月份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且上述指标在1月份均处于最低值。72 h GP以及发酵液pH与NH 3-N浓度、VFA含量均随着牧草营养品质的变化而变化,72 h GP与发酵液NH 3-N浓度在5、6月份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在1~3月份则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或P<0.01)。在发酵液总VFA含量上,5、6月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同时1月份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1)。综上所述,青海省泽库县高寒草甸草场的牧草在返青期营养品质优良,在枯草期营养品质偏低,不能满足牦牛的营养需要,故建议牧民进行精准补饲,合理利用草场资源,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张群英 李捷 郝力壮 郝力壮 刘书杰 柴沙驼 牛建章 张晓卫 王迅 孙璐关键词:体外发酵 牧草 营养价值 油脂对反刍动物调控乳功能性成分的研究 2017年 反刍动物日粮中适量添加不同类型的油脂既可以提高日粮能量浓度,也能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及调控畜产品品质。本文主要阐释了油脂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消化代谢过程、不同油脂类型及剂量对乳生产性能的影响和对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刘慧丽 张群英 郝力壮 刘书杰关键词:油脂 反刍动物 营养调控 饲粮粗脂肪水平对舍饲牦牛有害气体排放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粗脂肪水平对舍饲牦牛有害气体排放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150±5)kg、健康的大通阉牦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包括21 d预试期和7 d正试期。4组饲粮分别通过添加菜籽粕、菜籽饼、破碎油菜籽和菜籽油调控饲粮粗脂肪水平,饲粮粗脂肪水平分别为3.26%、4.58%、5.45%和6.27%。使用呼吸测热环控舱模拟舍饲条件,对4头成年育肥牦牛的甲烷(CH_(4))、二氧化碳(CO_(2))、氨气(NH_(3))排放量进行动态监控。结果表明:菜籽粕饲粮组CH_(4)排放量显著高于菜籽饼饲粮组、破碎油菜籽饲粮组和菜籽油饲粮组(P<0.05),菜籽饼饲粮组CH_(4)排放量显著高于破碎油菜籽饲粮组和菜籽油饲粮组(P<0.05)。菜籽粕饲粮组NH_(3)排放量显著高于破碎油菜籽饲粮组和菜籽油饲粮组(P<0.05)。各组之间CO_(2)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提高饲粮粗脂肪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舍饲牦牛CH_(4)、NH_(3)排放量,对CO_(2)排放量无显著影响。 刘毅 张群英 拜彬强 郝力壮关键词:牦牛 氨气 青藏高原常见人工牧草矿物质营养价值评价 2025年 文章介绍了青藏高原15种常见人工牧草在不同刈割期矿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对牧草中常量元素钾(K)、钠(Na)、钙(Ca)、镁(Mg)及微量元素铁(Fe)、铜(Cu)、锌(Zn)、钴(Co)含量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表明,豆科类牧草常量元素的含量比禾本科牧草常量元素的含量各刈割期都高。K、Ca、Mg元素各刈割期都有差异,部分牧草Na元素的含量不随刈割期的改变而改变。Fe元素从第1期到第4期的含量随着时期的变化而增长,Cu、Zn、Co元素随着时期的增长不断下降。 李百慧 刘毅 张群英 周学丽 钟荣珍 王雷 杜雪燕 杨英魁 拜彬强 郝力壮关键词:青藏高原 人工牧草 刈割期